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薄海龙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2,(7):97-100
自密实混凝土是决定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寿命的关键,该文主要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在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工艺性试验中的配合比调整优化及质量控制,并通过调整外加剂组份、粘改剂用量及工艺工装等,达到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控制的目的,发挥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优势,为无砟轨道线上施工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随着混凝土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及其配合比设计规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建筑工程的需求,基于耐久性设计的自密实混凝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利用固定砂石含量法、采用优化配合比设计配制出C30自密实混凝土,此方法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体现了按工作性要求设计自密实混凝土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原材料选择和合理搭配、施工性能检测等几方面自密实高性能滋凝土的特点。采用福建厦门嵩屿电厂粉煤灰配制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说明了其配合比设计方法,着重阐述高效减水剂在解决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和抗离析性的矛盾上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实施,水利工程以根本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本次投入的重点之一。,重力坝算是一种古老迄今为止仍很广泛的坝型。重力坝具有自重维持稳定的特性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本文以重力坝运用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技术,分析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技术在重力坝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产生的裂缝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龙武剑;罗盛禹;程博远;冯甘霖;李利孝 《材料导报》2024,38(11):108-117
为了厘清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各组分与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间的复杂耦合影响机制,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以及性能分析方面的研究。机器学习方法具有在复杂数据集中学习数据间的内在规律或映射关系的能力,在自密实混凝土设计领域被认为是构建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与性能间映射关系模型的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手段。然而,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其依赖的数据集难以满足以及算法架构的可解释性较差等因素限制,使得基于机器学习在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设计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系统总结梳理当前机器学习在自密实混凝土各项性能设计的应用情况,重点分析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自密实混凝土设计领域时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高维度与小样本数据的难题、性能多目标优化难题、模型复杂而缺乏可解释性难题;归纳总结机器学习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C50—C60粉煤灰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C50-C60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制的材料要求并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测试的方法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利用福州地区常见的原材料配置C50-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自密实混凝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它主要通过依靠自重,不用振捣就可自行填充模型,它的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及填充性,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和耐久性。本文分别分析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它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高吸水性树脂(SAP)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但是失水后形成SAP孔,使其在混凝土中呈现出与其它外加剂不同的特性。系统研究了SAP内养护水胶比及粒径对自密实混凝土(SCC)抗压强度、早期自收缩、干缩、吸水性、抗碳化能力、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养护水胶比增加时,SCC早期自收缩明显降低,且抗压强度未出现明显变化;虽然混凝土吸水性增加,但抗碳化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提高,而干缩与内养护水胶比有关。粒径为75~125μm的SAP改善自收缩、干缩效果较好,而粒径为30~75μm时SAP的抗碳化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提高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Design-Expert7.0软件对C60高抛钢管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模型拟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衍射分析(XRD)、超声波法、钻芯法及现场模拟浇筑实验,研究了硬化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结果表明,通过Design-Expert7.0优化设计获得的C60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较好,水化产物以球状颗粒的Ⅲ型C-S-H凝胶为主。优化设计有效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避免了混凝土与钢管内壁粘结性能不良,完全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only a few research results for predi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lection and the crack mouth opening displacement (CMOD)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beams with and without fibers. A series of bending beam tests on SCC, with different fiber typ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this purpose, four SCC mixes—plain SCC, steel, polypropylene, and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SCC—are considered in the test program.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flection and CMOD of SCC has been established per each mix. These models rely on the load–deflection relation and the load–CMOD relation of bending beam. A well agreement has been found between the suggested model and the tes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load–deflection diagram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load–CMOD diagram, and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mid-span deflection and CMOD of SCC. 相似文献
14.
15.
为提高建筑垃圾废砖再生利用率,将废旧粘土砖磨细成粉,并与其他工业废渣复合形成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Construction waste composite powder materials,以下简称CWCPM)。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掺CWCPM的C20~C30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水灰比、CWCPM掺量和砂率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推荐了混凝土较优配合比。同时,借助XRD微观测试手段研究CWCPM对混凝土微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仍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与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其次为CWCPM掺量,砂率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最小,CWCPM掺量对混凝土90d抗弯拉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微观测试结果表明,CWCPM掺入后并未生成新的水化产物,但改变了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数量,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宏观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对其优异特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在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成分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列举了近三十年来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路桥建设中的应用实例,从中可知高性能混凝土已经成为路桥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分别从为何加强与力学课程的联系、如何讲解构造要求以及如何确定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水泥混凝土发展方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在加拿大观察到的重大混凝土工程破坏实例,反复强调我国在基建工程中必须十分重视耐久性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逐步将水泥工业转变为"绿色胶凝材料工业"。阐述了根据混凝土的技术进步重新审议水泥的标准与组成。最后建议把水泥的生产、流通与使用协调起来,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美标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总则标准(ASTMA370—2010)与分项试验方法标准(ASTMES/E8M-2009,ASTME10—2010,ASTME18—2008b,ASTME23—2007a^ε1和ASTME384—2010^ε2等)分别从标准的适用范围、环境温度的定义、采用的单位制、对试样和试验设备的要求、尺寸测量精确度、拉伸试验的速率、不同硬度标尺间的相互转换以及试验结果的处理与修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STM力学性能试验总则标准和与其相对应的ASTM分项试验方法标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异,其中尤以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方法标准与总则标准之间的差异居多,实际使用中应注意区分和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