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与答     
朱善长 《印染》2006,32(21):59-59
问:怎样避免直接混纺染料染色后烘燥产生色变色花?答:织物卷染染色后在烘简(锡林)上烘干,若织物含水量过高,会使织物上的染料产生泳移,从而产生色变色花。直接混纺染料色泽鲜艳,但其得色率仅为普通直接染料的66.3%。提高直接混纺染料的得色率,要相应延长保温染色时间,尽量在染色过程中使染料分子与纤维素纤维有更多的结合机会,从而提高其得色量。提高直接混纺染料得色率的另一要点是在染浴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NaCl、Na2SO4),以促使染料上染。否则,不能体现出直接混纺染料的优越性。染毕若水洗不净,浮色较多,则在烘干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泳移,而导致色花。  相似文献   

2.
目前涤纶与棉混纺织物热熔染色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分散染料在浸轧后烘干中的泳移问题,也就是分散染料在热熔固色前,中间烘燥过程中产生的泳移现象,这种泳移现象的结果会导致产生条花、色差、湿搓洗牢度下降等弊病。当涤棉织物中涤纶比例越高,亲水性棉纤维越少,吸着水分越少,自由活动水分越多,泳移也就越严重。实际生产中发现,织物带液越多,泳移也越严重。一般克服染料泳移的措施常采用控制轧液率,控制烘干温度由低到高以及采用加防泳移剂的方法,因防泳移剂具有水合作用,能  相似文献   

3.
谢富林 《染整技术》1999,21(6):28-28
1前言涤棉织物染色加工过程中,由于涤纶纤维的疏水性,很易产生泳移,使染色织物产生正反色差(阴阳面)和左中有色差,引起条影和色花,降低透染度,增加浮色,使色泽鲜艳度和染料固色率降低,涤棉稀薄织物深色染色时尤为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出口合格率。为了...  相似文献   

4.
刘国良 《染整技术》2000,22(4):39-40
(续上期 )4 .1 .7.4 移染性试验试验方法可参照本章 4 .1 .6 .2高温分散匀染剂移染性试验的试验方法 ,只是染色条件应根据具体染料的染色工序而定。4 .2 连续染色用助剂4 .2 .1 防泳移剂的作用及防泳移性能的测试4 .2 .1 .1 防泳移剂的作用在连续染色时 ,染料随染液均匀地带到织物或纤维表面 ,这时的匀染问题主要与染料的泳移有关 ,所以说 ,染料的泳移是在连续染色时产生不匀染的主要因素。染料的泳移主要是因为织物在烘干时 ,染料尚未固着在纤维上 ,仅仅是附着在纤维表面 ,这时如果织物上下、左右水份挥发速度不一 (由温度不一造成的 )…  相似文献   

5.
吴红旭  陈启宏 《染整技术》2007,29(10):18-21
SPD型涂料是一种不加任何助剂就可以直接染色的涂料,这种涂料特别适合染浅色,但加入助剂可以改善织物的手感,对颜色也有影响。为此研究了粘合剂﹑防泳移剂﹑交联剂﹑渗透剂对SPD涂料染色的影响,并对SPD型涂料染浅色与活性、士林染料染浅色的得色情况和色牢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PD型涂料染得的浅色织物,布面颜色可与活性染料、士林染料染色织物相媲美,而且日晒牢度与耐氯漂牢度比活性染色、士林染色织物好。  相似文献   

6.
纺织材料在烘燥过程中,未固着染料的泳移是由于水流回蒸发表面而产生的。由于热的不均匀产生两种泳移,导致颜色不均匀,其一是织物表面横向泳移,其二是从织物一面向另一面的泳移。这两类是易于识别的泳移现象,染色产品是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即使把热均匀地施  相似文献   

7.
一、热风烘燥的基本概念 印染厂用于织物的烘干和热定型有二种方法,一种是接触式,一种是非接触式。接触式如烘筒烘干和热辊定型。烘筒烘干热效率比较高,热源和织物表面的热阻小,属传导加热法。但接触烘干有缺点,由于烘筒表面温差较大,织物表面与内层温差较大,使织物烘干均匀性差,给后道工序带来染色不匀,产生染料分子的泳移,使先干处得色深后干处得色浅,这种现象对于疏水性的合纤织物尤甚,同时织物的手感较硬。一种是非接触式,如红外线和热风烘干。  相似文献   

8.
纤维染色,如果染得不匀,染出的纤维就会发花而造成染色疵病。聚酯或聚酯混纺织物应用分散染料染色,在热溶染色过程中由于染料泳移而会造成染色不匀的疵病。为防止这种情况,在染液中加入助剂,使染料缓慢地与纤维接触或与染料成“桥”把染料“拉住”,那末染料泳移现象将大大减小而使染色得以均匀。 据国外资料介绍,具有非离子型乙烯基化合物以及少量离子型乙烯基化合物的高分子共聚物能作为污染物的凝聚剂。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设想乙烯基非离子型化合物(如  相似文献   

9.
分散/直接一浴法在高温高压溢流染色中染涤棉浅什色仿桃皮绒产品,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手感柔软而被广泛应用,但某些染料在溢流染色中染涤棉混纺织物易发花,而且一旦出现色花,一缸中所有的织物就全部变花,造成回修困难,损失严重。为此我们经过小样大样的反复试验,对染料进行了筛选,并且在操作中严格控制工艺,基本上解决了色花问题,并找到了回修色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活性翠蓝 KN-G 在棉针织物及其混纺织物的染色中使用得相当普遍。它可以与活性黄 K-RN 拼染各种具有中等深度色彩的艳青色、绿色。但是活性翠蓝 KN-G 染料在染色过程也易产生色花现象,且易形成风印。  相似文献   

11.
问与答     
朱善长 《印染》2005,31(12)
问:如何防止高直接性染料染色时的色花?答:黄D 3RNL、玫红D FR和蓝D 4BN为直接混纺染料 (吴江铜罗染料化工厂)三原色。由于它们的相容性较好,上染基本一致,色牢度较好 (表 1),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较多地应用于染浅鲜色。值得注意的是,黄D 3RNL在染色,特别是染纱线时容易产生色花。直接染料产生轻度色花,解决方法一般为:在染液中添加平平加O 0. 5 ~1g/L或净洗剂 209、613 (雷米邦A)2~4g/L,继续染色 30 ~45min,通过移染作用达到匀染目的;如果出现严重色花,只有采用碱剂 还原剂进行剥色后,再重新染色。但是,黄D 3RNL若发生染花很难剥尽。…  相似文献   

12.
使用活性翠蓝KN-G染料染棉织物时盐和碱的加入会使染料析出,从而出现色花、色点等疵病。将螯合分散剂绿宝与匀染剂绿爽同时应用于染浴中,二者产生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染料的耐盐碱能力,减少染色疵病的产生,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染色织物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聚酯或聚酯混纺织物用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时,在染色过程中会由于染料泳移而造成染色不匀,因此,必须在染液中加入助剂,使染料缓慢地与纤维接触,或与染料成桥把染料拉住,以减少染料泳移现象而达到染色均匀。 上海纺织工学院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外资料介绍,设想乙烯基非离子型化合物(如丙烯腈、丙烯酰胺、醋酸乙烯等)与乙烯基离子型化合物(如丙烯酸的钠盐、铵盐、钙盐等)共聚获得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应用于分散染料热熔染色,以获得匀染效果。 鉴于对西德防泳移剂AMK的剖析结果,其主要成分是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共聚物,为此  相似文献   

14.
倪成涛  周明  孙继昌 《印染》2006,32(10):37-38
采用马来酸酐、丙烯酰胺等合成的用于涂料轧染的防泳移剂FS-603,具有乳化、分散、匀染和增染作用.由于其能在织物上形成厚度均匀的不连续薄膜,从而减少了高温烘干时涂料的泳移,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和耐摩擦牢度,以及匀染遮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印染》1995,21(8):43-43
何谓热泳移? “热泳移”是染料微粒受热后在纤维内发生移动的称谓。对于做实际工作的人来说,这是指色牢度特性如耐洗牢度、耐汗渍牢度或耐磨擦牢度受到了染色后热处理(后定形或焙烘)的影响。另外,一系列的因素均加剧染料的泳移,如纤维润滑剂的洗除不够,染料渗透不足(染色温度过低或染色时间过短),后处理不适当,以及使用对染料有增溶作用的整理剂。 决定热泳移的因素 1.前处理 润滑剂未洗尽,有残留。 2.染料 染料选择不恰当(牢度不足,在混纺织物情况下的防染性差等等)。 3.染色方法 染色时间太短或温度太低,这时染料渗透不够(环  相似文献   

16.
王浩 《染整技术》2000,23(2):22-24
(续上期 )1 .2 .3 混合型双活型基活性染料 ( Megafix B型 )在湿短蒸工艺中的应用。( 1 )应用目的 :对比轧烘轧蒸二相法工艺与湿短蒸一浸一轧工艺得色率和染色牢度。( 2 )结果 :湿短蒸六个色位得色率均比轧烘轧蒸法深 1 - 5%。湿短蒸工艺织物浸轧染液后 ,直接湿短蒸 ,减少了染料泳移 ,因此染色均匀 ,色泽较艳。( 3)染色牢度符合要求。( 4 )结论混合型双活性基 B型染料用短流程湿蒸工艺染色具有以下优点 :1工艺简单 ,流程短 ,不用盐 ,施行小苏打一浴法 ,不用烧碱 ,纯碱 ,泡花碱 ,有利于生态环境 ,具有清洁工艺的特征。 2与轧染汽蒸二相法 …  相似文献   

17.
朱善长 《印染》2005,31(12):54-54
黄D-3RNL、玫红D-FR和蓝D-4BN为直接混纺染料(吴江铜罗染料化工厂)三原色。由于它们的相容性较好,上染基本一致,色牢度较好(表1),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较多地应用于染浅鲜色。值得注意的是,黄D-3RNL在染色,特别是染纱线时容易产生色花。直接染料产生轻度色花,解决方法一般为:在染液中添加平平加O 0.5~1g/L或净洗剂209、613(雷米邦A)2~4g/L,继续染色30~45min,通过移染作用达到匀染目的;  相似文献   

18.
问与答     
朱善长 《印染》2008,34(18)
问:怎样确保直接混纺染料染色织物泛色后的恢复? 答:直接混纺(D-型)染料色谱较全、用途广,是一类高性价比的新颖直接染料。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三聚氰基,故分子量较大,上染织物的色牢度比其它直接染料优秀,还具有耐弱酸介质、耐高温高压的特点,可与分散染料同浴染色。目前,其较多被应用在涤棉(粘胶)混纺交织物染色上,也可作为一种高级直接染料应用在天然丝、动物皮毛和锦纶等纤维上。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分散/直接混纺染料染米灰、中咖啡、藏青和灰等色泽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泛色现象。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新型载体,使染料均匀涂布于亚麻织物上,在无泳移条件下固色,完成染色过程,解决亚麻织物染色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微纤维聚酯有时与较高旦尼尔的纤维混纺 ,使织物在较低成本下具有很好的美感。 1 .4D和0 .7D的聚酯纱线单独染色和共同用一系列不同深度的 CI分散蓝 79染色 ,检验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布情况。染色初期 ,染料对微纤维的上染量较高 ,但随染料进一步上染纤维 ,染料分布变均匀 ,最终两种纤维上染料浓度相等。根据观察 ,给定染料浓度 ,微纤维上染的颜色较浅 ,即使染浴竭染稳定 ,染色过程发生的染料重新分配也会使织物上颜色不断发生改变。使用三种染料的混合物可以在固定染色温度下 2 0 min后在 1 .0 D的聚酯纤维织物上产生稳定的颜色 ,但染 1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