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明确辽东凸起渤海X油田的物源方向,结合地震、岩心、岩石组分、重矿物资料开展物源方向精细研究.结合薄片鉴定以及X-7D、X-5、X-4井重矿物成分分析,石榴子石和磁铁矿的高比例和相似分布特征,明确了X油田为远源沉积的单一物源.利用地震反射波阻特征及组合关系分析,确立了X油田物源方向为南东向.通过残余厚度法恢复了X油田的古地貌,认为古地貌呈现3个构造低点向2个构造低点转化的格局,为沉积中心.综合多方面研究,认为渤海X油田为来自南东方向的单一物源,受古地貌控制分为2、3个分支朵叶体,为储层发育区,可以部署开发井.该成果能够较好地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并为相似油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落实吐哈盆地西山窑组构造及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以及岩屑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区块不同时期的岩石学特征、砂岩厚度、砂岩百分含量以及泥岩颜色平面变化等方面对物源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鄯善油田西山窑组时期整体为南部物源,且距离物源区较远。东南方向为主要物源供应方向,西南方向为次要物源,且在沉积的不同时期,物源方向有所迁移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粘土矿物产状和微结构对地层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0块岩样XRD、SEM分析结果表明,下二门油田纵向粘土矿物演化规律明显,浅、上层系以蒙皂石—高岭石组合为主,中、下层系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组合,深层系为绿泥石—伊利石组合。发育七种粘土微结构类型,地层微粒的稳定性由占主导地位的微结构类型决定。微结构稳定性序列为层流状>绒球状>畴状>叠片支架状>絮团状>蜂窝状>支架状。预测碱敏、水敏、盐敏和出砂是最严重的地层损害方式。  相似文献   

4.
延长油田东区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物受盆地周缘多个物源区的综合影响。从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主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及重矿物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物特征,恢复了该区物源。研究区山西组山2段总体少盐水,山1段以延安地区为界,以南地区少盐水、以北地区中盐水;富集Rb、Th、U、La、Pb、Nd、Gd而亏损Ba、Nd、Ta、Ce、Sr、Eu,山1段和山2段分异度不大;以Y145和Y153—Y120一线为界,前者以北地区及后者以南地区主矿物类型相似,受物源影响含量差异大。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物受北北东方向、北北西方向和南方3个物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涠西南凹陷下第三系进行了重矿物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并推测出各沉积期主物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南海涠西南凹陷下第三系重矿物组合变化规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涠西南凹陷下第三系进行了重矿物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并推测出各沉积期主物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下二门油田微凝胶驱油现场试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找到了造成XSJ-38/8型流量积分仪叶轮堵塞、注入井管柱堵塞等影响微凝胶正常注入的因素,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现场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沉积类型与该是区的物源关系的十分密切,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沉积区的重矿物分布,类型及组合特征并以此推测出工区的物源类型及方向。  相似文献   

9.
渤海A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潜山带中部,为古潜山裂缝油田,裂缝的发育特征及预测对油田开发意义重大。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倾角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A油田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分析表明其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裂缝明显存在多期作用,裂缝基本上沿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展布,这与渤海湾盆地应力场变化相吻合;裂缝多为高角度裂缝,裂缝角度多在45°以上(寒武系凤山组裂缝甚至超过了80°);应用地震资料,以地震属性和反演方法相结合,对A油田下古生界裂缝发育带进行半定量化预测。A油田下古生界上油层组裂缝较为发育,平面上主要发育在油田中南部,下油层组裂缝发育较弱,这为油田后期综合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同类油田的裂缝预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有限封闭具弱渗透层的含水层系渗流问题,在普遍情形下求得了解的结构。本文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问题,多油层油田的开发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东南部九彩坪一带土壤中酸解烃(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与酸解氢有较高的相关,但与汞的相关程度较低,酸解烃及酸解氢为向左倾斜的单峰分布形式,其中酸解氢及酸解烃呈现出正态分布特征,热释汞呈对数正态分布特征;平面上,酸解氢及酸解烃异常呈环状,热释汞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汞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能是断裂构造的反映.九彩坪及以北地区,各项指标组合好,应是油气勘查的首选地段.  相似文献   

12.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桂南钦防构造带两侧的8个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带南东侧4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44.5±2.3)~(53.2±5.7)Ma,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对较年轻,44.5~66.2Ma期间的隆升速率为0.007~0.012 mm/a,47.4 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095 mm/a,平均隆升速率0.095 mm/a;而构造带北西侧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58.2±3.70)~(63.1±4.93)Ma,年龄较老,61.5 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073 mm/a,平均隆升速率为0.084 mm/a,反映出自始新世以来,钦防构造带两侧存在有较明显的差异隆升过程。此外,裂变径迹年龄的平面分布格局和热模拟结果表明,钦防构造带两侧自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活动并非是整体统一抬升的过程,而是表现为北西侧先隆升、南东侧后隆升的演化规律。反映了区域性的差异隆升作用由北西向南东具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沉积微相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小层对比复杂砂层厚度、岩性横向变 化大的特点,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碎屑岩稀土元素、碳酸盐岩岩屑以及轻重矿物组合分布进行 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向和西南向,在陇东地区北东物源的沉积边界 大约在南梁—华池地区,西南物源的沉积边界大约在悦乐地区,两者间为砂岩层厚度、岩性、物性变化大的混源 区。通过对不同物源区的储层特征分析对比,认为在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物物源分布范围、组合特征是影响储 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物源很大程度上影响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的物性.利用现存古地貌宏观划分物源区和沉积区,根据碎屑岩轻、重矿物组分组合特征划分物源区块,依据砂砾岩含量等值线图精细描绘古水流流向;利用地层倾角测井和地震反射特征定量分析碎屑物质在湖盆内的进积方向,对梨树断陷营二段物源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梨树断陷营二段物源体系具有同源同质、多源并存、混源沉积的特征,在东部斜坡、北部斜坡和西北存在3个主要物源区;在盆地西北角苏家屯地区存在一个分布范围较小的次要物源区,沉积物由太平沟凸起提供.物源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体现为先天沉积母质和后期成岩作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The provenance of the lower Es2 in the Shanghe area was determined from an approach incorporating analysis,elemental ratios,paleocurrent direction,the typ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of detritu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nglomerate and gritstone in the peripheral basin.Typical elemental ratios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dimentary are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source areas as abstracted from sediments of the Huimin sag using cluster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focuses on Mg/Mn,Fe/K,Al/Na,Ba/Mn and Al/Mg.Mg/Mn is the highest ratio,from 25 to 45.This is similar to the pattern from the Precambrian.Furthermore,paleocurrent direc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provenance by exa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ritstone and the seismic progradational reflections.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venance is to the northwest in the Precambrian strata where the sand grain size is rough.To the east there is siltstone,fine sandstone and mudstone.Thi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with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6.
泥盆系是富含油气的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西北部438B区块重要的含油层位之一,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仅下部的SQ1层序保存较完整;泥盆系属于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沉积旋回,由海侵、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3个体系域叠加组成。在SQ1层序中相当体系域级别的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等时性,仅在研究区东、南部外侧构造隆起区明显变薄或局部缺失海侵体系域地层。各体系域中,早期高位体系域的障壁砂坝在纵向上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反映该体系域障壁砂坝砂体的发育层位和沉积厚度更稳定,砂体连通性和储集性更好,但上部的SQ2为仅保存部分海侵体系域沉积记录的残余层序。选择SQ1层序各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438B区块泥盆纪具备向南东方向弧突的,由浅海陆棚、障壁岛、潟湖、潮坪组成的海湾地貌和分带性沉积格局;在各体系域继承性发展演化的分带性沉积格局中,以早期高位系域中的障壁砂坝和冲溢扇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相带和部位。  相似文献   

17.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公路路基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黄土物理 力学参数在太原—潼关、靖边—铜川和兰州—西安公路一线的变化,得出了粒度组成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ω、 ρd、Ip、c逐渐增大;e、a、δs、φ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对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得出了各区路基土性参 数的统计表,从而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八面河油田构造位置处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的八面河断裂构造带上,其北东与广利洼陷相连;西北紧邻王家岗断裂构造带;西南为草桥断裂构造带;南部抵达广饶凸起附近,面积约1100km2。经过20年的开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开始递减。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并挖掘剩余油的开采价值可以有效的缓解生产压力,这将是下一步稳产甚至增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注入水中乳化油滴对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油田注水或污水回注系统,注入水中含油量是注入水水质指标中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也是引起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如何结合具体储层确定出相适应的含油量指标,一直是注水开发油田水质标准制定工作的难点,利用正交实验原理,首次较为系统夺评价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中低渗砂岩储层的伤害特征,获得了大量有益的结论,对于充分认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储层的堵塞规律、制定合理的水质指标以及如何减少乳化油滴的伤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田压裂施工过程中的参数选择,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优化,为提高油田压裂施工的效益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