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诗歌在写作形式上最大特点是格律和韵式的应用.一定规律的韵式和格律应用赋予诗歌独特的美感,同时,这种外在诗歌写作形式也强化了诗歌内在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美国诗歌《野忍冬花》和英国诗歌《西风颂》为例,通过分析两首诗歌所使用的格律和韵式,探究诗歌写作形式与诗歌主题思想的紧密关系.研究表明诗歌中格律和韵式与诗歌主题相得益彰,诗歌的表与里相互统一,从而使诗歌的外在美感和内在主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根据王涯和戴叔伦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的生活体验,结合两首边塞诗,具体地分析出他们在写作风格,语言技巧,审美情趣及心绪意境的异同,从而看出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笔调揭示出的丰厚、复杂的历史和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3.
对于同一首诗,译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叙述和人称视角来翻译,常常会引起诗歌意境的微妙变化,使读者产生差异性的阅读体验和意境联想,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而不当的人称视角则有可能导致诗歌意思的误读。选取《红楼梦》中经典诗词的不同翻译版本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不同叙述视角对诗词内容和意境传达的差异,以期对选取恰当的翻译视角的效果及方法研究做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两部小说在主题提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静夜思》这首诗因其语言明白、晓畅,以及很深的意境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争相传诵,妇孺皆知。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原则",分析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译作,认为在诗歌的翻译上,"形美"和"音美"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意美"的准确传递则很难。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诗人威廉.斯塔福德的诗歌《穿越黑暗》的语言风格与主题进行了赏析。介绍诗人的生平及写作风格,解读诗歌的主题,并分析诗歌的音韵美、巧妙的用词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指出该诗其实是一首对生命思索的悲歌。  相似文献   

7.
《美味求真》是清末民初广州地区流传的普及性菜谱,版本众多。对《关味求真》多种版本进行分析比较,弄清此书的出版背景,并对其书名、作者及写作时间、写作缘起和目的、目录与内容进行分析,对弘扬广东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妇诗在《诗经.国风》和《古诗十九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两部作品中的思妇形象特点不同,从而思妇这一形象在两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内涵。《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传达出质朴无华的美,《故事十九首》中的思妇形象绽放出流光溢彩的美。  相似文献   

9.
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辜正坤英译的《元曲一百五十首》填补了我国翻译史上的一项空白。其译作字斟酌句,自然流畅,艺术地再现了元曲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和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10.
《孤独的收割女》是华兹华斯经典抒情诗作。作者用流畅的语言与卓绝的诗歌技巧给读者呈示了一副飘渺、灵动而又充满生机的秋日收割图,诗歌意象唯美动人,意境深远华美,含蓄蕴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诗人曾庆仁多年来一直在潜心研究现代汉语写作的各种可能。三卷本《曾庆仁诗选》代表了他各个时期的诗歌探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性沉默、大胆的跳跃性留白和追求多样化诗歌形式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诗歌的主题、所吟咏的历史人物、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方法、诗歌的风格和诗人的创作情感等方面,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比较分析了左思的《咏史》和陶渊明的《咏贫士》。认为左思的诗是一个孤独者奋然的怒吼,陶渊明的诗则是一个孤独者平和的自白。  相似文献   

13.
小说和影视剧作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说小说作品是一首“诗”,那么影视剧作就是一幅“画”,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主题的混乱、主题的偏离和主题的减损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电影《菊豆》对小说《伏羲伏羲》的改编在主题层面上得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天静沙·秋思》是一首完全由意象组合而成的元曲,堪称经典的中国"意象派"诗歌.通过比较《秋思》的4个英译本,联系西方诗坛"意象派"的主张,认为英译中国的"意象派"诗歌,一要精确、简练地传达意象;二要注重形式,兼顾诗歌的视像美与声像美.  相似文献   

15.
《沉沦》与《迟桂花》是郁达夫前后期的两部代表性小说,这两部作品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沉沦》的价值体现为作者的时代性使命感,大胆探索人的欲望与传统伦理的冲突,而非文学本身;而《迟桂花》更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学美感。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对郁达夫两部作品的地位进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实中,诗歌翻译历来被认为是最难、最复杂的翻译活动.对比分析王维的田园诗歌《鹿柴》的六个英译本,结果会发现,译者主体性的存在会影响、渗透并主导对原作的理解、翻译的整个过程.因此,即使同一首诗歌作品,在不同的译者笔下,也会出现不同的译本.  相似文献   

17.
《小妖精集市》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一首著名的儿童叙事长诗。诗歌讲述了丽西和罗拉两姐妹在妖精市场被诱惑、丽西对罗拉的救赎及两姐妹共同成长的故事。其怪诞魅惑的妖精集市、不同寻常的姐妹关系、“无”男性的社会环境无不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社会异化的外在呈现。从诗歌异化特质的外在呈现来探讨诗人对那个时代男性霸权的鞭挞和对女性群体的同情和关爱,在赋予诗歌奇特绚烂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歌颂了姐妹情谊,彰显了女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蛇》这首诗歌里,劳伦斯讲述了人与蛇遭遇的故事。诗中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人在与蛇遭遇时的心路历程。这一短短的过程中,诗人的意识里充满着激烈的矛盾与斗争。本文从蛇的象征意义出发,分析蛇与性意识之间的联系及宗教与性的关系,并结合对诗歌的细读,论证这种矛盾与斗争主要是性意识与宗教意识的冲突与斗争。  相似文献   

19.
柳永这首《八声甘州》写的意境开阔,笔力苍劲,久经传诵,但有所抒之情与所写之景之间分离的缺陷。这一点,在他的《夜半乐》等词中也有反映。写景与抒情结合的不够浑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柳永作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布莱恩特的《致水鸟》(To A Waterfowl)和坡的《致海伦》(To Helen)是两首在主题和风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的作品,但它们因为触及了诗歌的美学本质而成为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佳作。其皆体现出诗歌的美学本质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现实功能也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