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将东濮凹陷划分为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系统,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3种成藏模式及特征。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油气运移特征及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详细分析南堡凹陷油气运聚特征 ,划分出下第三系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区油气初次运移的排烃门限较深 ,处于成油门限之下的第一个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值骤减的深度即为本区油气大量初次运移的主排烃门限。对于二次运移 ,油源和正向构造带展布控制了油气侧向运移的区域指向 ;断裂活动和生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和纵向分布 ;供油断层的活动性与烃源层主排烃期的配合 ,是控制油气在各正向构造带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孔隙流体压力分布和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该区纵向上可划分出 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部自源高压原生封闭—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常压半封闭—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上部它源常压次生开放型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3.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是江汉盆地油气勘探与研究的重点,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对其油气成藏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勘探的进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成藏动力系统进行研究和划分.以构造—沉积演化的阶段性与旋回性为基础,结合生储盖组合、地层压力系统、油源特征和封闭程度将研究区潜江组划分为底部自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下部混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中部混源弱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和上部他源常压半开放成藏动力子系统.总结出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3种成藏模式,分别为自源—砂体—侧向成藏模式、混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和他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西峰油田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和成藏过程,探讨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机制.从纵向上划分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低压半封闭和他源常压开放3个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自源高压封闭系统中浊积砂层系和混源低压半封闭系统中近源岩的三角洲前缘砂层系,是今后进一步勘探的主要目标层系.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的膏盐岩地层为异常压力提供了很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复杂的断裂又为异常高压的释放提供了通道,其油气成藏的动力学过程较复杂,目前对该区异常高压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规律仍然认识不清。为此,对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开展了研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古近系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特征,并运用流体包裹体方法恢复了古地层压力,对深部和浅部层系的油气充注动力进行了分析;综合划分了该区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类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纵向上发育常压、超压和超高压3种类型,其中文明寨-古云集地区以常压为主,卫城、濮城和桥白地区发育常压和超压,文留地区和文卫濮结合部发育常压、超压和超高压;②深部层系的油气充注系统为高压系统或较高压-高压系统,浅部层系油气主要为幕式充注;③研究区洼陷斜坡带的成藏模式包括侧向运聚成藏和自生自储运聚成藏,构造主体的成藏模式包括盐上垂向幕式运聚成藏、盐间复式运聚成藏和无盐区垂向连续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成藏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为一多成藏系统盆地,同一含油气系统往往存在多个成藏系统。在克拉通区,轮南成藏系统实际上包括了3个成藏子系统,即奥陶系常压开放型原生—次生油气藏成藏系统、石炭系超压半封闭型成藏系统以及三叠—侏罗系常压开放型次生油藏成藏系统。塔中成藏系统可分为中央断垒带原生—次生油气藏成藏系统和塔中北斜坡原生油气藏成藏系统,后者又包括奥陶系垂向运移成藏系统与石炭系侧向运移成藏系统。库车前陆油气系统可划分为北单斜带近源常压开放型成藏系统、中部前陆逆冲带近源—自源超压—常压封闭—开放型成藏系统以及轮台凸起近源—远源常压开放型成藏系统3个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7.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和方法,根据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沉积、构造及异常压力等特征,重点剖析了泥岩层的欠压实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即下部高压它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高压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和上部常压它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同时分析了本区以泥灰岩裂缝、砂岩、不整合面以及断层等组成的流体输导体系,并初步探讨了该区有利的油气成藏模式,即陡坡带成藏模式、洼中垒成藏模式和缓坡带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断陷湖盆超压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中红  查明 《石油学报》2008,29(4):509-515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的超压在渤南洼陷和五号桩洼陷的沙三段中—下亚段大套泥岩和沙四段灰色膏盐岩段中分布,但在不同层位超压分布略有差别;常压—低压系统发育于上部层段,剖面上形成二元结构.从埋深上看,2 500 m以上地层基本为常压或低压,2 500 m以下地层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压力异常.沾化凹陷超压系统对应主力烃源岩系沙三中、下亚段及沙四上亚段,生烃作用是超压的重要成因,但超压对生烃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超压体系构成了准封闭的超压封存箱型自源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同时也通过幕式排放为浅层的新近系及古近系的沙三段上亚段—东营组常压开放性它源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提供油源及成藏动力.断裂是超压体系泻压的重要渠道,也是油气幕式排放的主要途径,与断裂沟通的砂岩体及背斜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超压泥岩体周围的透镜状砂体是潜在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对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成藏动力系统理论为指导,对该区进行了成藏动力系统研究.将阳信洼陷划分为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上部自源-它源常压半封闭、顶部它源常压开放5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了各个系统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特征和输导体系.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和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2个系统是该区的重要油气成藏动力系统.成藏动力系统的输导体系类型多样,有断裂输导体系、火成岩输导体系、物性好的高孔渗岩层和不整合输导体系,它们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压异常对东濮凹陷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东濮凹陷层超压异常十分突出,局部地区达到超高压。超压异常的形成与不均衡压实、水热增压、烃类的生成及存在较好的封闭层有关。超压异常控制了深层油气聚类,表现在对油气藏有较好的封盖作用,促进异常高孔隙的产生与保存。同时超压异常造成幕式排烃与晚期成藏特征,对深层生烃的抑制作用增加了深层资源基础。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东濮凹陷深层超压流体封存箱控制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有的实验资料和钻井数据,认为压力对有机质演化过程的影响不能用统一模型来概括,必须区别对待。当地层处于正常压力条件下,有机化学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原理。当地层处于超压条件下,这时的地层可以看作一个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生成的烃类不能被及时地排出,随着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最终化学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压力对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而实现的,并不改变化学反应的频率因子。因此,超压条件下的有机质演化模型反应了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结果。故影响有机质演化的仍然是压力本身,并不是超压,超压只是提供了一个半封闭的化学反应系统,而压力通过对系统中化学平衡移动的控制来影响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将上述模型用于实际含油气盆地中,模拟单井中的有机质演化规律,并和实测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文中提出的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际有机质演化结果相一致,说明了该模型可以用于实际盆地中有机质演化规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邱芳  刘吉群 《海洋石油》2006,26(4):23-28
大民屯凹陷处于勘探的中后期,迫切需要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油气富集规律进行深化认识。根据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原则,结合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发育特点、储层类型、超压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展布、油源对比分析,将大民屯凹陷划分为底部它源高蜡油潜山成藏动力系统、下部自源高蜡油成藏动力系统、中部它源高蜡油成藏动力系统、中部混源正常油成藏动力系统和上部它源正常油成藏动力系统等5个成藏动力系统。利用油藏规模序列法和圈闭加和法对该区各成藏动力系统的待发现油藏规模进行了预测,认为底部它源高蜡油潜山成藏动力系统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古老海相地层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深入研究古老地层超压的成因机制和保存条件将有助于分析压力演化、完善油气成藏理论和提高勘探效率。以川中地区为例,利用多种压力数据并结合封隔层分布特征,将磨溪_高石梯地区纵向上划分为5个压力系统,其中包括3个超压系统;各超压系统的成因机制不同,寒武系超压主要是晚期原油裂解生气引起的流体膨胀所致,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二叠系都具有明显的泥岩欠压实特征;下三叠统强超压应该是原油裂解作用附加了石膏脱水作用,膏岩良好的封隔能力是该套强超压保存的关键。良好的封隔层和晚期增压机制是川中古隆起寒武系发育超压的有利条件;后期构造抬升将造成地层压力下降,威远地区因此恢复至常压,磨溪_高石梯地区仍有超压保留。  相似文献   

14.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以生成油气的烃源岩为线索,依据超压成因的主控因素,将沉积盆地中超压体系划分为两类:即深部超压体系及浅部超压体系。前者具有成熟至过成熟的烃源岩,超压分布广,尤其是在中新生代盆地;而后者缺乏成熟的烃源岩,且分布局限,一般仅见于前陆盆地,也就是在前陆盆地存在双超压体系。深部超压体系的形成与生烃作用密切相关,其他因素只是促使压力的进一步增大,而上部超压体系的形成则是后期构造侧向挤压的结果。正确区分两类超压体系,对于探讨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成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油气勘探的角度分析,深部超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油气生成的化学反应炉,油气运移的原动力,并决定油气的运移相态、方式及成藏特征等。深部超压体系一般难以成藏,但构造抬升或断裂作用使原有的温压平衡系统遭受破坏时也可以成藏。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深层压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莫索湾凸起井下侏罗系下部普遍表现为超压特征,但井底以下地层压力特征不清楚。莫深1井是莫索湾凸起上以深层石炭—三叠系大型背斜圈闭为勘探目标的一口重点科学探索井,钻前开展压力预测,对莫深1井钻井工程的合理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地震层速度法预测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力段比较准确,但在超压段,地震层速度与真实地层速度之间的系统误差较大,预测压力明显小于实测压力值。VSP测井速度较地震层速度对超压段更为敏感,利用VSP速度对地震速度进行校正,可以大大降低这种系统误差。采用校正后的地震层速度进行地层压力预测,其预测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侏罗系是一个下生上储并被区域性封隔层复杂化的成藏动力系统。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异常流体压力分析,将侏罗系成藏动力系统进一步划分为3个子系统:顶部头屯河组常压-超压他源开放成藏动力子系统(Ⅰ);中部三工河组超压他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Ⅱ);底部八道湾组高超压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Ⅲ)。地化分析表明:油气从八道湾组烃源岩中生成之后,在三工河组砂体进行了广泛的侧向运移,并在适当位置聚集成藏;在喜山期,断裂带间歇性开启,油气可突破成藏动力子系统Ⅱ,沿断层运移至成藏动力子系统Ⅲ中进行聚集。这说明头屯河组油气主要来源于经过三工河组长距离侧向运移聚集的古油藏,并非来自深层油源断裂的直接输导。  相似文献   

17.
东海西湖凹陷地下流体动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钻探、地球物理、分析测试、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描述和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势能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区域的单井温度与压力场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剖面现今流体压力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正常压力、弱超压和强超压三大系统,断层对超压的分布具重要的控制作用,超压场演化可分为原始积累、部分释放和再积累三大阶段,超压系统为半封闭型,欠压实和新生流体是其增压的两大主导机制;剖面流体势呈“双层”结构,流体势分布的相对低值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