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工科类高等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机械设计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该课程由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和第二部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组成,是工科教学环节的重点核心课程.因而,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就变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
机械设计基础是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与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都有密切联系。本着以推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为主题,针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与发展的需要,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合理的课程教学的体系与思路,如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本门课程和前续课程的联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内各高校机械设计课程上的设计题目只是齿轮变速箱。本指出了这种设计的优缺点,探讨了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的方法。提出在不增加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引入创新机械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和操作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教学质量,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河南城建学院材料化学本科生专业开设的一门工程基础课程,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工程认知能力和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并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初步探讨了该课程在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首饰设计课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具备创造发明的基础,从而逐步成为首饰设计的有用人才,就首饰设计课程的设置方案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实践性阐述.认为,在设计课程上,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素质是上好设计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课程进行改革。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化工设计竞赛,利用竞赛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依托竞赛平台对目前的化工设计课程进行课堂内容、形式、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对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由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整合而成,旨在通过机器运动方案分析设计与整机零部件设计的整个流程,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文章介绍了基于OBE理念和BOPPPS模型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再设计和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这些为综合课程设计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为机械设计及创新提供了实时计算、分析和知识供应的强大技术支持,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开拓性研发工作。作者结合工程实践和教学需要,将机械设计方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研发了"机械零件"课程在线设计系统。本系统与单机软件版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基于互联网,是集设计指导和应用、在线设计计算、数据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机械设计系统,能给设计人员特别是参与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学生进行远程设计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9.
化工机械设备课程设计是高校化工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工程实践等方面讨论对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实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重点提升学生对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能力。改革将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设计水平,增强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机械电子学、微机原理及数控加工技术;以及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机械CAD/CAE/CAM等反映现代设计制造学科前沿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如何做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以及在专业教学中育人,值得我们探究思考。专业课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等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从"思政式的实验教学"的必要性、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与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具体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更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养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华东理工大学非常重视专业课建设,规定锅炉原理为热能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其他院校的相关教学经验,选用经典教材,并突出教学内容的实时性;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交流;开设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采用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利用研究创新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从事药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将有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制药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20,(2):188-190
随着化学学科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学科交叉的应用需求,大学化学课程在各高校许多专业都有开设。然而,如果要达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专业等因素造成的差异而因材施教,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以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程安排中有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发之  宣寒  袁仕祯  张峰君  王颖  潘洁松 《广州化工》2010,38(10):206-207,213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是一门具有前瞻性教学内容并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新课程,是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和研究型教师的理想平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实施呼唤研究型教师,并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本文根据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就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和研究型教师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全面更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大力推行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和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实践型工科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工科院校大学生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教学现状,剖析了现有教学过程存在的填鸭式、机械化教学方法等普遍性问题;指出此类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和措施,包括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实验、实习环节的学生主体作用,多方开展创新活动,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骨干教师等。  相似文献   

18.
俞玉明 《云南化工》2019,(7):191-192
《有机化学》是高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积极改进现有教学模式,探索运用翻转课堂的重要性及策略、注意事项,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价值,以便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献彪  徐文总  刘瑾  周刚  张勇 《广州化工》2012,40(10):174-175
阐述了采用互动式教学对《复合材料》进行授课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复合材料》课程的互动式教学实践提出了该方法对材料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主要包括: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资料的归纳能力和对科学问题提炼的能力以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何自强  张惠玲 《广州化工》2014,(19):184-185,226
通过改革精细化工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精细化工实验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同时对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