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汽车前排三点式安全带的布置形式;分别从卷收器、导向环、插锁及织带方面,阐述了三点式安全带的布置方法;分别从上固定点、下固定点及周边间隙方面,介绍了三点式安全带的校核方法;并得出一套三点式安全带布置及校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顶杂物盒的材料和分类以及顶杂物盒的布置校核、法规校核和人机工程校核方法。结合顶杂物盒的结构设计,进行CAE分析及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外开750型电动天窗为基础模型,研究其逆向工程流程关键技术,完整建立了CAD模型;运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校核、验证和装配,完善该模型。该电动天窗经过单机和整车性能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为汽车天窗业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戴磊 《汽车零部件》2014,8(6):68-70
论述了天窗排水管总成的作用和组成,并阐述了天窗排水管总成各组件的结构设计、布置方法、材料选择和设计确认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CATIA中数字样机DMU模块,对全景天窗进行运动仿真分析。针对天窗的组成部件及运动特点,首先建立简化的天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样机模型添加符合其运动方式的运动副和驱动,使天窗进行运动,模拟其实际运动轨迹,从而分析天窗运动机构的运动规律,对其进行校核分析,为全景天窗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轮毂轴承的不同布置型式,介绍轮毂轴承相关的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某半浮式驱动桥轮毂轴承为例,论述复杂受力情形时的综合寿命计算;通过MATLAB软件编制程序,指导设计人员进行轮毂轴承的寿命校核及选配。分析计算结果,简述轴荷、轮距、布置形式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靳干  曹维福  孙成武  陈党辉 《机械》2015,42(2):41-43,72
首先介绍了中门登车扶手的材料与分类,并列举了金属钢管扶手常用的钢管材料及断面尺寸规格。以某轻型客车中门登车扶手为例,对扶手形状及手握部分的断面尺寸提出明确要求,并通过轻型客车扶手相关法规及人机工程学要求,总结了扶手与周边件距离及高度布置的校核方法并使用5%女性假人对扶手布置进行校核。通过调研总结了三种不同车型的扶手安装配合结构,并分析不同结构的特点。最后通过CAE软件对扶手进行安装强度验证,并提出了一种扶手强度验证的CAE方法及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利用力矩平衡原理分析电动尾门系统的受力情况。重点分析了电动尾门系统在设计阶段的布置点、操作力、安装力、安装空间、悬停区域、开闭性能等参数的校核,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相关参数的设计校核经验值,从而有效地减少设计及布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电动尾门系统的开发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前置后驱客车传动轴的具体设计校核方式,主要从传动轴的结构、布置形式、临界转速校核、扭矩应力及传动轴总成不平衡量等关键参数展开说明,并根据关键参数的管控合理性设计了传动轴,使整车能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十字万向传动轴的工作原理,对其运动特性、常用布置形式、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以梅钢热轧厂热卷箱传动轴为例,进行强度校核及轴承寿命计算,对于十字万向传动轴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拟样机的轿车天窗运动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轿车天窗国产化和自主开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设计研究。首先分析轿车天窗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逆向工程建立轿车天窗的三维数模,构建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虚拟装配。采用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AMS对轿车天窗运动执行机构进行仿真分析。重点分析影响天窗运动执行机构工作状态的关键参数,并从运动学原理角度对天窗运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运动执行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基于虚拟样机的仿真分析和优化结果试制物理样机。运动测试表明,所设计的运动执行机构能够满足轿车天窗各种工况的要求,并能为构建轿车天窗自主开发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尺度自适应模拟的汽车天窗风振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尺度自适应湍流模型对一个简易天窗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针对某轿车天窗风振噪声问题,进行不同来流速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轿车天窗风振噪声是声反馈和亥姆霍兹共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发生亥姆霍兹共振时,通过对一个周期内天窗开口处涡运动对乘员耳旁处压力的影响分析,揭示天窗产生风振的压力特性。深入地研究剪切层失稳特性,对于最强的风振噪声,流向上和横向上速度的方均根值最大,表明亥姆霍兹共振加剧了剪切层里的扰动,产生的风振能量最高。在乘员舱发生亥姆霍兹共振的风速条件下,随着乘员人数的增加,风振噪声的峰值声压级有所降低,与之相关的频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3.
风振噪声的控制研究目前是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空气射流方法对风振噪声的抑制效果。运用大涡模拟(LES),引入更加准确有效的声品质评价参数,分别对天窗和右后窗的空气射流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最优结构参数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空气射流结构对风振噪声的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在各行各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预见的是,汽车太阳能天窗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将自身功能越发完善和提升.介绍了太阳能天窗应用于汽车上的功能和优势,分析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一步阐述太阳能天窗未来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质异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愎刚  朱毅  朱会田 《润滑与密封》2004,(3):104-105,109
介绍了汽车自动变速器油质检查的正确方法,详细地分析了汽车自动变速器油质异常的原因以及预防汽车自动变速器油早期变质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轿车天窗防夹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轿车天窗的防夹功能进行应用性研究,分析目前轿车天窗防夹的多种方法,使用霍尔传感器测得驱动电动机的转速,使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解决轿车天窗运行不平稳的缺点,从而使自适应不佳的阀值防夹算法能在不受外界干扰下正常工作,提高了防夹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数控机床精度检测的必要性,指出数控机床常见的精度要求及传统检测方法,并介绍先进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工具,以及大型数控机床检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A wind deflector that is properly installed near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sunroof opening of a vehicle is known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sunroof buffeting noise.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wind noise reduction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position and angle of the deflector. An automatic deflector-traversing device was devised to automate the sunroof deflector test procedure. It can automatically place a deflector at any desired position and angle with high accuracy. The deflector-traversing device was tested in a SUV vehicle at various wind speeds in an acoustically treated wind tunnel. In the test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investigation area within which the position of the deflector could be varied was approximately 12mm × 20mm. Hundreds of deflector positions and angles were tes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period. A post-processing program was then used to process the abundant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utomatic measurements. For a narrow region of investigation, the post-processing program yielded color maps with high resolution for the high-frequency wind rush noise levels as well as the low-frequency sunroof buffeting noise levels as functions of the positions and angles of the deflecto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flector-traversing device can be used together with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buffeting noise for optimizing the deflector position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both the buffeting noise and the wind rush no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