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勇  戴元将  张元刚 《山西建筑》2007,33(3):342-343
结合工程概况,从坡面初整、坡面精整两方面对水下模袋护坡的坡面整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水下铺设模袋与模袋混凝土的施工方面进行了论述,实践应用表明,模袋混凝土在水毁护坡防护工程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分析护岸工程中模袋混凝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模袋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及施工工艺,提出模袋混凝土优点及可推广性,充灌结合了某大桥扩建工程护坡护岸采用模袋混凝土的实例,阐述了模袋混凝土在类际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并对其模袋布提出了相应的参数,对混凝土厚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复核了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张斐 《江西建材》2015,(5):63+66
混凝土模袋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混凝土现浇技术,该技术是采用织物制作成软模具,然后将混凝土、砂浆填充进模袋中,从而形成混凝土模袋。混凝土模袋技术具有防渗、护底、护坡等作用,将其应用在堤防护岸工程中,能有效地提高堤防护岸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从混凝土模袋技术的概述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混凝土模袋技术在堤防护岸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模袋砂堤是在特质模袋中填充一定砂砾,再将模袋进行堆叠形成成的堤身构造物。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价格低廉,在小岞散杂货码头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模袋砂堤施工的关键是模袋材料的选择、填充砂的填充工艺和形成堤身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小岞散杂货码头工程实例,通过稳定性计算,详细介绍了模袋砂堤的成套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坑桩间涌水控制性双膜袋注浆封堵技术,主要是通过引流管模袋结合注浆模袋,利用模袋控制注浆区域、注浆材料快速凝固等特点,先将引流管模袋高压注浆膨胀后贴紧土体,促使涌水集中从引流管内流出,再将注浆模袋插入引流管内,通过输浆管进行高压注浆,通过模袋的滤排水功能,利用高压灌浆对水泥膏状体做功,使水泥浆凝结成水泥膏状体,迅速贴近引水管壁并填充固结,达到封堵涌水及加强基坑侧壁的目的。本技术在青岛市地铁6号线应用,解决了明挖基坑桩间涌水治理困难的难题,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模袋砼在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进,排水口护坡工程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模袋砼水下施工的要点、难点及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模袋砂围堰变形特性,进行了模袋砂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和水平加载试验, 得到了模袋砂竖向、横向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分析了模袋砂竖向、横向力学性状。采用有限元法,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模袋砂围堰计算模型,分析了坑内降水过程中模袋砂围堰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当模袋内形成稳定水位时,围堰变形趋于稳定,随着下游水位的降低,模袋砂围堰变形逐渐增大。此后,当上游水位增高时,围堰变形继续增大。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文中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坡头区北马围海堤模袋混凝土试验段工程为实例,分析了模袋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坡头区北马围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及其工程工期、质量控制和工程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坡头区北马围海堤模袋混凝土试验段工程为实例,分析了模袋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坡头区北马围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及其工程工期、质量控制和工程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常规隧道进洞口注浆加固工艺中浆液扩散控制难等问题,展开水平模袋桩工艺在隧道进洞口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系统研究水平模袋桩加固机理,分析其优势特点。结合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香江路站进洞口不良地质加固工程,应用水平模袋桩工艺进行注浆加固。结果表明,模袋桩超前支护结构与隧道超前注浆加固体相互配合,将在隧道拱顶地层形成“刚性支撑+挤密固结+注浆加固体”复合加固体。水平模袋桩不仅起到类似管棚的支护作用,有效抑制了围岩松动,提高了地层稳定性,而且对目标层具有挤密效果,有效控制了浆液扩散范围,取得了较好的加固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模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厚余 《山西建筑》2009,35(34):239-240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模袋混凝土护坡厚度的计算原则,介绍了模袋混凝土护坡的施工,通过最终检测,得出了本工程模袋混凝土护坡强度及外观全部合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樊子玉  杨永军  王永强  汪谋  魏磊 《矿产勘查》2020,11(8):1775-1779
边坡修复工程是边坡治理工程的一个分支。该文介绍了生态袋护坡技术和它的应用范围;阐述了生态袋的性能;解释了生态袋护坡技术的设计理论;设计了技术优化方案,为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目的是通过生态袋护坡,使边坡达到一定强度和稳定性,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工植物群落向自然植物群落转变,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同类工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布袋桩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把布袋置放于沉管之内并在管壁保护下灌注成桩材料的新思路,形成了振动沉管布袋桩施工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同时提出了解决空桩段回填、布袋置放、桩尖改进等难题的方案。该技术在施工上有操作简单、质量易控、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成桩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该技术在厦深铁路施工实践中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铁厂失效滤袋的特性,测试了滤袋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透气性能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方式观察失效滤料的微观特性。结果发现:滤袋不同位置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存在差异,纬向的下降幅度大于径向;滤袋透气率沿袋底向袋顶方向逐渐下降,这表明粉尘在滤袋表面的分布不均匀;滤袋表面的微观变化初步反映了失效的原因,纤维表面受到明显的化学侵蚀,覆膜滤料中表面膜的损坏会直接导致粉尘穿透滤料。  相似文献   

15.
覆膜滤料清灰效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覆膜滤料特性对清灰效果的影响。滤料覆膜后因滤料的堵塞,表面摩擦系数减小而使剥离率提高,运行阻力降低,从而可以明显改善清灰效果,节省能源,延长滤袋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穆君 《山西建筑》2010,36(15):343-34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路堤防护采用抗滑桩、挡土板、圆木支撑及草袋组合加固方案,涵洞施工采用逆向砌筑法方案的施工方法,以及雨季施工和安全防护措施,以期指导多雨地区复线涵洞接长施工。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在岩石边坡的生态护坡中采用肋柱植生袋+喷播植草联合护坡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适用于岩石边坡的植被护坡,是对岩石边坡生态护坡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燃煤供热锅炉及除尘脱硫装置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供热锅炉房的设计既要满足工艺要求,又要符合环保要求。介绍了燃煤供热锅炉的基本炉型及除尘脱硫装置的分类。结合工程实例,对3种炉型及除尘脱硫装置的配置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虽然链条炉 湿式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经济性最优,但考虑环保要求,宜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加设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微孔薄膜复合滤料是国外近年研制开发的新滤料,具有净化效率高、运行阻力低、清灰容易、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许多优点。它已在空气过滤器和袋式除尘器上日益广泛应用。本文提供了我国研制并已成功应用的这种新滤料的性能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Conventional and modified membrane bioreactors (MBR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sma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However,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are hindered by their relatively high cost and operational complexit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a new concep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 nonwoven fabric filter bag (NFFB) as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is charged in the nonwoven fabric filter bag and membrane filtration via the fabric is achieved under gravity flow without a suction pump.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biofilm layer formed inside the NFFB achieved 10 mg/L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permeate within 20 min of initial operation. The dynamic biofilter layer showed good filterability and the specific membrane resistance consisted of 0.3-1.9 × 1012 m/kg. Due to the low F/M ratio (0.04-0.10 kg BOD5/m3/d) and the resultant low sludge yield, the reactor was operated without forming excess sludge. Although the reactor provided aerobic conditions, denitrification occurred in the biofilm layer to recover the alkalinity,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supplement the alkalinity.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NFFB system provides a high potential of effective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simple operation at reduced cost, and hence offer an attractive solution for widespread use in rural and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