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我国古建筑的特点,结合古建筑火灾情况,介绍了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火重要性,并分析了我国古建筑的主要起火原因,提出了提高构件的耐火等级、加强消防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加强古建筑周围其他建筑的防火管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相应的防火对策,以达到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皖南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针对皖南古建筑房屋耐火等级差、火灾救援难度大、火灾隐患多等特点,从火灾源头、火灾过程、消防等方面对火灾进行预防、监测,提出运用防火涂料、设立村镇消防站、加强区域防火力量联动、建立智慧消防系统等防火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保证皖南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3.
从某大空间性能化防火谈电气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大空间建筑性能化防火简介入手,详细分析对应的消防用电设备负荷等级应按一级负荷供电、消防用电设备线路应选用矿物绝缘电缆、火灾疏散照明的照度不小于10lx、防火卷帘控制和火灾探测可选用点型火焰探测器和线型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等电气设计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消防》2009,(17):54-55
近年来,英国政府和消防部门对城市社区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政府和消防部门通过网络上的消防教育、建立“个人消防站”、加强儿童防火教育、开展全方位社区消防教育等模式,对提高普通民众的消防意识和技能,对防范火灾和降低火灾损失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城市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如火灾蔓延快、致灾因素多、疏散难度大、灭火救援困难等。结合黄石市城市综合体消防设计的问题如单层面积过大,功能定位影响防火分区设计等,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如加强消防设计审核、避免使用大面积防火卷帘、强制规定灭火救援窗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半地下敞开式车库的防火分区及消防灭火设施的设置。采用性能化设计的方式,通过实际火灾分析和现场模拟分析的方法取得数据并针对火灾特性采取消防措施。论文提出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此类车库中的具体加强措施,并总结了防火隔离带、消防车道及防火分区周边加密喷头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7.
李方圆 《今日消防》2022,(11):82-84
针对农村地区严峻的防火形势,从农村火灾隐患成因、基础消防设施建设情况和村民的消防意识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农村地区主要存在的防火问题,提出建设“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心村镇消防站—各村消防点”的三级灭火力量体系、完善农村消防建设规划以及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防火对策,希望能够对提升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降低农村地区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工业园区开展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工业园区火灾特点的基础上,从加强工业园区防火设计监管、优化防火设备设施配置、加强消防安全巡检和宣传培训工作等方面提出工业园区防火监督工作改进措施,以期为消防部门构建防火监督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青奥体育馆为研究对象,针对建筑消防设计中防火分区面积、疏散距离因功能需要远远超出国家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常见问题,采取控制火灾荷栽、加强防火分隔、完善消防设施等强化措施,并采用消防安全性能化评估方法评估方案的安全性.建立火灾模型,对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现有的设计方案能够在火灾时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0.
分析城市地下交通枢纽常见的消防设计难点,提出将换乘空间设计为准安全区、商铺之间采用防火玻璃加喷淋的分隔方式、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采用下沉式广场或避难走道等消防策略。结合具体工程,从防排烟设计、防火分隔、消防系统设计、疏散系统设计等方面提出加强措施。利用FDS和Pathfinder软件对客流集散区进行火灾烟气和人员安全疏散模拟分析,验证消防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双火源火灾临界风速变化,重点研究双火源功率和火源间距对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火源间距增加,临界风速逐渐降低,当两火源间距达到极限距离时,临界风速不再变化;当进风口侧火源功率确定时,在极限间距内出风口侧火源功率增大时,临界风速增大,说明出风口侧的火源对进风口侧的烟气回流有促进作用;在极限间距内,临界风速随火源间距增加呈二次方递减到一个稳定值;两火源总功率越大,临界风速随着间距增加降低的幅度越明显。并得到了临界风速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断面宽度隧道中发生火灾时的火风压变化问题,利用Fluent软件模拟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情况,分析隧道宽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以及隧道宽度、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对火风压的影响。研究表明,火源功率较小时,宽度越小的隧道,临界风速越大;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大,临界风速之间的差距减小。火风压中火区绕流阻力和热烟摩阻增量会随着风速的增大而相互作用。导致火风压会先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到达一个峰值后会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最后当通风速度增大到临界风速后趋于稳定的数值。随着隧道宽度的增大,通风速率对火风压的影响逐渐减弱。建立不同宽度隧道在不同通风速率和火源功率下的隧道火风压计算公式,为隧道火灾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分析重特大火灾频发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宣传教育、落实消防责任制、加强消防监督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模式不统一,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思路与措施,优化监管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以某在建风电场为例,对风电场的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设计和消防系统设计进行了阐述,为今后风电场的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车辆火灾规模下大跨径双层悬索桥的抗火性能,以主跨2 180 m的特大跨径双层悬索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建立悬索桥热分析模型,研究不同火源功率、火源位置、环境风向等因素对双层悬索桥的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得到悬索桥关键构件温度-时间关系曲线。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双层悬索桥热-力耦合数值仿真分析,选取高温下钢材及高强钢丝热工参数,研究悬索桥吊杆、加劲梁、桥面板的高温力学性能时变特征,对比不同环境风速、桁架高度、火源特性及位置等工况下双层悬索桥结构应力、变形及构件损伤行为,确定特大跨径双层悬索桥抗火关键部位及其耐火需求。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初步提出了双层悬索桥结构防火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受火桥段的应力发展及失效位置与火源位置、功率及环境风向密切相关。当车辆起火位置位于桥梁下层时,由于桥面铺装隔热作用,下层结构受火灾影响较小。而热气流致使上部结构温度明显高于下部,火源附近的上层纵横梁、桥面板和吊杆等构件温度快速上升。由于钢材热膨胀效应,导致构件快速升温膨胀,膨胀时受到周围杆件的限制,导致压应力逐步增加。(1)火源位置:当火源位于横桥向中间车道,高应力区域集中在非机动车道上层纵横梁及桥面板。当火源位于横桥向非机动车道时,火源附近的上层桥面板发生强度破坏。(2)火源功率:随着火源功率增加,火场对桥梁高温影响效应增强,关键构件温度均逐渐增大,高温影响范围变大。火源功率为30 MW,在6 000 s内未发生强度破坏;火源功率为100 MW,其耐火时间为653 s;火源功率为200 MW,其耐火时间为413 s。可以看出,随着火源功率增大,桥梁结构耐火时间显著降低,最大降低可达93.11%。(3)环境风向:当火源位于横桥向应急车道,在外向风作用下,与两侧桁架相连的上层桥面板发生强度破坏;在内向风作用下,非机动车道附近的上层桥面板发生强度破坏。在内向风作用下受火桥段耐火时间为528 s,与外向风工况下相比,其耐火时间增加了3.0%。针对车辆火灾下大跨径双层悬索桥,应根据受火结构危险性进行抗火等级划分,并按等级进行分级抗火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从建筑物基本情况、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灭火作战力量等方面介绍凤凰古城灭火救援现状,分析了凤凰古城灭火救援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口多、通道窄、荷载大、管网小、地形高等。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如制定疏散预案、配备消防车辆、完善灭火队伍、增加管网能力、加强联合作战等。  相似文献   

18.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一旦失去控制,处置救助十分困难,被称为世界性难题。2019 年全球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增加,多地爆发大规模森林火灾。笔者综述2019 年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和特点并分析其背后相关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以期对我国森林防灭火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景观绿化点、线、面结合的体系与高校建筑防火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景观绿化有利于提高校园防火安全,但是,布置和管理不当会造成高校林地火灾、消防通道、建筑火灾扑救面和防火间距失效等隐患.对于成片林地,高校应合理选择树种,建设防火林地和林地隔离带,并做好林地绿化防火管理和宣传工作;对于高校建筑组团、单体内外的点、线状景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金华兰溪市某通信基站的蓄电池组火灾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物证鉴定、询问调查,并调取基站后台的电流、电压、人员进入告警、断电警报、烟雾探测器等设备运行数据,对此次起火事故进行了综合分析认定,并总结了调查此类火灾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