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SPHC带钢开卷后中部和边部颜色差异的问题,通过对现场取样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存在表面色差的SPHC热轧带钢表面的氧化皮形貌、厚度、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量了氧化皮平均厚度和共析组织比例,对比不同卷取温度对氧化皮的影响,分析了热轧带钢色差形成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热轧带钢横向不同位置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卷取温度560和670 ℃时,带钢宽度方向上的氧化皮厚度相近,说明色差与氧化皮厚度没有直接关系;带钢宽度方向氧化铁皮的Fe3O4厚度和氧化皮粗糙度差异导致光的漫反射不同,造成其视觉上颜色差异。生产中,提高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横向温度均匀性,适当增大卷取张力以减小钢卷层间缝隙,有效改善了带钢表面氧化铁皮颜色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焓法模型和相变热力学和相变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分析热轧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利用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的温度场和热焓场的计算结果来预测带钢冷却后的温度,并验证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并非带钢温度下降的过程,而是带钢能量传递给了周围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SPHD热轧带钢边部发现有翘皮缺陷。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带钢边部翘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铸时结晶器内的保护渣卷入铸坯表层,轧制变形后被拉长存在于带钢皮下表层是引起SPHD带钢翘皮缺陷的主要原因。SPHD带钢经过粗轧道次的变形,中间坯角部低温区在一定的立辊侧压作用下产生了超出板坯材料热塑性容限的变形,形成角部裂纹,这种裂纹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不能被焊合,形成沿轧制方向断续迭层分布的翘皮缺陷,并随中间坯侧边"翻边"过程的进行向板坯上下表面翻转,最终分布在热轧板边部区域。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热轧盘条的表面耐腐蚀性,使盘条在运输存放过程中不易腐蚀生锈,采用了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电化学方法及加速腐蚀试验对高、中、低碳钢热轧盘条的氧化皮试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热轧盘条氧化皮的厚度、致密性以及与基体的结合性对基体保护的规律.结果表明:氧化皮厚度均匀,致密性好,与基体结合好的都能提高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速钢复合轧辊在带钢热轧过程中的2维传热模型,以Flunet6.3为计算平台,利用移动坐标系技术和自定义函数功能,研究周期性热冲击下辊内温度波的传播特点和咬入温度及轧制速度对温度波的影响,探讨高速钢复合轧辊工作层的适宜厚度。结果表明:辊内的温度场表现为以轧辊转动一周为周期的高频波和以轧制一块带坯为周期的低频波。高频波具有强烈的薄层效应,而低频温度波随深度衰减缓慢,影响范围较深。同一深度处温度波动的幅度随咬入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轧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轧制参数对高频温度波的影响远大于对低频温度波的影响。工作层有足够厚度时,才能消除低频温度波对高速钢复合轧辊双金属复合界面结合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检验等方法对影响510L钢力学性能的组织与成分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中的铌能提高钢的强度,使510L满足性能要求;夹杂物和带状组织致使冷弯开裂;粒状贝氏体在回火处理后能优化钢的强韧性。并针对以上对性能影响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过去,用电化学和浸泡方法综合研究409L,410S热轧不锈钢的腐蚀性能不够。通过电化学和浸泡试验研究了409L和410S2种热轧不锈钢在80%H2SO4,10%HCl,20%NaOH,6%FeCl3及混合酸(3.2%HCl+3.8%HNO3)中的耐蚀性能,并与奥氏体不锈钢304作对比。结果表明:3种钢的耐腐蚀能力为30...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钒薄膜,并采用不同的温度对其进行氧化法热处理,通过XRD、SEM、四探针薄膜电阻测试,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钒薄膜的晶相特性与热敏特性的影响。实验分析证明热处理温度升高后(400℃)得到的薄膜热敏特性良好,其室温电阻为160KΩ·cm,室温电阻温度变化系数为-2.4%/℃,变温过程中(20~98℃)其平均值约-1.98%/℃,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改善薄膜热敏特性,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应用方面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己二酸-硫酸工艺制备了SiCP/A1合金(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研究了不同阳极氧化温度下(15~35℃)制备的SiCP/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温度冲击后的开裂行为及耐蚀性能。采用FE-SEM对温度冲击前后SiCP/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冲击前后SiCP/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冲击对不同阳极氧化温度制备的SiCP/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影响程度不同,随着阳极氧化温度的升高,温度冲击后SiCP/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的裂纹密度逐渐增加。阳极氧化温度为25℃时,温度冲击后SiCP/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耐蚀性最好。SiCP/2A12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的耐温度冲击性能优于2A12铝合金氧化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小压下冷轧对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氢气还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对热轧带钢分别进行了压下率分别为5%和10%的单道次冷轧实验。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经过5%冷轧和未冷轧氧化铁皮试样进行还原动力学实验,还原气氛为30%(体积分数)H2-N2混合气氛,还原温度为500~800℃。结果表明:经过5%和10%的小压下冷轧后,氧化铁皮表面出现大量裂纹。5%压下后氧化铁皮只开裂未剥落,10%压下后氧化铁皮已出现粉状脱落。在还原动力学实验中,在500~600℃下,经过5%压下后的氧化铁皮在还原过程中的诱导期变短,在700~800℃,诱导期变化不大。氢气还原氧化铁皮的控制性步骤可以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在氧化铁皮层中的扩散、气-固的界面反应以及新相的形核和长大。在500℃时,5%冷轧和未冷轧氧化铁皮还原反应控制性步骤均为新相的形核和长大。在800℃时,两种样品还原反应控制性步骤变为气-固的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11.
对SPCC冷轧钢带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0、600、650、700、750℃,保温时间5 min,然后快速水冷。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SPCC冷轧钢带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PCC冷轧钢带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升高,延伸率则降低,洛氏硬度增大。经550、600℃热处理后的SPCC冷轧钢带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球粒状珠光体,经750℃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则为铁素体+岛状珠光体。  相似文献   

12.
全毅 《材料工程》1997,(8):42-42
研究了预氧化处理对MCrAlY涂层抗低温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形成的氧化铬膜提高了涂层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13.
孙彬  何永全  刘振宇 《材料导报》2016,30(16):100-104, 126
通过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测定了带有4种结构氧化铁皮的实验钢的耐蚀性,测定了极化曲线,并根据极化曲线计算出氧化铁皮的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80周期腐蚀后,带有共析组织超过70%的氧化铁皮实验钢的腐蚀增重量最大,没有发生共析和先共析反应的氧化铁皮最小。带有4种结构氧化铁皮的实验钢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具有相同的规律:腐蚀初期均符合直线规律,腐蚀中后期均符合抛物线规律。通过极化曲线测定出氧化铁皮的孔隙率,共析组织超过70%的氧化铁皮的孔隙率最大。带有氧化铁皮实验钢的腐蚀机理为电化学行为和氧化铁皮孔隙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模拟热镀锌板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剪裁后不同镀层厚度的热镀锌热轧板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镀锌前后基体组织,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分析镀层厚度对热镀锌热轧板产生白锈和红锈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腐蚀过程中,腐蚀沿镀层由四周向内部扩展,同时由钢基体向表面扩展和锌层表面向内部扩展;随着镀层厚度增加,腐蚀扩展时间增长导致腐蚀时间增长,热镀锌板抗白锈能力增强,意味着耐蚀寿命增加;但抗白锈能力与镀层厚度呈非线性关系,涂层较厚时,通过增加镀层厚度提高热镀锌板抗白锈能力的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范围内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非晶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来表征非晶合金,并作出非晶合金的差热曲线,以此来确定非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Tx,进而求出其过冷液相区范围,以此来确定热处理退火温度范围。随后在过冷液相区范围内均匀选取3个不同温度点对非晶合金进行热处理,最后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对非晶合金进行电化学测试,并与未处理样品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其耐蚀性规律。结果 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非晶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结果相差较多。结论 在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不变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非晶合金的耐蚀性呈下降趋势。退火温度为540 ℃时,非晶合金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耐高温固体缓蚀阻垢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缓蚀阻垢剂的使用温度范围和对环境的友好性,以高分子化合物作为骨架,以聚天冬氨酸钠盐为阻垢剂、咪唑啉类为主缓蚀剂,配以缓释剂、粘接剂、助溶剂等,成功地制备了一种耐高温、对环境友好的固体缓蚀阻垢剂.采用静态腐蚀挂片失重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缓蚀效率,防垢性评定及防垢率计算方法依照SY/T 5673-93<油田用防垢剂性能评定方法>进行.室内评价表明:(1)以咪唑啉、锌盐和聚天冬氨酸钠盐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温固体缓蚀阻垢剂,制作简便,成本较低,易于批量生产;(2)92℃时样品在水中浸泡15 d后无明显减少,30 d后可完全溶解.80℃时样品缓蚀效率可达85.92%,90℃时阻垢效率可达93.71%.  相似文献   

17.
对钛微合金化TRIP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分析轧制与冷却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相变点分别在500~650℃和450℃左右;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降低;随着空冷结束温度的降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降低;当终轧温度和空冷结束温度分别为796℃和722℃时,实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强塑积分别为661,888MPa和25042MPa·%,其对应组织为细小的铁素体及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上存在大量细小的析出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冷轧低碳钢带进行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后性能测试及组织观察,分析自然时效时间和人工时效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低碳钢带在自然时效情况下,6个月开始出现屈服平台;强度、硬度有所提高,断后伸长率、r值、n值呈下降趋势。人工时效条件下,加热温度高于150℃,保温10min开始出现屈服平台;250℃加热,保温5min后出现较长的屈服平台,屈服强度显著提高,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基体上的游离渗碳体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Ni-W-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提高镀层硬度,将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结构、耐蚀性、硬度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400℃时高达1 120 HV;镀态镀层为非晶态,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经历了非晶态、混晶态、晶态过程,且热处理后镀层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和后续扩散处理,制备了AlSiY扩散涂层。同时研究了AlSiY扩散涂层在10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和900℃下Na2SO4+NaCl混合盐中的热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AlSiY扩散涂层主要由β-NiAl相以及一些弥散分布的α-W、CoWSi相组成。氧化和腐蚀过程中涂层中β-NiAl相提供Al源在表面形成了连续致密的Al2O3膜,使涂层具有很好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热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