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钻修井机多采用机械防碰装置来防止游车碰到天车,没有专门的吨公里指示仪,何时需要倒大绳仅凭经验而定。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SFP-DG型游车防碰及吨公里综合指示仪,该仪表设计独特、功能完善,能满足各钻修井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5.
<正> 一、概述 石油地质钻探、打深水井和煤炭开采等钻机的游车升降由司钻控制。司钻操作位置至游车升降路线的距离仅2~3m,须仰视游车高度。由于视角太小,一般凭经验估算游车高度然后刹车,如不及时刹车,游车就有可能碰撞天车,轻者钢丝绳断股报废,重者钢丝绳崩断,造成机毁人亡。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美国PS10 8型电子式天车防碰装置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 ,以及该装置与绞车气路连接的两种典型气路形式 ;阐述了该装置的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安装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在海洋钻井平台现场多口井上的连续运行证明 ,该装置结构合理 ,性能良好 ,操作简便 ,可靠性高 ,能有效地避免“顶天车”事故的发生 ,是一种理想的天车防碰装置 相似文献
8.
井眼防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主动防碰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外的井眼交碰会为人类及环境带来潜在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为减小此类事故的发生提出了井眼防碰技术,该技术在钻井应用中效果较差。结合井眼轨迹测量及计算理论与实践,对现有防碰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出导致井眼防碰工作失败的因素包括施工井随钻测斜数据存在误差,邻井轨迹参数精度低、失真或缺失,轨迹拟合方法过于理想化,防碰扫描方法存在缺陷等4方面。基于低精度的数据,过于理想化的轨迹拟合方法拟合出的井眼轨迹偏离实钻井眼轨迹,防碰扫描出的失真的轨迹间的相对关系难以等同于实钻轨迹间的相对关系。为此,提出了主动防碰理念, 认为主动防碰方法将成为未来井眼防碰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列举了3种可能解决防碰问题的主动防碰方案,即声波探测防碰技术方案、电磁波探测防碰技术方案、射线探测防碰技术方案,并就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及优劣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11.
12.
采用能耗节点分析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机采井各环节能量传递过程中的耗能状况,找出能耗分布规律,确定抽油机井节能重点方向和所采取的节能技术措施.开展了地面设备组合优化研究,以能耗最小、投入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抽油机井节能多目标组合优化数学模型;同时,依据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节能管理实施规范和标准,制定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14.
PDC钻头双圆弧冠部轮廓曲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学方法对PDC钻头常用的一种冠部轮廓--双圆弧冠部轮廓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实际设计 应用出发,分多种情况进行求算,得出了两个圆弧半径的有效取值范围,对PDC钻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焊接的天车和游车滑轮,因在焊接时存在工艺上的某些缺陷,在使用中容易脱焊,导致滑轮体与轴承座之间产生转动位移和轴向位移,滑轮体内孔磨大,轴衬座外径磨小,严重时滑轮体会在轴承座上摆动。对于脱焊滑轮的修复,采用简单的重新焊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经分析研究提出,修复脱焊滑轮必须消除工艺缺陷,保证滑轮不变形,关键是在A、B、C三点开出消除内应力槽,使焊接成功。实践证明,采用这种修复方法是成功的,修复后的滑轮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金刚石钻头冠部曲线拟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刚石钻头冠部曲线设计中 ,既要考虑钻井工艺的要求 ,又要考虑容易布齿和加工 ,因此 ,有必要采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冠部曲线的组合设计。为此 ,归纳了按照等切削、等磨损和等功率原则设计的理论冠部曲线方程。根据冠部曲线常见的组合设计 ,推导了直线 圆弧 抛物线冠部曲线拟合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 ,采用VisualBasic语言在Windows95环境下编制了冠部曲线拟合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的应用与实例分析表明 ,该软件界面友好 ,操作方便 ,速度快 ,精度高 ,设计灵活 ,能实现金刚石钻头冠部设计的电算化 ,大幅度提高金刚石钻头冠部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减少盲目的模仿和试探 ,缩短新钻头的研制周期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复合天轮式长冲程抽油机柔性传动件的钢丝绳,在装机试验初期的使用寿命只有400h左右。针对抽丝、断股、磨扁和剪断等失效形式,在选材、结构设计和加工制造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了钢丝绳的抗疲劳能力,使用寿命已达到12000h以上。这些措施包括选用适当强度和直径的钢丝绳,以改善其受力状态;设计合理的天轮直径尺寸,使其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在50~60之间;在轮缘上镶嵌橡胶衬垫,以降低接触压力,以及钢丝绳通过销轴与横梁联接,使钢丝绳处于受拉状态等。 相似文献
18.
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作业过程中,由于钢丝绳在滚筒缠绕过程中发生夹绳、乱绳事故,导致施工作业不能继续进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场实践及理论研究表明,快绳进出天车快绳轮偏角过大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钢丝绳在天车快绳轮缠绕机理,建立快绳通过天车快绳轮极限偏角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制计算机程序,针对ZJ70D钻机进行计算求解。结果表明,天车快绳轮直径增加,极限偏角减小;天车轮辐宽度增加,极限偏转角逐渐增加;钢丝绳直径减小,极限偏角增加;天车轮偏转角减小,快绳通过天车轮极限偏角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