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篇首语     
《新建筑》2006,(5):1-1
早些年,为了给新的建设腾地儿,许多历史建筑被以“旧城改造”的名义一拆了之。一些城市一而再地炸掉一些被认为“过期”的老房子,竟然成为官员们津津乐道的“政绩”。如此弄得许多城市包括所谓的历史文化名城,有限的历史记忆还被人为的一点一点地抹去。建筑遗产保护,对于跨世纪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一个并不值得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篇首语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建筑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再利用,它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欧美不少发达国家在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民间自发的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行动早于政府,如北京的798、重庆坦克厂的开发建设等。近些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优秀案例,这表明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达到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规划建设》2007,(3):135-135
问题及分析: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及传统教育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对于其所在城市,具有增强凝聚力的功能。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和保护,还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发展的能力。在这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以及日本等国都有大量成功的实践成果。许多工业遗产成为人文、历史科普教育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篇首语     
《新建筑》2014,(1):1-1
当前的地域意识已与摆脱邻近性束缚的全球化现象紧密相关。地域并非历史与地理的遗产,而是建构知识生产的新语境。重申“在地”亦非对历史文化符号、本士材料工艺、基地量化测算及社群日常生活等的再次肯定,而是以特定地点为条件,将“建造”转化为更新社会发展模式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工业化探索历程的记忆载体,代表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因此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及再利用改造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建筑与规划学界乃至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话题。对比国内国外的工业遗址改造与利用情况,尽管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步伐落后国外同行接近40年,但近几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旋起一股工业遗产改造热潮。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遗产或属“无意为之”的文物,建造之初,并未考虑长久保存与文化意义的流传。但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一些结构与建筑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工业遗存尽管在法律层面尚未得到相应的承认,但是当这些建筑与结构在人们的观念里一旦被认为是值得保存的东西,其就会成为工业建筑遗产。而在具体的遗产化过程中,工业遗存也面临多重利益相关者对它的命运决策,选择遗产的标准则体现了选择主体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序列判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工业遗产的起源、定义及研究现状,并以邯郸纺织工业遗产为例,从国家战略、区域资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纺织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工业遗产后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彭正斌 《山西建筑》2022,(19):27-29
中国文化遗产充满绚烂和魅力,工业遗产是其中重要的种类之一,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进程,记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工业遗产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改造和利用过程中建筑文脉的表达和传承是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核心,它们自身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价值,是对过去工业辉煌时代的记忆和保存。从工业建筑遗产文脉传承的必要性、价值分析入手,以淄博旧工业建筑为例剖析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探索工业建筑遗产改造中建筑文脉表达与传承的途径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是后工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记忆的空间资源.出于对土地资源不足及废弃工业用地闲置资源浪费等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考虑,笔者在了解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可行性后,通过对现今我国工业遗存地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进行解析和梳理,思考如何让承载了城市工业发展史的工业遗产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适应性再利用.文章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针对大连实际情况,从利用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更新、室外景观环境的优化三个方面使其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传承和延续其文化,且满足新时代公众对生活需求,以此为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是后工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记忆的空间资源.出于对土地资源不足及废弃工业用地闲置资源浪费等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考虑,笔者在了解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可行性后,通过对现今我国工业遗存地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进行解析和梳理,思考如何让承载了城市工业发展史的工业遗产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适应性再利用.文章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针对大连实际情况,从利用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更新、室外景观环境的优化三个方面使其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传承和延续其文化,且满足新时代公众对生活需求,以此为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1980年邓小平"建筑业也是可以挣钱的"的指示明确了住房的商品属性,住房体制改革的方向由此确定.在这之后的时代里,我们每一个人都目睹了居住如何改变了我们中国城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EDITORIAL     
  相似文献   

13.
篇首语     
<正>可持续建筑与环境是一个业界关注度很高的命题,专业人员与社会各界都热衷于讨论这一命题,纷纷将自己的学术领域、工作事业纳入其中,似乎能沾上它就是前沿的、时髦的,或许还可以得到些许利益。然而,又有多少人理解什么是可持续性?什么是绿色建筑?本期专栏近20篇文章,从不同视角、不同专业背景,或探讨,或反思,对此作出了观点鲜明的回答。可持续建筑,或者说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对环境的贡献。正如有些发达国家在评  相似文献   

14.
篇首语     
词义辨析《景观社会学》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在深圳研究生院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景观规划中的社会问题。这是一种在景观设计学范畴内的全新尝试。“景观”与“社会学”两个似乎不相关的词汇,由于一次课程并置在一起,却产生了新的含义和意义。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  相似文献   

15.
篇首语     
龚建 《新建筑》2011,(1):3-3
百年梦想,十年筹划,半年盛宴。世界在这里浓缩——东方与西方交流,人文与科技融合,历史与未来辉映。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闭幕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秉承和弘扬"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各参展方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一起探讨城市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篇首语     
<正>材料如何能够成为一种设计策略,而不仅仅是建筑的工具性构成要素。这个问题一方面体现在价值层面——材料是纯然的物,还是为人而存在的物;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在方法层面——在材料的结构与表面之间,在材料的建造属性与空间属性之间,如何取得一种真正的平衡。从材料视角回顾近30年来国内的建筑实践,早期的探索注重地方性语  相似文献   

17.
篇首语     
《新建筑》2006,(2):1-1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手工艺人的技艺,也是那些掌握了主要知识和技术的人所从事的艺术实践。这些人不仅要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掌管和指导其他的手工艺人。因此,建筑就不仅仅包含了狭义的技术,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创造。《牛津词典》也将建筑定义为设计和建造房屋的艺术和科学。但是.从上个世纪中叶,特别是二战以后,建筑渐渐与艺术相分离,而被定义为科学,甚至是机器。在近20年中,随着电脑的普及,数字技术对设计和建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建筑更是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是,建筑真的与艺术渐行渐远了吗?  相似文献   

18.
篇首语     
《新建筑》2004,(5):1-1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大组成部分,城市是人和物质的客观聚集。在对城市空间及其结构形态的理解中,人们通常将城市看做是人造物的集合,将城市看做是与自然环境完全不同的人造环境,从而将城市当做建成环境来研究。这其中就包含了本期主题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篇首语     
《新建筑》2006,(3):1-1
今天,古老中国大地上展开着的是一场历史性社会结构的变革——这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带着久远的冀望和承诺,它引领着我们步向现代城市社会的彼岸。……但在不经意间,伴随其汹涌壮阔、倏然而至的磅礴力量,亘古  相似文献   

20.
篇首语     
李华 《新建筑》2009,(1):1-1
似乎在一夜之间,我们跟前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不同规模的展览,从小型的个晨、专题展到大型的综合展,我们开始在名目繁多的概念、宣言与品质各异的展品之间穿行。我们穿行其间的空间就是奉期专栏讨论的主题“展示中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