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坦克炸点测试仪是反坦克车底雷准爆性能测试的专用仪器,同时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地雷引信的准爆性能。为此向有关同志介绍坦克炸点测试仪,以期在地雷引信的测试中得以应用。它采用TP801B单板计算机做为智能终端,控制坦克炸点测试仪的数据采集和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2.
地雷(五)     
3.6 非触发地雷 在一定距离内,不与目标直接接触就能感知目标作用而发火的地雷。配用非触发引信(磁感应引信、震—磁或声—磁复合引信、震—红外或声—红外复合引信等)。与触发地雷相比,非触发地雷具有障碍宽度大的优越性,能利用坦克的多种物理场,在不与坦克接触的情况下发火,毁伤坦克的底甲、侧甲和顶甲等。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出现了复合引信,更加提高了非触发地雷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抗干扰性。 3.6.1 寻的地雷 具有自动监测、识别和搜寻目标功能的地雷。是研制中的新型地雷,主要用于反坦克。既可用飞机撒布,也可由人工布设。由目标探测系统(目标传感器、微处理机等)、战斗部、寻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俄罗斯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为T-72M1主战坦克研制出一套新型升级组件。该升级组件涵盖了主战坦克的三大关键技术-防护、机动和火力。T-72M1坦克安装了电磁系统,可防装有磁引信的反坦克地雷的袭击,提高了坦克生存能力。乘员室装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可由光学传感器启动,动力舱也装有该系统。T-72M1主战坦克将换装最新  相似文献   

4.
“比尔”(BILL)反坦克导弹是博福斯公司为瑞典陆军研制的一种步兵用毀灭性轻型反坦克导弹。该导弹的设计很有特色:发射后的导弹在射手瞄准线上方1米的高度飞行;战斗部装药相对水平面向下倾斜30度;通过专门研制的近炸引信引爆(如不配近炸引信,也可用触发引信引爆),从坦克上方攻击坦克的  相似文献   

5.
地雷(二)     
2.1.2 反坦克车底地雷:简称反车底雷。用于击穿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的底甲,破坏其内部设备和杀伤乘员的地雷。装药结构有两种,一种是聚能装药,即在地雷爆炸后,通过聚能作用,形成高温、高压、高速的金属射流,穿透底装甲。另一种是自锻破片装药,即爆炸后可形成高速金属侵彻体,能对付底部装甲较厚的坦克,其破甲厚度可达一百至几百毫米。早期配用触发引信(触杆引信,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地雷战要求是,操作简便;能阻止敌坦克和装甲车辆前进;能构成有效的反坦克地雷障碍;防御战中要节省人力;使用安全。英国棒状地雷系统能满足上述这些要求。大家都知道,主战坦克是现代战场上的主力。它具有火力、机动、防护三大特性。它在战场上是一个小目标,因此较难命中;它还是一个硬目标,因此又较难摧毁。尽管如此,它也并非是不可毁损的,坦克底部便是其易毁坏部位。棒状地雷能使坦克底部装甲遭到严要毁坏。棒状地雷可构成反坦克地雷障碍,它由专用布雷车配备三名乘员就可完成布雷任务。此地雷不受雨、地面水、雾、雪、灰尘等的影响。它可选装三种引信,即压发引信、机械引信和电子引信。它们使棒状地雷对坦克或装甲车辆具有全宽度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坦克底部地面磁场的分布状况,讨论了该处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垂直梯度的变化规律。如利用这种规律设计引信,用于反坦克车底地雷和反坦克两用地雷(即全宽度地雷),对改善地雷性能,减少旁炸,提高反坦克地雷的有效利用率,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地雷(五)     
3.6 非触发地雷 在一定距离内,不与目标直接接触就能感知目标作用而发火的地雷.配用非触发引信(磁感应引信、震-磁或声-磁复合引信、震-红外或声-红外复合引信等).与触发地雷相比,非触发地雷具有障碍宽度大的优越性,能利用坦克的多种物理场,在不与坦克接触的情况下发火,毁伤坦克的底甲、侧甲和顶甲等.  相似文献   

9.
1986年6月意大利陆军验收了由密萨尔公司研制的SB-MV/1反坦克地雷,这是一种全宽度反坦克地雷,采用了非触发引信,聚能装药,坦克底部从地雷上面通过时,能够炸穿底甲。坦克履带压上时,能够炸断履带并能毁坏负重轮。 SB-MV/1反坦克地雷有一个整体式的塑料外壳,呈圆柱形,下半部有锥度,顶盖上有一个保险杆和一个螺盖,拔掉保险杆,地雷就解除了保险,把螺盖拧掉后,可以用手调节时间装定转换器。地雷雷体的底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坦克是地面战场的主要突击力量,所以各国都积极地大力发展反坦克武器。目前,反坦克武器的大家族包括反坦克手雷、枪榴弹、反坦克雷、反坦克火箭筒、无座力炮、反坦克炮、坦克炮、反坦克导弹以及用战术火箭、战术导弹、战术飞机和身管火炮携带和抛撒的各种反坦克子母弹、子母雷、子导弹等。在众多的反坦克武器之中,除了初速很高的后膛炮配有高速动能穿甲弹外,其它武器基本上都是配以空心装药聚能破甲战斗部(目前还在发展自锻破片战斗部),这种战斗部不要求弹丸有高的飞行速度,因而设计实现都比较容易。现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战斗部还在继续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各种新型坦克装甲如复合装甲、主动装甲等的出现,向空心装药聚  相似文献   

11.
从坦克顶部攻击的反坦克弹“陶”(TOW)的引信系统两次失败,迫使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MICOM)采用英国为其陆军研制的FITOW武器使用的引信。英国Thorn(桑)EMI公司早在80年代初就与英国皇家武器研究院(RARDE)开始联合  相似文献   

12.
文甫 《轻兵器》1999,(2):b38
发展概述 当坦克这个集火力、机动和防护于一体的钢铁怪物驰骋于战场时,它同时也悄然推开了反坦克武器发展的大门。 在人类战争史中,反坦克作战的历史是最短的。从坦克首次应用至今不足百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枪榴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无后坐炮和近程反坦克导弹,以及反坦克手榴弹等多种步兵反坦克武器。92年来,步兵反坦克武器在与坦克装甲防护和机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非晶丝材料物理特性基础上,基于非晶丝材料的激励特性和巨磁阻抗效应,开展新型磁物理场探测技术及其在引信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对其探测电路开展研究,探索提高非晶丝探测器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以磁引信探测坦克等铁磁目标为应用背景,探讨用非晶丝微磁传感器取代普通磁性元件的磁引信移植技术。为提高磁引信的目标探测与识别能力及系统的微小型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反坦克武器简介 军事上所有能够摧毁或阻滞敌方坦克的武器统称为反坦克武器,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主动式反坦克武器包括反坦克火炮、步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导弹等被动式反坦克武器则包括反坦克地雷及防坦克壕、崖壁、街垒、拒马等阻滞坦克前进的障碍物、工事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利用坦克技术和战术不成熟的弱点进行反坦克作战包括使用地雷,反坦克枪和小口径反坦克炮以及特殊的工事。  相似文献   

15.
据悉,俄罗斯正在研制一种安装在主战坦克如T-72和T-80上的主动防护系统,以提高坦克对抗反坦克制导武器的能力。该防护系统完全是自动化的。坦克顶部装有雷达,此雷达不断地搜索接近坦克的反坦克制导武器。当主战坦克受到威胁时,在0.05秒内主动防护系统便自动起作用,并发射出一颗小弹丸。在反坦克武器命中坦克之前,该弹丸将在反坦克制导武器的前面爆炸。整个主动防护系统由电子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坦克和远距离反坦克武器,特别是大面积覆盖航空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新概念新原理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7.
坦克出现并参战后不久,反坦克枪便应运而生。 一战中,德军是第一个受到坦克攻击的军队,因此,为前沿部队配备反坦克武器是德军的当务之急。当时反坦克武器品种很少,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研制反坦克枪。好在当时的坦克装甲较薄,运动速度慢,反坦克枪有它用武之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由毛瑟兵工厂研制、生产,并配备德军的M1918式13mm反坦克枪,是世界上首支反坦克枪。M1918式首开反坦克枪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前后我军需要的反坦克导弹,应是一种能满足我军战术、战役运用需要,能有效地摧毁敌方装甲车辆,抗击敌方从各个方向对我反坦克导弹部队实施的攻击,符合我国国情、国力的先进武器。本文将从美苏的坦克、反坦克武器的攻防运用和新武器的发展动向,我军应采取的对策和反坦克导弹发展途径两方面,来谈一下新型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设想。一、美苏的坦克、反坦克武器的攻防运用和新武器的发展动向 2000年前后,坦克仍将是各国陆军地面的主要进攻武器。所以打坦克,打进攻中的坦克,仍将是各国军队的主要任务。 1.美军的作战理论为了对付大规模坦克装甲部队的突然、快速、多梯次的连续攻击,美国陆军提出了引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ВМГ—М引信,和比利时反坦克枪榴弹引信的结构、性能及其评价,ВМГ—М引信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有独道之处。比利时反坦克枪榴弹引信远解机构设计新颖,整个引信冲压件多,工艺性好,有借塑之处。  相似文献   

20.
《兵工科技》2008,(11):74-75
本期我们刊登的是一款反坦克导弹!在现代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导弹就是一对矛盾,谁也不能忽视战争状态下坦克的厉害,但面对坦克被摧毁后的可怕“妆容”,我们同样明白,坦克而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一枚万把美元的反坦克导弹,就能让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坦克报废掉。所以,在坦克加紧发展的同时,反坦克导弹也住迅速更新换代。本期点评者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的导弹专家许诚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