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运营,考虑充换电设施建设、充电站运营、换电站运营、监控与智能调度运营等多个环节,对充换电站的成本收益结构进行系统建模,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成本收益评估方法。以广州市充换电设施规划数据为例,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换电站进行了成本效益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充换电服务费、政府补贴和充电机造价等因素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盈亏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苏沪杭充换电站城际互联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建设布点、服务对象和规模,并以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站为例,分别阐述了充换电站的土建、配电系统、充换电系统和监控系统,并介绍了示范工程建设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难点,最后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之后,电动汽车换电站内在不同时段应该储备多少蓄电池方能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了电动汽车换电充裕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一定假设条件的车主用车习惯和充电管理策略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换电需求发生时刻的条件,由此得到不同时段的换电需求,即对应的储备电池的数量。应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换电站内不同时段满足换电充裕度要求应该储备的蓄电池数量,并指出上述模型及方法可以进一步用于计算电动汽车入网技术(vehicleto grid,V2G)的蓄电池数量及研究充电时间、蓄电池容量、充电控制策略等因素对换电充裕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动汽车换电站电池冗余度和充电成本过高的问题,基于边缘计算建立了电动汽车换电电池冗余度分析模型。结合边缘计算与云计算技术,建立电动汽车换电电池冗余度分析的边缘计算平台,利用边缘节点A采集电动汽车用电信息,并将采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云平台利用电动汽车换电电池充电优化控制模型,分析边缘节点B关联电动汽车换电电池冗余度;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实现电动汽车换电电池的充电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分析电动汽车换电电池冗余度,将该模型应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站,换电站月充电费用降低幅度大于13%。  相似文献   

5.
《电气时代》2014,(11):1
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连接低碳未来许继集团依靠在电力装备领域60多年专业技术沉淀和技术优势,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标准制定,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及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研发、生产、安装、技术服务及运营管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可以提供电动公交车充换电整体解决方案和电动乘用车充换电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山东青岛薛家岛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工程,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高安屯循环产业园示范充换电站、上海嘉定安亭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一体化项目、南京江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路线的选择可从多种角度出发。基于现有充电设施特性和用户需求分析,对常规充电、快速充电、电池更换3种模式下的充电负荷进行了建模。应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计算了3种模式下一定规模电动汽车在一日内的充电负荷曲线。根据一日中最大在线充电汽车数量得出快速充电设施的数量需求,根据换电站内充满电和正在充电电池数量的计算,得出换电站电池配置数量需求。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充电相对集中,一定规模电动汽车采用慢速充电时其电力需求最大。相比于慢速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更换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但为了保证换电服务,换电站需配置足够数量的电池。  相似文献   

7.
"将来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起来.对电网的影响将非常巨大,如果电动汽车数量大增.不受控制地无序充电.将给电网带来极重的负担.试想一下,如果有车族都集中在晚上下班回家后进行充电,那将给本来就属于用电晚高峰的时段造成‘峰卜加峰'的现象."电动汽车专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李武峰心里一直有这样-个隐忧.日前.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个集充电和换电为-体、同时服务大型车和小型车的多功能充换电站一苏州市邓尉路电动汽车允换电站工程顺利建成,这种允换电模式或许可以解决一直困扰李所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蓄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约三分之一,因此规模化应用之后,针对电动汽车换电站不同时段的蓄电池储备量及充电设备规模的优化研究对提高换电站建设运营的经济性及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提出了换电站蓄电池冗余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一定用户换电需求和换电站充电管理策略下,换电站充电设备规模和蓄电池冗余度需求模型。应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换电站不同充电设备规模下的储备蓄电池冗余度。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在充电设备规模增长初期可以大幅减少电池冗余度,达到相应规模之后还能提升可用于优化控制充电的蓄电池的数量和电量裕度。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动汽车换电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换电运行流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电动汽车换电智能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设计了新型的换电电量计量方法,解决了换电电量计量与计费困难的问题。设计了电池箱优选策略,实现了全自动换电命令下发、换电过程管理、换电决策和换电执行过程全景反演等的应用,解决了换电监控系统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设计了换电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架构设计、功能定义和新型换电流程,并从软件设计、组网实现、数据结构、换电电量计量与计费、全自动换电策略等方面的工作完成了系统的最终实现。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显著降低换电电量计量与计费功能的实现复杂度和成本,提高电动汽车换电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换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国家电网公司部署了一系列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服务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工程,江西省电力公司结合本省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了一批主要服务于电动公交车的电池更换站.通过对换电站的建设规模、换电站的设计原则、电池更换系统的功能、配电系统的选择及监控系统的构成等方面进行了方案探讨,并将其在工程实施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中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问题,设计了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站,将充换电站中即将报废的电池用于储能放电,以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成本。介绍了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站结构、电能控制系统以及储能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对电网负荷进行峰谷调节并作为充换电站的应急和后备电源。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是集充电站、换电站和梯级储能电站于一体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集中型综合供储能电站,可以发挥充电站和换电站的可调度潜力,并能够减小功率波动。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电动汽车快充站、换电站和梯级储能电站。首先,基于快充用户的行驶行为特点,建立了电动汽车快充站模型;其次,根据城市道路速度流量实用模型,建立了电动汽车换电站模型;最后,结合梯级储能模型,构建了集成的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模型。以某地区公交线路实际道路情况为仿真算例,验证了提出的一体站模型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需求,且具有降低运维成本和抑制功率波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具有随机性、时空耦合性的特点,对配电网运行电压造成越限风险.通过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引导电动汽车在大时空范围有序合理地充电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文章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需求响应特性及其参与配电网运行优化调度问题,首先提出单体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和计及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电动...  相似文献   

14.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具有多能耦合互补的特性,有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有利于环境节能减排,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了IES的基本架构及其规划内涵,同时对IES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进而,对IES各类供储能设备运行模型进行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各类供储能设备的容量配置模型,并对各供能系统潮流模型进行了概述;在EV充换电设施规划方面,首先讨论了各类EV负荷预测方法,从而分类讨论了EV充换电设施规划现状,并对EV充换电设施与电网协同规划、考虑碳排放的EV充换电设施规划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上述研究背景下,对IES环境下的EV充换电设施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IES环境下的EV充换电设施规划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倡导的“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式,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与光伏发电系统结合的相关研究,并建成和投运了国内首座光储式电动汽车充换电实验站.同时,也介绍了构建实验站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站用负荷等.阐述了构建该实验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动汽车(EV)充电站、换电站及电池储能站的功能进行融合设计,提出EV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该一体化电站满足EV的运营需求,通过充放电优化控制减小电网负荷峰谷差异,同时可利用其变流装置和储能电池对电网谐波及基波无功电流进行治理和补偿,改善电网电能质量,为电网提供增值服务。根据一体化电站内各单元的功能作用,讨论了3种无损增值控制方式,并结合系统结构对各方式进行能量功率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增值控制策略。理论证明了该控制方式的无损性能,大大提高了电能质量和电网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动力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尚缺乏整体评估和评价方法。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发展出续航风险距离、续航能量密度以及网络服务能力等指标,用于体现换电站距离、电池分布等因素对于充换电服务网络整体服务能力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规划、客户充换电路径决策以及动态运行监测等领域,成为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分析和评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