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李扬裕  方勇华  李大成  李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7):724001-0724001(5)
平板波导光谱仪是一种紧凑型光谱仪,其光栅多次衍射杂散光大,需要进行抑制。首先研究了多次衍射杂散光的形成过程,并通过TracePro软件详细分析了多次衍射杂散光的传播路径和大小。然后根据杂散光的空间特性和波长特性对其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抑制方法。在不改变原有光学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滤光片和挡光板来抑制多次衍射杂散光的方法,滤光片的参数和位置需要精心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抑制效果。最后对增加抑制结构前后的杂光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次衍射杂散光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最大杂光系数从5.3%降到0.033%,平均杂光系数从1.9%降到0.0018%。  相似文献   

2.
宽波段光谱成像系统(0.4~1.7μm)在食品检测、农业生产、医学分析、刑事侦查等领域有广泛需求,光栅因其具有高色散本领和高环境稳定性的特点,成为宽波段光谱成像系统主流分光元件,但采用光栅分光的光谱成像系统存在多级次衍射光谱互相串扰问题,严重影响仪器的探测能力,为了得到准确的光谱信息,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抑制。文中利用Tracepro光学分析软件对宽波段光谱成像系统的多级次衍射杂散光进行仿真分析,发展了利用分区域滤光片和线性渐变带通滤光片来抑制多级衍射杂散光的方法,并分析比较了它们对多级衍射杂散光的抑制效果。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线性渐变带通滤光片能够有效地抑制多级次衍射带来的杂散光,光谱成像系统杂散光系数降低至10-4量级,满足宽波段光谱成像系统对杂散光抑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探头系统的杂光抑制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的探头系统为光照明和光收集共光路系统,由此产生了除瑞利散射杂散光之外的由于照明激光多次反射的杂散光,成为此类探头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获得的实际样机的结构数据,运用实际光线追迹的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杂散光分析模型和理论计算,获得了杂散光聚焦大小和位置、出射方向、到达狭缝处能量大小等信息。根据对杂散光的分析,提出了在探头系统中采用黑点板遮挡杂散光的新方法,并确定了黑点板的大小和位置。光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对激光反射杂散光的抑制水平达到10-13数量级,满足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系统对杂散光的抑制要求。采用黑点板技术,还可以将到达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大于2°的约50%的激光反射光滤除。  相似文献   

4.
王祎 《现代显示》2010,(5):113-115
对比度是LED显示屏的重要指标,LED发光管的颜色深浅和RGB色剂的配比,以及胶体种类,对黑屏情况下的暗度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显示屏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5.
红外谱段(8~12.5μm)作为红外对地光学载荷的主要探测谱段,在对地遥感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红外成像仪载荷的杜瓦组件为研究对象,宽幅高分辨率红外系统的光机结构作为输入边界,分析了关键面对系统杂散光的影响。为了抑制杂散光和降低背景辐射,利用柔性波纹管隔热实现200 K窗口和窗口帽低温设计。进一步分析了杜瓦组件窗口、窗口外壳、冷屏结构及表面处理工艺等对杜瓦内部杂散光的影响。冷屏采用三级挡板设计,滤光片为三波段集成,同时在考虑装配和加工精度的情况下,冷屏和滤光片支架采用分离方式。卫星红外成像仪载荷在轨运行良好,成像效果较好。为杜瓦设计和加工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万晓伟  王刚毅  魏新国  曹政  张广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8):20210780-1-20210780-8
研究了杂散光干扰下星敏感器星点提取问题。在杂散光干扰下,星点提取的效果会变差,这会使解算的姿态不准确和不可靠。为了抵抗杂散光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背景估计的抗杂散光星点提取方法。首先,分析了杂散光在星敏感器中的成像特点,构建了杂散光的具有闭合解的曲面模型;然后,设计了基于最优曲面的杂散光背景估计方法和星点提取方法;最后,采用仿真的杂散光图像和星敏感器采集的杂散光图像验证了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星点检测率、误检率和质心定位精度均优于现有基于背景和形态学的方法,该方法对杂散光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散光是光学系统中所有非正常传输光的总称,杂散光对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系统不同而变化。因此,在现代光学设计中,杂散光分析成为光学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杂散光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讨论了漏光和透射面残余反射引起的杂散光,针对漏光杂散光给出了高密度取样的分析方法,对于残余反射的杂散光建立了带能量因子的光线光学模型和光线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减少了计算时间。对一个卡塞格林光学系统进行了漏光杂散光分析和光学表面残余反射杂散光的近轴与实际光线分析,得到减少杂散光的措施,达到了杂散光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空间太阳望远镜消杂散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降低杂散光对空间太阳望远镜(SST)成像的影响,设计了消杂散光装置.首先,基于蒙特卡罗和光线追迹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系统的杂散光,找到杂散光的一次散射面和关键遮拦面.其次,根据消杂散光理论,结合建模软件SolidWorks和仿真软件TracePro,分别讨论了几种元件时SST系统杂散光消除的有效性.最后,为系统添加了一级消杂散光装置,并评估了该装置对杂散光抑制的效果.引入了等效杂散光亮度的估算方法和挡光环尺寸的作图求解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整套设计消杂散光装置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杂散光的产生会降低图像对比度与信噪比,影响扫描测量结果准确性,基于此,提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下杂散光大数据预处理系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原理与工作流程,分析杂散光点源透射比、双向散射分布函数与基本传输方程,建立6种杂散光传输路径模式;利用小数定标规范方法对三维激光数据做规范化处理,确定神经网络模型,将最速下降BP算法作为学习方式对神经网络训练;将神经网络引入到系统设计中,将系统结构从整体上分为格式转换子系统与预处理算法实现环境子系统,完成杂散光大数据预处理系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杂散光大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可以有效抑制杂散光对激光扫描的影响,成像信噪比一直保持在200左中右,测量精准度达到98%。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相邻像素的投影和杂散光对反射型LCDs对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CDs的测量过程中,由于受邻近像素的投影和杂散光的影响,当和被测像素邻近的像素和被测像素同时选通时,可使测量到的对比度和视角特性发生不容忽视的变化;被测像素的尺寸越小,其测量对比度和视角范围受相邻像素的选通状态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1.
唐雄  姚兰芳 《激光技术》2014,38(2):274-277
为了得到纯正的三基色,以实现大色域显示功能,采用光学薄膜技术的传递矩阵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分别得到红、绿、蓝三色的F-P滤光片,并将其叠加在一起,得到将显示光源中杂色滤除、留下三基色的滤光片。结果表明,三基色滤光片很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如果应用于显示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显示器的彩色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反射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像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会引起像质模糊和对比度下降,在对像质要求较高,或被探测的光能量微弱的情况下,必须对杂散光进行消除。R-C (Ritchey-Chretien)系统是卡塞格林系统的一种形式,在地面光电探测和空间对地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以焦距为2 m,相对孔径为1/4的R-C系统为例,介绍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消杂散光设计和评价的原理,结合CAD建模进行了主镜内遮光罩、外遮光筒、次镜百叶窗式遮光罩的设计。使用光线模拟追迹软件TRACEPRO建立的测试系统进行仿真测试,得到R-C系统的杂光系数为6.4%,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为应用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硅基液晶的空分复用彩色全息显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岳  沈川  张成  刘凯峰  韦穗 《中国激光》2012,39(12):1209001-183
彩色全息显示是全息显示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研究了使用RGB三色激光的彩色全息显示技术,提出基于空分复用的彩色全息显示方法。全息光电再现像的成像区域大小和成像区域中心位置依赖于RGB三色激光的波长,通过调节RGB三色分量原图大小以及加载数字闪耀光栅实现RGB三色再现图像分量区域大小和成像中心的重合。基于空分复用的方法建立了彩色全息显示系统,最终的彩色全息显示系统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加载计算生成的24bit全息图再现彩色图像。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空间光学系统的杂散光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黄强 《红外》2006,27(1):26-33
介绍了空间光学系统的杂散光的来源,以及对红外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在简化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杂散光分析的物理模型。利用已有的光学系统模型讨论了杂散光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蒙特卡罗法和光线追迹法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用具体的系统模型说明了杂散光计算和分析的假设条件、模型建立和计算过程等。对空间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有基础的认识。为以后利用软件进行杂散光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Stray light components in images obtained by the shortwave infrared (SWIR) and visible near-infrared (VNIR) radiometers of the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were investigated. A simple method,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van Cittert method of deconvolution, was used for correction. The stray light component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image obtained during lunar obser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image quality was examined after stray light correction. The calculation is performed in the space domain, and application to the filter scratch problem of the ASTER/SWIR sensor, which has a scratch on the interference filter resulting in partially degenerated images, is also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method to remove hot spot speckle, which is produced by laser-long coherence, on a projection screen. The objective of the work has been to first create an image from a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 display system using an RGB laser source. We then successfully obtained a high-quality image with speckle contrast, which is less than 2% when the screen was rotated by piezoelectric motor.  相似文献   

17.
星敏感器遮光罩的设计与杂散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散光抑制是提高星敏感器精度的重要手段,遮光罩的设计是抑制杂散光的主要途径.对星敏感器遮光罩进行设计,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模,绘制出遮光罩结构,将得到的结构导入TracePro软件中进行杂散光分析.设定材料表面的双向散射分布函数与光线追迹数目,在不同方位角度对1°~75°之间共16个离轴角度进行了光线追迹,得到系统的PST曲线.结果表明,和改进前的结构相比,PST值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且系统的杂散光抑制能力在离轴角30°时达到10-9量级.遮光罩内设计竖直挡光环结构有很好的杂散光抑制作用,使系统杂散光抑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星光半物理实验平台遮光罩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论述了星光半物理实验平台用遮光罩抑制实验环境杂光的一种新的设计思想,用以最大程度地还原星光模拟器产生的模拟星光与周围暗背景的对比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检测精度。根据实验系统原理推导出一整套设计公式,并提出利用程序递推计算遮光罩内部挡光环位置和尺寸的新方法。在TracePro杂光分析软件中建立遮光罩实验模型,对遮光罩径向成1°~85°之间的18个偏角的平行光源进行杂光抑制情况模拟,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偏角遮光罩杂光抑制能力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杂光偏角为25°以上时,光通量抑制比下降到10-3量级。加工出实物在半物理仿真平台上进行检验,实际拍摄结果显示,以该方法设计的遮光罩能够有效抑制环境中的杂散光,还原星光模拟器的对比度,使CCD相机能够准确观测到6等以上的星,保证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小尺寸LCD模块的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朴燕 《液晶与显示》2007,22(1):79-82
随着手机中LCD及相机的视频分辨率越高,数据工作的频率将超过40MHz,对抑制无线EMI与ESD而言,传统的滤波器方案已达到它们的技术极限。为适应数据速率的增加且实时显示图像信息,文章通过差分传输技术的分析,提出一种将并行传输的RGB显示信号转换为串行差分信号,抑制接口电路和手机无线EMI的方法,同时简化了接口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