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原料质量、催化剂、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及压力等六个方面,对利用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丙烯酯的高压法生产工艺中影响碳酸丙烯酯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碳酸丙烯酯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海  汤伟伟 《安徽化工》2021,47(3):44-46
合成离子液体溴代十八烷基甲基咪唑[C18MIM]Br,测试其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釜式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碳酸丙烯酯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3 MPa、120℃反应2 h后,反应收率和产品的光学选择性都能达到99.9%.  相似文献   

3.
付涛 《河北化工》2006,29(3):28-28,33
以对甲基苯酚和异丁烯为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选择性合成2-叔丁基-4-甲基苯酚,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2-叔丁基-4-甲基苯酚转化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5℃,催化剂用量4%,反应时间45min时,2-叔丁基-4-甲基苯酚合成转化率达94.5%,产物收率为86.2%。  相似文献   

4.
丁明 《精细化工》2014,31(9):1169-1172
针对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丙烯酯工艺,系统考察了锌盐催化体系的催化反应性能。结果显示,锌盐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高氯酸锌的催化效果最好;高氯酸根离子强的吸电性可能是高氯酸锌催化效果好的主要原因。以高氯酸锌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合成中各反应的影响。当n(1,2-丙二醇)∶n(尿素)=4∶1、反应时间3 h、催化剂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170℃时,碳酸丙烯酯的收率可以达到94.2%。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蒸发法制备了负载型ZnCl2/Al2O3固体酸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催化尿素和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采用XRD、FTIR等手段分析了ZnCl2与载体Al2O3的结合情况,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碳酸丙烯酯的收率可达68.2%。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压反应釜合成哌啶的工艺过程,研究了不同规格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等对哌啶转化率及其收率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哌啶的转化率达到90%,选择性为100%,精馏后纯度达到99.5%。  相似文献   

7.
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碳酸丙烯酯水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碳酸丙烯酯水解反应制备1,2-丙二醇.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酯水比、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碳酸丙烯酯水解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碳酸丙烯酯的转化率和1,2-丙二醇的选择性均大于99%;同时考察了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8.
王元  曹广安  宋振久  方云进 《化肥工业》2014,(3):64-66,I0003
在小试基础上,对尿素与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进行了千吨级中试研究。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20~180℃、反应压力30~60 kPa、反应时间2~4 h、尿素与丙二醇物质的量之比1.0∶1.5、催化剂使用量为1%(质量分数)的条件下,产品碳酸丙烯酯的收率为92%~95%。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采用过滤的方法回收后可循环使用;反应产物经减压精馏后,产品碳酸丙烯酯的纯度为99.5%(质量分数)以上,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优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铅、锌化合物催化尿素与1,2-丙二醇制备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铅、锌的化合物为催化剂,进行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反应,所用的铅、锌化合物催化剂均有活性,其中碳酸铅的催化活性最高。以碳酸铅为催化剂,在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n(1,2-丙二醇)/n(尿素)=3,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碳酸丙烯酯的收率为98.2%。反应为多相催化体系,简单过滤即可实现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已完成5 L的扩试,碳酸丙烯酯收率为96%。  相似文献   

10.
杨兴锴 《河北化工》2004,27(6):49-50
探讨了4-甲基苯酚与异丁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选择性合成2-叔丁基-4-甲基苯酚,分析各种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及不同反应条件对产品的收率、原料转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工艺合成条件:催化剂用量为3%(wt),反应时间为47 min,反应温度为70℃,补充反应时间为30 min。平均收率可达90.1%,选择性可达92.8%。  相似文献   

11.
未来几年,中国将新建多套煤制烯烃及丙烷脱氢装置,将对中国的丙烯工业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分析了新建丙烯装置情况,丙烯及下游衍生物未来的市场发展状况,对中国未来丙烯工业市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反应原理并结合生产实践,定性分析、探讨了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的关键工序———氯醇化工序中影响氯丙醇收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氯丙醇收率的优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Dehydrochlorination of an aqueous solution of propylene chlorohydrin with sodium hydroxide (12·5 and 30% by weight), with catholyte (5 or 10% by weight NaOH + 14% by weight NaCl) and with milk of lime (15% by weight) were compared. The use of catholyte (10% by weight NaOH + 14% by weight NaCl) enables propylene oxide to be obtained in a yield of 94·3%, with 100% conversion of chlorohydrin. The concentration of 1,2-propylene glycol in the waste is 0·07% by weight.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丙烯增产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了传统丙烯增产工艺及新型丙烯增产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其催化剂的应用。指出了丙烷脱氢、MTO/MTP以及合成气制取低碳烯烃作为一种以液化气或煤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对我国多煤少油的状况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Pt-Pd/TS-1催化下,利用H2、O2原位生成的H2O2进行的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丙烷是特别有意义的方法。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的类型、催化剂还原方法、Pd的附载量以及溶剂的种类等有关,在超临界CO2中比在N2或甲醇中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四苯基铁卟啉并用于催化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考察了共还原剂种类、催化剂浓度、共还原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实验的影响。该反应适宜的条件为1.74×10~(-5)mol/L催化剂TPPFe~(Ⅲ)Cl;1.31×10~(-4)mol/L助催化剂3-吲哚乙酸;共还原剂丙烯醛,n(正丁醛)∶n(丙烯)=1∶1.2;溶剂二氯甲烷,n(二氯甲烷)∶n(丙烯)=15.45;反应温度98℃;反应压力1.65 MPa;反应时间1.8 h。在该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35.04%,环氧丙烷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34.28%和97.83%。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不同氧源与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主要包括:氢氧原位制备过氧化氢丙烯环氧化,直接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的光诱导环氧化反应以及以臭氧和一氧化二氮为氧化剂的研究。指出开发活性高、选择性好的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了以分子氧和双氧水为氧源的丙烯环氧化催化剂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包括金属Ag催化剂。金属熔盐混合物,钛硅沸石TS-1和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体系,根据氧转移机理。金属Ag催化剂和熔盐体系是以分子氧为直接氧源,而TS-1和最近报道的反应相转移含钨催化剂本质上是以过氧化氢为直接氧源。TS-1和反应相转移含钨催化剂和优点是反应条件较温和,生成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和产率较高。如一种负载成“蛋壳醇作为溶剂),环氧丙烷选择性和产率(以双氧水计)分别可达92%和90%以上。催化剂运转1000h以上性能稳定,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开发以分子氧为起始氧源,简单高效的原位双氧水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低温、常压下用环氧丙烷与低级脂肪醇在一种BF3改进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丙二醇单烷基醚的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并对两种不同产物的合成进行比较 ,给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经济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0.
增产丙烯,提高炼化企业盈利能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曹湘洪 《化工进展》2003,22(9):911-919
分析了丙烯市场的供求关系,认为丙烯资源面临短缺、产量供不应求,应采取措施,增产丙烯;评述了增产丙烯的技术开发进展,重点介绍了C4^ 烯烃裂解制丙烯技术、烯烃歧化生产丙烯的技术;提出了应加快增产丙烯技术的研究开发、重视丙烯精制及其衍生物装置的技术改造,以提高丙烯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