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改性淀粉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研究了不同壁材和不同薄荷油载量对微胶囊化产品的产率、效率和保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HI—CAP100为壁材、薄荷油栽量为质量分数40%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形物质量分数45%。均质压力35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5℃。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定HI-CAP100为壁材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选用酵母细胞为微胶囊壁材,对制备薄荷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芯壁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加水量等微胶囊化条件对薄荷油包埋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胶囊化条件,得到具有显著性的拟合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对薄荷油进行微胶囊化的最优条件为:包埋温度48℃,包埋时间6 h,加水量13 m L/g。在此条件下得到薄荷油的最优包埋率为57.33%,与预测值十分接近,薄荷油已被包入酵母壁材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榛子油的氧化速度,增加储藏期和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 β-CD)为壁材,采用超声波辅助分子包埋法制备榛子油微胶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同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壁材浓度(H2O/β-CD)为16:1、壁芯材比例为5:1、包埋时间为62 min和包埋温度为59.3 ℃时,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69.18%,产率达到59.74%。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880.4 nm,水分含量为2.85%,溶解度为55.95%,休止角为42.49°。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结果表明,微胶囊为块状、菱形片状或不规则柱状结构,包埋物已形成,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有效减缓榛子油的氧化速度,延长货架期,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作为复合壁材,对甜菜红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埋温度30℃,包埋时间1h,壁材/芯材(W/W)比2:1,复合壁材中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60%,此时微胶囊效率为92.5%。微胶囊化后的甜菜红色素对热、光、氧等的稳定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酶法水解的亚铁肽微胶囊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芽糊精和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超声波法包埋亚铁肽形成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法制备亚铁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芯壁比为1:6,麦芽糊精:β-环糊精为70%:30%,包埋时间为20min,糊精浓度为33%,亚铁肽的包埋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β-环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复合壁材,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超声法制备苯甲酸钠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法制备苯甲酸钠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阿拉伯胶质量比1∶2.72、超声波功率144 W,包埋温度56.8℃,芯/壁材质量比1∶3.53;回归方程预测的理论包埋率可达62.70%。  相似文献   

8.
喷雾干燥法制备黄酮苷元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构成复合型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黄酮苷元微胶囊.壁材组成为乳清蛋白:麦芽糊精为2:7(W:W),单甘酯浓度0.3%,海藻酸钠浓度0.3%.芯材黄酮苷元首先溶解于无水乙醇,最适宜的芯材添加量为芯壁比1:9(W:W).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乳化均质压力40 MPa,时间20 min,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90℃.在最优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91%.黄酮苷元微胶囊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微胶囊化产品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虾青素微胶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婷婷  王茵  吴成业 《食品科学》2014,35(12):53-59
微胶囊化包埋可减缓虾青素的氧化速度。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虾青素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以壁材比例、壁材质量浓度、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3 个因素为响应因子,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二次回归实际方程模型,获得了制备虾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HP-β-CD)∶m(麦芽糊精)= 2.9∶1,壁材质量浓度0.21 g/mL,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2%,虾青素添加质量分数4%,喷雾进风温度170 ℃。按此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达95.31%。  相似文献   

10.
以β-环糊精为壁材、桉叶精油为芯材,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用于纺织品芳香及抗菌整理的桉叶精油微胶囊,分析壁芯比、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对桉叶精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浓度8g/mL、包埋温度40℃、包埋时间2h。在该条件下桉叶精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2.68%,包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