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ABS/SAN/PMMA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ABS/PMMA合金,就其组成、加工工艺条件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结果表明,ABS中引入PMMA可提高合金的拉伸强度,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缺口冲击强度,当胶含量为12%时,合金产生脆韧转变.同时,注塑工艺条件对其力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ABS/PMMA的配比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ABS/PMMA共混材料,对其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热变形温度、熔融指数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PMMA可以提高ABS耐热性能,ABS与PMMA共混能提高PMMA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缺口冲击强度.当ABS/PMMA中PMMA为20%时,共混物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高岭土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壳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共聚物。将制得共聚物与聚丙烯共混,用动态机械分析仪测试其共混物的动态机械性能,得出共混体系中温度与内耗因子的关系,温度与储能模量的关系以及温度与损耗模量的关系,并对所得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种核壳结构的共聚物粒子与聚丙烯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提高聚丙烯材料的阻尼性能,且可降低聚丙烯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从而改善聚丙烯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高岭土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壳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共聚物。将制得共聚物与聚丙烯共混,用动态机械分析仪测试其共混物的动态机械性能,得出共混体系中温度与内耗因子的关系,温度与储能模量的关系以及温度与损耗模量的关系,并对所得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种核壳结构的共聚物粒子与聚丙烯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提高聚丙烯材料的阻尼性能,且可降低聚丙烯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从而改善聚丙烯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刮膜法制备了PEO/PMMA/LiClO_4/AM PS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考察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 PS)的端基磺酸基团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MPS后,红外图谱中出现了由C—O的拉伸振动和SO_3~(2-)的络合作用所引起的尖峰.PMMA与PEO共混后,大大降低了PEO的结晶度,且添加AMPS后,电解质形成了完全均相体系.AMPS的添加使得电解质的电导率明显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当AMPS的质量分数为1.3%时,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达到最大值.添加同样含有端基磺酸基团的液晶离聚物(LCI)后,电解质的电导率无明显提升,因而可以选择磺酸基团质量比更高的AMPS作为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在聚甲醛(POM)中加入少量聚氧化乙烯(PEO),利用PEO本身的晶体状态影响POM的结晶过程.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LM)、力学性能测试、平衡扭矩和熔融指数测试,讨论了PEO的分子量和含量对POM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的加入没有改变POM的成核方式,当PEO含量较小或分子量较低时,PEO不能结晶.PEO含量或分子量增大,PEO进入到POM晶间,使POM球晶尺寸增大;PEO的加入使得POM/PEO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均有所提高,当PEO占共混体系总质量的5%时,POM/PEO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最大值,此后随着PEO用量的继续增大,冲击强度略有降低,但始终要高于纯POM;同时,PEO的加入使得共混物的平衡扭矩增大,熔融指数减小,说明POM和PPO之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氢化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利用COMPASS力场模拟了氢化丁腈橡胶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共混体系,预测HNBR与DBP共混物的混溶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机械性能.通过分析HNBR/DBP共混体系中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发现,HNBR/DBP共混体系的密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随着DBP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则变化.不同含量DBP对HNBR性能影响的预测结果表明,适量加入DBP可有效改善HNBR的机械性能,并有效提高共混物的延展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氢化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利用COMPASS力场模拟了氢化丁腈橡胶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共混体系,预测HNBR与DBP共混物的混溶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机械性能.通过分析HNBR/DBP共混体系中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发现,HNBR/DBP共混体系的密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随着DBP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则变化.不同含量DBP对HNBR性能影响的预测结果表明,适量加入DBP可有效改善HNBR的机械性能,并有效提高共混物的延展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组成LLDPE/SBS共混体系,并对共混体系应力应变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对共混体系组成对最大应力、邵氏硬度和回弹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LDPE含量的减少,共混体系的邵氏硬度和最大应力均减小;拮抗作用导致共混体系的最大应力小于两组分对应力贡献之和;共混体系中SBS的含量为30份时,共混体系一次压缩回弹性、二次压缩回弹性和三次压缩回弹性差异不大;定应变循环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密封垫的压缩程度提供指导;应力与组成的关系式可以为确定密封垫组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组成LLDPE/SBS共混体系,并对共混体系应力应变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对共混体系组成对最大应力、邵氏硬度和回弹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LDPE含量的减少,共混体系的邵氏硬度和最大应力均减小;拮抗作用导致共混体系的最大应力小于两组分对应力贡献之和;共混体系中SBS的含量为30份时,共混体系一次压缩回弹性、二次压缩回弹性和三次压缩回弹性差异不大;定应变循环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密封垫的压缩程度提供指导;应力与组成的关系式可以为确定密封垫组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全电动式聚合物流变特性测试仪,研究了不同组分配比、温度和振动参数对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范围(剪切速率<400 s-1)内,所得共混物的黏度随着共混体系中聚苯乙烯含量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临界聚丙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之比约为1∶1;当剪切速率较高(剪切速率>400 s-1)时,共混物的黏度受组分配比的影响不大,但是其壁面剪切应力升高.振动频率对共混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具有波动性,对于质量之比为4∶6的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15 Hz为其最佳加工工艺参数.振幅可以有效地降低共混体系的壁面剪切应力与熔体黏度.振动力场的引入,有效降低了聚合物的加工温度,达到与升高温度相同的效果,有效地节约了能源消耗,对聚合物的成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ES/PBA)共混物,并使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研究了PES/PBA共混物两种组分的相容性及结晶动力学。相分离形貌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PES/PBA共混物为热力学不相容共混体系。利用Avrami方程分别研究了共混物中两种组分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并计算了相关的结晶动力学参数。PES的结晶速率随着PBA的增加而减小,Avrami指数基本不变;PBA的结晶速率也随着PBA含量的降低而减小,但其结晶机理不受共混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聚环氧乙烷作为聚合物电解质基体在室温下电导率低的问题,采用由液晶离聚物插层蒙脱土(LCT)制成的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功能性掺杂剂,采用自动刮膜技术制备液晶离聚物蒙脱土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结果表明:掺杂0.5%LCT的PMMA/PEO电解质中PEO结晶度最低为25.0%;掺杂1.5%LCT的PMMA/PEO电解质的初始分解温度由157.4℃提高到212.0℃;添加2.5%LCT的电解质膜表面最平整,几乎没有孔洞;添加0.5%LCT后电解质的电导率由1.12×10-5S/cm提高到3.26×10-5S/cm,提高了约2倍;添加1.5%LCT后电解质拉伸强度提高到6.43 MPa,添加0.5%LCT后电解质的断裂伸长率提高到883%. LCT的加入有利于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 PVC/ABS 体系中添加刚性有机粒子(SAN.PS 和 PMMA)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刚性有机粒子对 PVC/ABS 二元共混体系确有一定的增韧作用,且添加小份量时增韧效率高,与传统增韧方法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6(PA6)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种两元高聚物共混物的粘度对组成的依赖关系,并且对此采用McAllister三体模型以最小二乘法程序进行了拟合。三种共混体系的粘度对组成的依赖关系各不相同: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切变速率范围内,PBT/PP共混体系是单词变化时,而PBT/PA6和PET/PBT共混体系都出现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的现象。McAllister模型满意地描述了三种共混体系的粘度——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6.
PET/LCP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以不同刚性分子链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为分散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共混物熔体经过一系列流场发展起来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ET/LCP共混物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介于两种纯组分高聚物熔体之间,并且各组成的流动曲线于γ=600s^-1时相交;LCP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ET熔体大;随着ICP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对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表征的常用方法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通过测定共混体系中组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计算共混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将Flory-Huggins溶液热力学理论应用于聚合物共混体系,处理过程简单,适用性强,可以较好地表征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二甲基亚砜(DMSO)—四乙基氯化铵溶剂体系制成纤维素/聚乙烯醇共混物,并采用粘度法、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和动态力学性能测定等对共混物中两种组分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分别考查了聚苯乙烯/聚2,6二甲基苯醚(PS/PPO)、聚苯乙烯/聚乙烯甲醚(PS/PVME)、聚苯乙烯/聚丁二烯(PS/PBD)、聚醚砜/聚氧乙烯(PESP/PEO)等高分子共混物以及聚异丁烯/苯(PIB/B)、聚异丁烯/环己烷(PIB/C)、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烷(PDMS/C)等高分子溶液的pVT关系.结果显示,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二元相互作用可调参数可满意关联并预测所选体系的比体积.  相似文献   

20.
针对聚乳酸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差以及聚丙烯生物降解能力差等缺点,将聚乳酸和聚丙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共混,以聚乙二醇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物,并分析了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结晶温度低于纯聚乳酸;当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为9%时,共混物的两相达到完全相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韧性得到提高,最大断裂伸长率为纯聚乳酸的3. 7倍,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共混物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均优于聚乳酸和聚丙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