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寿荣  宋俊亭 《硬质合金》1996,13(4):221-226
本文揭示了共沉淀回收WC-Co复合粉末的特性,探讨了用这种回收粉末制备的再生硬质合金的碳含量控制.结果表明,该回收料的还原粉末中的Co以Co3W和Co7W6化合物形式存在,是导致再生合金中WC晶粒缺隐、不连续长大粗晶WC存在和出现η相的原因;采用适当工艺规范以真空烧结可有效地对再生硬质合金进行碳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密切结合WC-Co硬质合金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检测工作,采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从断口形貌、WC-Co合金的断裂行为、孔隙、夹杂物、η相的组织成分和结构等都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实验表明合金断裂过程主要沿WC硬质相与Co粘结相界面断裂或通过Co粘结相断裂,很少是WC穿晶解理断裂,同时阐明了断裂源中的孔隙、夹杂物、η相是降低硬质合金断裂强度的重要结构因素,从而探讨了WC-Co合金断裂的机理。该分析研究为质量检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对  相似文献   

3.
《铸造技术》2017,(7):1670-1673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WC-14TiC-8Co超细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的烧结温度对WC-14TiC-8Co超细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从1300℃升高到1410℃,合金的晶粒逐渐长大,合金的密度、抗弯强度随温度上升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走势,而硬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走势;当烧结温度为1380℃、保温时间为40min时,WC-14TiC-8Co超细硬质合金获得了最佳综合性能,其密度、抗弯强度和硬度值分别达到11.49g·cm~(-3)、1482MPa和92.8HRA,合金的组织为WC+(Ti,W)C+γ+少量η相,升温过程中的缺碳现象是η相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钼添加量对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忠伟  刘宁 《热处理》2009,24(2):44-47
研究了钼添加量对硬质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钼能提高硬质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但钼的添加却降低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5.
热喷涂工艺是制取抗磨损类硬质合金涂层的一种重要的表面技术,含Co或Ni(通常与Cr制成预合金)粘结剂的WC和Cr3C2-NiCr合金是这类技术最通用的材质体系,涂层的组织与性能强烈依赖于成份,喷涂粉制取技术和喷涂工艺参数。硬质合金应用于切削和涂层时的使用完全不同,因此,在研制用于涂层的新型硬质合金体系时必须考虑到它的特殊工艺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WC+TiC+Ni+Fe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铁镍代钴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400~1 480℃时,合金组织正常,无石墨相和η相产生。试样的密度随烧结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加。在研究的烧结温度范围内,WC+TiC+Ni+Fe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值都是先升高,再缓慢降低。试验最佳烧结温度为1 440℃,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硬度和抗弯强度值达到"双高",其值分别为91.6 HRA和1 720 MPa。并且此时合金的切削性能与传统的WC+TiC+Co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氧化铬添加对超细WC-10%Co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重点是添加量和高能球磨时间对WC晶粒度、合金组织和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铬抑制晶粒长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球磨细化了WC晶粒,提升了合金性能,但过分球磨则会导致合金中缺陷增加和WC晶粒的异常长大;抑制剂Cr2O3有效地抑制了晶粒长大,合金中的WC晶粒度随抑制剂加入量的增加而细化,但过多的抑制剂会导致缺碳相和孔隙度的增加,降低了合金的强度。因此适当的球磨和合适的Cr2O3加入量将会在生产低孔隙度、高硬度、高抗弯强度的超细硬质合金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碳含量对缺碳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配制不同碳含量的WC-6Co缺碳硬质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显微硬度、钴磁和TRS等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碳含量对低压烧结缺碳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影响合金中η相的类型、含量、分布、WC的形状以及合金的性能;Co3W3C相出现在缺碳程度相对较小的合金中,其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Co6W6C相与之相反;合金中的η相总量随碳含量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缺碳程度的增加,合金中η相的分散均匀性变差,并且η相趋向于成大块状;WC大多呈现多角特征;合金的密度和维氏硬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先大幅度增加后缓慢减小,碳含量为5.2%(质量分数)时均出现最大值,合金的钴磁和横向断裂强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Pt-24Ir-RE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了力学和电学性能实验,研究了添加微量稀土元素La、Sm、Y对Pt-24Ir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有效地细化了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并以单质形式均匀析出和弥散分布在合金基体中,从而使合金的综合性能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秦紫瑞  郭宁 《上海金属》2003,25(6):30-33
硬镍合金铸铁是一种良好的抗磨材料,但由于其碳化物呈网状和组织粗大,使其韧性低和性能不够稳定。为此,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对硬镍合金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变质处理,可使硬镍舍金铸铁的碳化物呈块状或片状,组织得到明显细化与均匀化,并增加马氏体含量。因此,稀土硬镍合金铸铁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较高的抗冲蚀磨损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镁合金再生后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镁合金消费的增加,服役后零件和生产废料的重熔再利用、重熔后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研究了加入不同质量回收料的再生镁合金中夹杂物、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再生镁合金中夹杂物数量随着镁合金废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多,夹杂物成分主要为镁的氧化物和少量铝的氧化物,且夹杂伴随着气孔产生;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都随着原料中回收废料的比例增加而降低;镁合金的再利用必须经过精炼,将夹杂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镁合金再生具有明显的组织遗传性;利用气体喷吹精炼装置对回收镁合金进行精炼,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一种RE-Bi再生黄铜来改善传统铋黄铜由于冷、热脆性导致的废料重利用困难的问题。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显微组织;采用拉伸试验测试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RE使铸态合金晶粒明显细化,Bi由膜状变为颗粒状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随着RE添加量的增加,铸态、热轧态合金的伸长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添加0.2%的RE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当RE添加量超过0.2%时,合金中生成过量RE化合物,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固溶体范围的Pt-Ir-Ru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Ru和Ir对Pt-It和Pt-Ru合金的力学性能、电阻率和晶粒尺寸有大的影响。研究的合金有高的电阻率,这是由于铂族金属d-层电子散射、原子半径、电子结构和浓度引起。  相似文献   

16.
纳米结构的WC-Co硬质合金的制取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沐山 《硬质合金》1995,12(2):125-127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取纳米结构的WC-Co硬质合金的方法—热化学处理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过程以及用该方法制取的硬质合金的硬质相晶粒度、组织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IMI829titaniumaloyisakindofhightemperaturenearαaloy.Itsservicetemperatureisupto580℃.IthasbeenusedinRB211525E4en...  相似文献   

18.
Metallograph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ies of the distributionand function of rare earthmetals in copper show that RE can reduce the oxygen content,fine the grain Ceils of copper,and enhance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Excess RE in copper will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some RE com-pounds like Fe-Cu-RE and RECu_6.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氧含量(0.10Wt%~0.30Wt%)对Ti-7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β晶粒长大的速度随氧浓度增加而减小,强度、硬度、电阻线性增加,塑性及显微组织变化不大,冲击值虽显著降低,但当氧达到0.20Wt%时,aK值仍有460kJ·m-2,由此可见,氧控制在0.20wt%以下,可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Ti-75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