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以符号学理论梳理和分析将传统器物文化符号转译设计为现代产品的方法,探索并整理基于传统器物文化符号的转译应用模型,弘扬传统器物背后所蕴含的特色文化。方法:依据语义学筛选产品外观造型、依据语构学细分功能结构、依据语用学梳理使用方式,对传统器物代表之一“尊”进行文化符号提取,并将之转译设计为现代生活产品。结果:得到传统器物文化符号转译方法。结论:从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三个维度结合产品设计流程进行转译设计是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婷 《包装工程》2013,34(16):123-126
以《考工记》中的古代传统器物设计观为基础,以筷子设计为线索,分析筷子的起源、材质、设计功能和意义以及内涵的文化价值,将中国传统器物设计思想与现代产品设计理论进行比较,提出中国传统器物设计思想是现代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硕 《包装工程》2022,43(8):405-412
目的 深入挖掘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文化内涵,探索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方法 通过对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探索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策略与研究着力点。分析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现代工艺进行比较,得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在文化、美学、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以家居设计为突破口,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优势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探索传统基因与时尚潮流的结合原则。结论 将桂东南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内涵价值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能够让消费者在现代家居产品体验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与工艺价值,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亮亮  胡书可 《包装工程》2021,42(8):248-254
目的 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价值再现的应用策略,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 运用分析和推理指出广西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当代设计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广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广西传统文化归纳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三类,从纹样、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范畴.结论 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构建新模式.通过铜鼓家具、壮锦文房、百色红鼓的设计实践,论证广西传统文化从造型、纹样、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方式,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指引方向,同时为当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扬 《包装工程》2020,41(14):325-331
目的通过对中国古代酒器"公道杯"设计的研究,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和文化内涵,进行创新设计实践,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法收集文物素材和文献史料,研究古代公道杯的功能与结构设计,以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精神理念,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创新产品设计实践。结论基于对古代酒器公道杯的物质层功能设计和精神层内涵设计的深入研究,结合现代设计理论,对传统器物进行创新设计应用,不仅可以触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为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提供文化支撑。创新设计对于复兴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其它传统器物的现代创新转化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鹏  付业君  李树 《包装工程》2022,43(6):252-258
目的 中国经典文化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在古代文人与工匠的合力下,已经物化进古代中国器物的造型、纹样、材质之中,这些古代器物包含中国的哲学认知与伦理规范;研究并重新认识“中国器物精神”,在现代器物中营造当代价值,将中国文化植入现代文创产品之中,能助力当下在国际化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脉,践行文化自信。方法 以优秀典型案例分析为途径,在古代器物文化中完成文化挖掘、做好文化分类、舍弃文化糟粕、弘扬优良文化精髓,通过阐释、比较等质化研究方法,植入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形成新的中国当代文创设计逻辑理论。结论 现代制造业进入新的“智能、个性”化阶段,给文创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文创设计教育只有面向本土文化挖掘与整理,加强设计人才人文素养和深层次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建构,才能完成新时期的中国器物精神继承与再造。  相似文献   

7.
张芳兰  董超  马亚新 《包装工程》2011,32(16):49-51,58
以传统器物形式、色彩、功能与语义的传承和发展为启示,从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传统婚俗礼仪中宁海地区红妆器物文化特色。首先分析了婚俗器物的种类及其形态与功能的设计特点。进而又从色彩与装饰图案语义方面进行器物设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根据现代社会的婚俗生活需求,传承古代婚俗器物设计的经典方面,从而使其对现代婚俗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美学精神的当代器物造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王立德 《包装工程》2015,36(16):1-4
目的研究中国美学精神在当代器物造型中的传承,创新器物造型的理论和表达方式。方法分析传统器物造型的成就和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论述中国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与造型观念,阐述传承与创新的真谛是传递民族文化精神,承接中华美学思想。运用合成思维通达世间万象,提炼创意理念,采取融合与同构的造型原理,利用联象、重象、变象等表现形式,表达设计师的精神和审美取向。结论当代器物造型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和美学思想的传承与再生,结合当今设计观念和造型手段,创作蕴涵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器物造型作品。  相似文献   

9.
姜陈 《包装工程》2018,39(16):228-232
目的以传统与现代为范畴,以传统器物元素在休息凳中的设计应用为主线,探索传统器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与应用的新思路。方法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审视传统器物元素的转化与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有形元素的标签式复制、脱离具体环境的简单迁移、传统器物元素转化的二维倾向",并用解构分析法进行剖析,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结论传统器物元素的转化与应用是在具体环境下的"功能元素、审美元素、精神元素"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器物的材料和结构越来越优化,其简洁流畅的造型也符合现代工业的生产效率要求。传统器物元素只有将形式和现代材料、结构、工艺相结合,将功能置于首位,将繁缛的装饰进行简化,才能被时代所接受,才能在当下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工艺对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明确当前工业设计产品的文化价值,保证产品的文化特色,提出了针对传统工艺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中国工艺文化的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中国工艺文化的概念被诠释,同时利用图表形式予以表明;根据设计以人为本、产品设计的实用性与功能性、产品设计的因材施艺、多形式的统一等这些传统工艺中的工艺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的特点,提出了传承传统工艺文化中的本土文化及民族精神,将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同时在设计的语言、科学的进步中勇于创新,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神韵"融入到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的表现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柳编工艺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它的兴起与发展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为其兴起提供了自然条件;发达的农业生产、精湛的手工技艺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柳编工艺得以在淮河流域兴起、发展和演变,它承载的社会功能和蕴含的文化内涵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变化。结合现有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追溯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兴起原因与发展历史,解读其历史文化内涵,解构其编织工艺的类型与特色,并基于目前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三位一体的活态传承模式,以推动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斌 《包装工程》2022,43(14):279-286
目的 为传统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活化传承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思维方法。方法 分析传统竹编日渐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为其新生之路提供借鉴。在发掘传统竹编的材性、材质以及工艺美学等潜能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2个角度着手探寻传统竹编的脱困途径,分析竹编材质特性与灯具产品功能特征的协调性。从设计方法与生产工艺、传统基因与时尚潮流、多元材质结合3个角度,探索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设计思路。结论 传统竹编的新生必须在产品类型、生产工艺、设计思路等方面与时代发展的脉络相结合。灯具是竹编实现新生的理想载体,竹编的材质优势、工艺美学以及文化渊源是当代竹编灯具设计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祝燕琴  张明山 《包装工程》2020,41(18):384-388
目的 以南昌西汉海昏候墓出土蒸煮器具为研究对象,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分析蒸煮器具的设计特征和思想,从中总结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借鉴意义。方法 首先,对蒸煮器具的源流沿革进行分析。其次,以蒸煮器具中的铜甗、铜甑、铜釜为例,通过产品设计中的几个要素,即构造、形态、功能三个方面分别对蒸煮器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设计理念,明晰西汉海昏候墓出土蒸煮器具对现当代产品设计思想的启示价值。结论 中国传统器具蕴涵优秀的设计思想,比如简洁的构造、简约的造型、高效的功能等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和学习。通过对传统设计的研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及其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语义,设计有民族文化特色之物。  相似文献   

14.
彭国斌 《包装工程》2017,38(18):132-135
目的探析桂北壮族传统日常生活用具的设计及其审美表征,了解壮族造物观念与思想。方法从生态学视野出发,通过具体典型案例分析这些传统用具的原生态设计理念,从材料、工艺、结构、功能使用、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取向等多角度进行展开。结论典型的桂北壮族传统用具始终遵循依法自然的原生态设计思想理念,讲究功能上的方便实用,体现出朴素自然的艺术审美,并将理想与情感巧妙地寄情于物,体现了内容与形式,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本俊  吴菡晗 《包装工程》2023,44(2):349-357
目的 从设计学角度提出西南地区竹编工艺数字化的设计策略,通过“艺术设计+数字平台”来实现竹编工艺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助推传统竹编工艺的保护、传承、传播与创新。方法 在对西南地区传统竹编工艺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西南竹编工艺进行梳理与分类,并对工艺特征进行衍生设计,以非物质化形式构建起竹编工艺数据库平台,进而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在实现竹编工艺创新应用的同时,也验证了竹编工艺数字化设计策略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研究建立起了西南竹编工艺数据库,将有效地推动西南地区竹编工艺的设计产出与实践应用,拓宽了竹编工艺的应用范畴。结论 设计与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在地创新设计与在线推广传播,多元化的手段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家具设计融合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冰 《包装工程》2019,40(4):186-191
目的在家具设计中引入传统竹编工艺元素,实现传统手工艺活化和家具行业生态化发展。方法通过对本地及国内外竹编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与手工艺人合作与访谈,提出传统竹编工艺与家具设计相融合的可行性建议。结论从竹材特性、竹编牢固性与耐久性、竹编种类等方面论证了竹编与家具结合的可能性,在竹编家具的形态塑造、结合方式及研究价值等方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为转变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丁诗瑶 《包装工程》2019,40(14):192-196
目的 在日常生活理论下,看建立于蒙古族日常饮食文化之上的饮食器具设计,结合民俗学的背景,对蒙古族饮食器具的产生进行探究,从民族手工艺的视角来看本体。方法 以内蒙古中部地区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几个地区民族手工艺品及饮食器具的生产和销售状况的调研资料进行分析,解读民族场域中的饮食器具的设计和生产现状。结论 结合蒙古族传统的造物理论,探究饮食器具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环境,立足于蒙古族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文化意义,从不同视角来诠释饮食器具的设计思想。以一种反观的态度,以现今时代为立足点来观察传统,民间的习以为常的惯习,相对于现代化的、机械化的社会环境而言,存在巨大的差异,民俗色彩更多地被体现在去除机械参与的环境中。立足日常交往,作坊式的技艺传承方式正发生着变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初次体验竹编的年轻消费者设计竹编体验,促进竹编工艺的活态传承,推动竹编文创由设计产品向设计体验的模式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构建用户体验地图,从全局视角探究用户体验过程,根据用户行为和用户满意度,分析用户与竹编体验的接触点,定位并描述体验过程中的痛点、寻找机会点和罗列用户需求,总结竹编体验的设计诉求。结论用户体验地图是归纳设计诉求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目标用户各个阶段的竹编体验情况,辅助设计决策,提供设计诉求要点。例如体验时长不超过三个小时,竹编工艺种类为2~3种,竹篾色彩为天然本色,以基础纹样为主,满足网络社交需要等。以餐桌果盘竹编体验设计为例,验证用户体验地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为竹编工艺创造性的转化和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世伟  贺鹏 《包装工程》2016,37(18):114-117
目的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厨房家电为着眼点,梳理国内厨房家电本土化的发展状况。方法中国传统器物的造型、工艺虽然大多已经被遗忘,其蕴含的文化智慧却是中国人独特思维方式与文化素养的深层次体现,能够为当今厨房家电设计提供开阔思路。结论通过回溯传统器具中的造物智慧,传承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理念,将助力厨房家电行业涌现出本土化的设计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