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次反应对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根宽 《轻金属》2007,(4):16-18,21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以粉煤灰为原料的熟悉料溶出,二次反应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溶出温度控制在70℃~80℃之间,溶出时间在30min,液固比为6左右,溶出液中碳酸钠的浓度在9%左右时,能有效抑制二次反应的发生,提高氧化铝溶出率.  相似文献   

2.
烧结法熟料溶出条件对二次反应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中州铝厂部分统计资料及实验结果,通过熟料溶出条件中溶出温度、溶出液αk值和溶出液中碳酸钠浓度对二次反应在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溶出温度控制在75-85℃之间,溶出液αk值在1.20左右,,溶出液中碳酸钠的浓度在25g/l左右时,能有效抑制二次反应的发生,提高氧化铝溶出率,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氧化铝溶出率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PEG对烧结法熟料溶出过程二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工业铝酸钠溶液考察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对熟料溶出过程β-C2S二次反应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在铝酸钠溶液中PEG与合成的β-C2S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聚乙二醇可有效抑制β-C2S二次反应的发生,当添加PEG2000时,氧化铝的质量浓度相比空白样提高1.17%;PEG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包裹在2CaO.SiO2表面阻止二次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铝酸盐烧结熟料溶出二次反应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艺  黄芳 《轻金属》1999,(12):18-21
熟料溶出二次反应,对氧化铝溶出率及工艺过程影响极大,研究二次反应,选择适当的溶出工艺制度,对提高氧化铝溶出率,改善工艺过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立  杨年宇 《轻金属》1993,(4):9-12
阐明氧化铝理论溶出率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含义。根据溶出不同类型铝土矿的溶出赤泥其矿物相组成不同,论述不同类型铝土矿氧化铝理论溶出率的相应表达式。溶出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的氧化铝理论溶出率公式为η_(A理)=((A-S)/A)×100%;纯一水软铝石型铝土矿的氧化铝理论溶出率为η_(A理)=((A-0.85S)/A)×100%;如果一水软铝石型铝土矿含有少量一水硬铝石和铝针铁矿时,其氧化铝理论溶出率公式为η_(A理)=(总Al_2O_3-0.85SiO_2-(一水硬铝石中Al_2O_3+铝针铁矿中Al_2O_3)/(总Al_2O_3)×100%;溶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氧化铝理论溶出率为η_(A理)=(A-A_(未溶-sum from i=1 to n K_jS_j)/A)×100%。阐明氧化铝的理论溶出率不仅决定于铝土矿的类型,而且还决定于溶出条件。  相似文献   

6.
碳酸钠浓度对熟料氧化铝净溶出率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奎 《轻金属》2000,(11):9-12
分析了贵州铝厂氧化铝深出率低的原因,并从碳酸钠浓度实际情况出发,讨论了对其氧化铝净出率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碳酸钠浓度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铝土矿溶出过程中氯离子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氧化铝溶出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任根宽 《轻金属》2012,(11):14-16
石灰石烧结法提取氧化铝的熟料中含有少量β-2CaO.SiO2,而β-2CaO.SiO2被NaOH分解,其分解产物又与NaAl(OH)4发生相互作用,生成水合铝酸钙,造成氧化铝的损失;二次反应过程生成Ca(OH)2使赤泥沉降性能下降;随着β-2CaO.SiO2分解产生Na2SiO3的增加,也增加了脱硅的难度。采用严格控制苛性比进行循环溶出,可以有效抑制二次反应,减少氧化铝的损失。实验研究表明:赤泥溶出过程苛性比为1.8,溶出熟料过程苛性比为1.4时,能够有效的抑制β-2CaO.SiO2分解,使氧化铝的溶出率提高了近5%。  相似文献   

9.
关于拜耳法氧化铝溶出率计算方法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生 《轻金属》1993,(7):12-14
本文依据不同作者的试验数据,利用各种计算方法计算了石灰拜耳法氧化铝的实际溶出率,经讨论、比较,确定铝铁比法和铝钛比法具有简单,准确和实用价值。结合我国氧化铝生产实际,作者对原有的拜耳法氧化铝理论溶出率计算公式和资料[6]提出的拜耳法氧化铝理论溶出率计算公式皆持否定态度,而石灰拜耳法氧化铝理论溶出率应定义为:对一定矿物组成的铝土矿,在最佳溶出条件下,所得到的氧化铝最大溶出率为拜耳法氧化铝的理论溶出率,它不随溶出条件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以铝酸钠溶液和工业石灰为原料在80℃条件下合成了铝酸三钙(TCA),并研究了碳碱浓度、分子比、溶出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TCA中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粒度分析对TCA以及溶出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CA的氧化铝溶出率随碳碱浓度、溶出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而溶出产物的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11.
在假定辉铜矿、黄铁矿生物氧化反应步骤和反应产热一定的情况下,基于反应热的计算及热力学基本理论,建立生物堆浸过程热平衡方程,研究堆浸过程反应产热、喷淋液流速率和充气气流速率对堆中温度变化及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堆中温度的分布及变化与喷淋液流速率(Gl)、气流速率(Ga)直接相关,且与Ga/Gl有密切关系;若喷淋液流速率Gl过大,堆中热量积聚于堆的底部;若气流速度过大,则热量通过对流上升到堆的顶部;若两种流速过大均会使热量通过底部和顶部的蒸发而损失,确定合理的Ga/Gl是实现堆中温度理想分布的途径;当Ga/Gl为2/3时,堆中温度分布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白云石和菱镁石为原料以铝粉为还原剂真空热还原炼镁过程中添加氟化钙可使镁还原率提高5%以上,还原温度降低50℃,还原后还原渣的主要物相为CaO.2Al2O3,加入的氟化钙在还原过程会参与反应生成氟铝酸钙。在实验室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碱液对该含氟盐还原渣中氧化铝的浸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碱液浸出后还原渣中的CaO.2Al2O3全部被分解,还原渣中的氧化铝浸出率在70%以上,浸出渣的主要物相为CaCO3。含氟盐炼镁还原中氧化铝的浸出率比不含氟盐的氧化铝浸出率低10%以上,在还原过程中生成的氟铝酸钙和浸出过程中生成的水合铝酸钙是导致氧化铝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提高熟料氧化铝含量及其A/S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高A/S及高氧化铝含量的熟料烧结、溶出及赤泥沉降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A/S熟料正烧温度较高,烧结温度范围宽,其正烧结熟料具有较高的溶出率和良好的赤泥沉降性能。提高熟料氧化铝含量及A/S,控制适当的[N/R]、[F/A],采用低[C/S]’配方,在工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脉冲供电新技术在氧化铝熟料窑电收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收尘器的供电方式直接影响其收尘效率和运行状况。山西铝厂4^#熟料窑电收尘器改装成脉站直流双功能供电后与原直流供电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脉冲直流双功能供电比直流供电有利于振打清灰,电收尘器出口烟气含尘浓度平均降低37.77%,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陈旭 《轻金属》2004,(6):15-18
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测定的指标,探讨了离心分离技术在熟料浆液分离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为进一步优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单勇 《轻金属》2003,(4):55-57
本文以山西铝厂、中州铝厂熟料输送形式的今昔对比、说明新式熟料输送配置系统的优点。并以深槽输送机和牵引链式输送机为例,从其结构特点说明它们在熟料输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比说明新式熟料输送配置系统给工厂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Calcium sulphoaluminate (3CaO·3Al2O3·CaSO4, abbreviated as C4A3S) was synthesized by sintering at 1375 °C for 2 h with analytically pure carbonate calcium, alumina and dihydrate calcium sulfat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4A3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and TEM. Alumina leaching properties in Na2CO3 solution were studied, and the leaching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Raman spectrum and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4A3S has porous morphology. The polycrystallines and single crystals coexist in C4A3S and grow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alumina leaching rate of C4A3S is 98.41%,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12CaO·7Al2O3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aluminum and sulfur elements exist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in the form of Al(OH)4? and SO42?, respectively, and the calcium exists as CaCO3 in the leaching resid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