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的抗营养因子阻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分别采用6种不同制浆工艺将5种原料豆进行豆浆、豆腐的制备,测定大豆和豆浆中蛋白含量以及豆浆、豆腐的产量,通过分析不同大豆品种及制浆工艺与豆制品产量及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产量为指标,研究不同大豆品种及其加工工艺对豆制品产量及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高产量、高蛋白的豆制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对原料豆、豆浆、豆腐等进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检测,得出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品种及加工豆制品的制浆工艺。结果表明,豆制品产量与蛋白含量成正比,不同大豆品种采用不同制浆工艺所制得的豆浆、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不同大豆品种适用性加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类的豆制品,不但在点浆时要求的豆浆浓度不相同,而且凝固剂的添加量也要与豆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成一定比例。因此,在生产中控制豆浆浓度是很重要的。实现豆制品生产的机械化,一方面要求确定生产各种豆制品所需要的合适的豆浆浓度,另一方面也要找到能够快速地、自动连续地检测豆浆浓度的方法。 豆浆是含大豆蛋白质为主的胶体溶液。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浆豆腐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传统方法中自然发酵存在着杂菌污染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确定了豆腐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豆浆浓度13°Brix,豆浆pH值7.0,凝固剂添加量为豆浆质量的12%。  相似文献   

4.
豆腐、豆浆这些豆制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本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中日两国在豆制品行业的交流和学习不断促进着两国豆制品加工技术的前进和新产品的开发."2009日本豆腐设备展览会"之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吴月芳秘书长率领的访日代表团参加展会,并对日本的豆腐企业和市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和学习.切实体会到日本豆腐工场和车间的简洁、紧凑、美观,以及对日本豆腐业界的"职人"精神即对豆制品事业的认真与用心深表敬佩.  相似文献   

5.
豆腐是大豆蛋白质的凝胶体。在制作豆制品过程中,大豆蛋白质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豆蛋白质的热变性,在实际生产上,具体应用于煮浆工序。豆浆的蒸煮,在豆制品生产工艺流程中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生豆浆经过加热蒸煮,变成熟豆浆,再借助石膏、盐卤等凝固剂的作用,将全部豆浆凝成豆腐。如果生豆浆不经加热蒸煮,即大豆蛋白质不经适当热变性,那末不论用何种方法都不能达到制成豆腐的目的。要知道大豆蛋白质热变性对豆制品生产的影响,首先应了解其机理。  相似文献   

6.
经贮藏一定时间后的大豆制取的豆制品,其感官性质与大豆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直接相关。由经过不同贮藏时间的大豆制取的豆浆和豆腐,其化学特性和感官特性的评定表明:豆浆和豆腐中  相似文献   

7.
内酯豆腐保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生豆浆浓度、豆浆加热条件、凝固条件对豆腐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豆浆浓度12%,豆浆加热温度95℃,加热时间20min,凝固温度85℃,凝固时间60min为制作豆腐的最佳条件,此时生产的豆腐持水性最好,品质最高。  相似文献   

8.
豆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副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豆制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豆制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豆浆、豆花、豆腐、腐竹和各种豆腐制品,如豆腐干、豆腐丝、豆腐皮、豆腐乳、臭豆腐等。豆制品的制作,是利用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9.
漫话豆腐     
大豆,豆浆,豆腐。这不是在罗列豆制品的品种,而是在讲一个豆腐如何出现的故事。提起中国的豆腐,日本人到现在还敬佩有加,把我们称为豆腐的师傅之国。  相似文献   

10.
豆腐生产中不同制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豆制品,本文研究三种不同的制浆工艺对豆腐和豆浆营养价值、豆腐出品率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过滤对保持豆腐和豆浆营养价值、提高豆腐出品率和感官质量有重要的作用,而冷过滤的作用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高浓度煮浆对豆腐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采取高浓度煮浆(固形物质量分数9.2%~12.2%)低浓度稀释(统一至8.0%)法制备豆腐,对豆腐的品质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豆乳和豆乳凝固状态进行比较,明确引起豆腐品质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与固形物质量分数为8.0%的豆乳组相比,随着煮浆浓度的上升,豆腐的硬度和咀嚼性逐渐降低,其中9.2%时最大,而弹性、得率、水分质量分数和保水性差异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固形物质量分数为9.2%时,豆乳蛋白粒子比例最小(26.2%)、蛋白表面疏水性最大,而平均粒径、Zeta电位绝对值和B亚基比例随煮浆浓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α与α’比例呈下降趋势。分析凝乳速度变化趋势发现,煮浆浓度越高,凝固起始时间越早,凝固速率越快。结果表明,高浓度煮浆可促使豆乳蛋白聚集程度增加,能够优化豆乳及其凝胶的加工特性,这一结果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揭竹过程中浆液成分与腐竹品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揭竹过程中浆液成分与腐竹品质的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竹过程中,浆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从2.80%、5.10%增加到4.35%、10.0%,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呈下降趋势,浆液的pH值由7.00下降到6.47,氨基酸与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从0.71、0.34 mg/mL增加到2.49、1.8 mg/mL;腐竹中的蛋白质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腐竹的感官品质、耐煮性以及亮度L*先升后降;腐竹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腐竹的感官品质有很大相关性,L*与感官指标中腐竹的颜色、光泽呈极显著正相关,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与腐竹的颜色有很大相关性,且氨基酸的相关性大于还原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腐竹高效优质生产适宜的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方法:探究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对腐竹得率、成膜速率、营养成分、机械性能、蒸煮损失率和复水比等的影响。结果:当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豆浆浆液深度为6 cm时,腐竹得率(34.68%)和营养物质含量最高,其蛋白质含量为51.05%,脂肪含量为23.42%,且抗拉强度和复水性较好,分别为3.74 MPa和3.80 g/g。结论:综合考虑腐竹得率、成膜速率和食用品质等指标,建议采用豆浆固形物含量6%,豆浆浆液深度6 cm进行腐竹的高效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126-129
针对全豆豆腐加工中豆腐凝胶强度低的问题,研究了全豆豆腐煮浆工艺和凝固工艺中酶添加量、凝固温度、凝固时间和NaCl添加量对全豆豆腐凝胶强度的影响。得出全豆豆浆加热至90℃,保温10min的加热条件下,全豆豆腐凝胶强度最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的凝固条件为:酶添加量1.2U/mL豆浆、凝固温度50℃、凝固时间2h和NaCl添加量0.125%,制得的全豆豆腐品质优良,几乎包含大豆全部营养,比传统豆腐营养更丰富。   相似文献   

15.
Traditionally, soybeans are soaked in water for a dozen of hours in soymilk processing. To make instant soymilk, soybeans were semimanufactured (SM) by using different dehydration and sterilization method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helf lif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stant soymilk made from the SM soybeans using hot‐air drying and combined sterilization method exhibited the highest quality. The shelf life of the SM soybeans was determined to be 80 days at 25 °C and 180 days at 4 °C, based on their rehydration ratio, microbial load, and browning index. The SM soybeans only need to be rehydrated for 10 min before being prepared as soymilk,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to consume at home and offic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oymilk is nourishable and popular to many people worldwide. Besides purchasing processed products from supermarkets, people may choose to make it by themselves using the household soymilk grinder for freshness. However, the preparation is time‐consuming and a dozen of hours' soaking process of soybeans is necessary to obtain good quality soymilk.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to make instant soymilk, that is, by using semimanufactured (SM) soybeans, through presoaking, dehydration, and steriliz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ot‐air drying and combined sterilization had many advantages over the other methods such as longer shelf life of the SM soybeans and better qual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soymilk. The SM soybeans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commercialized to for consumers who prefer to make instant soymilk at home or office in a convenient manner.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产区6?个大豆品种为原料,测定了大豆籽粒的百粒质量和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水平等理化指标以及加工制成豆浆的得率、理化品质,并基于模糊感官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大豆的豆浆感官品质,进一步分析了大豆籽粒与豆浆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个大豆品种中‘中龙606’制得的豆浆综合感官品质最佳,且具有甜度高、豆香味浓郁、色泽良好、豆腥味和涩感相对较弱的特点;在现有的品种中蛋白质量分数低于40%,且脂肪质量分数较高的品种更有利于加工高品质豆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备专用于家庭豆浆机、不产生豆渣的大豆原料,利用干法粉碎制备脱皮大豆豆粉,然后利用单冲压片机压制成豆片。以豆片为原料利用家用豆浆机按照干豆豆浆程序制备豆浆,以残渣率、粗蛋白含量、蛋白体外消化率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豆浆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将豆粉压制成片可避免以豆粉直接制备豆浆产生的加热管焦糊现象;与脱皮豆相比,豆浆残渣率从8.51%降低到1.30%,感官试验表明,利用豆片制备豆浆,不分渣在口感上亦可完全接受;粗蛋白从2.26%提高到3.08%;体外消化率(氮释放量)从49.82%提高到64.35%;感官评分从82.3分提高到91.8分。因此,利用豆片作为家用豆浆机专用原料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蛋白质消化率及感官品质,且不用分渣,可实现原料(大豆子叶)全利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烤烟豆浆(传统豆浆和酵解豆粕)灌根技术成为河南三门峡烟区的一项常规农艺措施。为揭示豆浆灌根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原因,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分析了豆浆灌根对烤烟质量、烟株农艺性状、根系生长和土壤生物化学(酶活性、活性有机碳和土壤蛋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豆浆灌根对烤烟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感官品质等方面均有提升作用;豆浆灌根提高了中部叶长度和上部叶宽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增加;豆浆灌根后土壤酶活性变化不大,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灌根初期上升明显,土壤蛋白含量在灌根后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因此,豆浆灌根后土壤蛋白和活性有机碳含量上升可能是烤烟根系干物质积累增加和烟叶品质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东华  潘园园  李根 《食品科学》2014,35(20):217-219
蛋白质含量是豆浆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实验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获得83 个真伪豆浆的光谱,并对光谱图和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蛋白质为主要定性指标的豆浆品质等级划分的可行性,建立豆浆品质定性判别的标准。结果显示:在波长742.59~810.96 nm范围内,随着豆浆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升高,吸收光谱峰值变化越大。实验选取OD810.96 nm与OD742.59 nm做光密度差值分布图,根据83 个校正集样品的光密度差值分布图,确定豆浆两级判别的检测标准为:ΔOD742.59~810.96 nm大于0.062 9时,豆浆为不合格豆浆;ΔOD742.59~810.96 nm小于或等于0.062 9时,豆浆为合格豆浆。根据该判别标准对37 个预测集样品进行判别,17 个不合格豆浆全部被判别,正确判别率100%,20 个合格豆浆中有2 个被误判成不合格,误判率10%,预测结果准确率较高。实验应用光密度法进行豆浆品质的评价是可行的,方法简明、结果可靠,可为豆浆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豆浸泡过程中腐败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开展研究,经致腐细菌回接实验进一步探明豆浆腐败现象与致腐细菌的关系,为豆浆稳定性控制及豆制品加工自动化提供依据。从大豆浸泡水中分离3 株优势菌DF-1、DF-2和DF-3,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短稳杆菌、产气肠杆菌和乳酸乳球菌。将优势菌分别回接至灭菌豆浆,于25 ℃保藏12 h,理化指标结果表明3 种微生物对豆浆品质影响有较大差异:短稳杆菌产黄色素,在豆浆表面形成黄色菌膜并产生腐臭味;产气肠杆菌产酸产气,使豆浆形成蜂窝状凝乳,腐败变馊;乳酸乳球菌产酸使豆浆凝固。本研究为豆制品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控制豆浆品质及加工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