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茶与人     
茶,出生在中国。她生活在起伏绵延的丘陵、峻峭嶙峋的山崖、风蚀不损的岩石,不断吸取天地之精华,接受大自然的抚育及人类无微不至的呵护。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或状之以文,或借茶抒怀,或以茶寄寓,或倾之以情,或以茶会友,茶似乎专为文人所生,茶与文人融为一体。总之,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对茶饮都有着强烈的偏好、执着的热爱。茶与文人轶事中国的文人雅士向来对茶有着丝丝不断的浓情,历经数个朝代,有哪个  相似文献   

3.
茶悟     
酒烈而茶温。酒需要三五知己好友推杯换盏,方可把酒的烈表现得淋漓尽致。否则酒就成了闷酒,而饮闷酒的人也就有可能成为酒鬼。茶则不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方可在氤氲之中品到茶味的极致,否则茶就成了人间凡品.而饮人间凡品的人也就参悟不了茶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4.
阿婆茶     
钱张帆 《食品与生活》2008,(3):28-28,I0001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茶有关的传说,不计其数。在淀山湖畔,有一种“阿婆茶”别有风味。“烹茶待客至,得味有诗来”。昔日文人茶客,饮茶讲究艺术与情趣,“一杯在手,情兴盎然”。  相似文献   

5.
茶,茶人     
乐茶人 《茶苑》2004,(3):1-1
烟、酒、茶嗜好者均有称谓,嗜烟者俗称烟民、烟枪、烟鬼;嗜酒者称之酒仙、酒民、酒囊、酒鬼;嗜茶者尊称茶博士、茶仙、茶人,没有贬称。世人何以如何厚茶?因为烟魔危害甚烈;酒则有功有过;茶乃高雅国饮,有百利而无一害,嗜好者多为精行俭德之人,世人只有尊称、雅称,不忍贬称也!  相似文献   

6.
《国际食品》2000,(5):38-40
  相似文献   

7.
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我国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现代文学家中爱好饮茶的人颇多,其中不少人对茶文化还很有造诣。  相似文献   

8.
茶之缘     
玉川子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古代词坛“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中的一位杰出女性词家。出生在山东济南。今济南柳絮泉边建有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题过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后主遗风,意即李清照的文采词风有如李后主(李煜)。 李清照中年后流寓南方,曾生活在临安(今杭州)、山阴(今绍兴)、金华一带。她擅长诗词,爱好金石,喜欢饮茶;尝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品茶论文,约定行“茶令”。据传,“易安喜强记,饭罢,与明城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饮茶习俗及其茶籽的来源、制茶和种茶的技术均来自中国,本文对茶文化的传播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外文化交流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的饮食习谷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饮茶风气的普通流行。这一时期,我国的茶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消费和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中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洱染买茶去,去来江口穴守船。”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其茶自江难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这说明了唐代茶叶的繁盛。据陆羽《茶经》中所述,唐代的产茶区已遍及现在的湖北、江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13个 省,足见唐代的茶叶产区已相当广。随着茶叶生产的扩大,饮茶之风也扩展到不产茶的北方,同时进一步传到边疆各地。这正如《封氏闻见》中所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9713-741)中……自邹(今山东滋阳)、齐(今山东临淄)、泠(今河北沧县)、棣(今山东惠民)渐至京邑,城市亦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谷,投钱取,。”虽然我国的饮茶习俗起源甚早,但是唐代的饮茶之风 胜过前代,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俗 。因此,《封氏闻见记》中又述:“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内谷,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相似文献   

12.
<正>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至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出,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行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蜜茶”的记载。我国文字巨著《红楼梦》里  相似文献   

13.
朋友如茶     
铁鹏 《饮食科学》2009,(8):61-61
15年前.我第一次到华安仙都,是在恋爱中和爱人一起去的,住在她上师范时的小师妹家里。那个亲切的地方与热情的人一下子虏获了我的心灵。时隔多年.等我再去时,仙都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茶都,四处茶香飘荡,空气中弥漫着淡雅香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茶艺术源远流长又形式多样,其中尤以绘画及装饰作品最为丰富。中国独特的茶画艺术构成了中国饮茶艺术品的主体形态,而世界各国的茶艺术品也都有其表达的独立方式:本文主要从艺术品实物的角度来展示历史上的中外茶艺术,并尽可能地阐发其特有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竹子是傣家人的芳邻,也是他们生活离不开的植物。他们不仅用竹子作为建房的材料,还把竹作为饮茶的工具,锯下一节节竹子,就是绿色的杯盏。  相似文献   

16.
盐与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盐与茶好像是两种互不关联的东西,但在古代或一些少数民族生活中,二者却关系密切、水乳交融。 据史籍记载,早在唐宋以前,中原地区的饮茶习俗中,茶是熬煮而不用冲泡,煮茶又必加盐。对此,唐代人陆羽《茶经》中有这样的说法:“用  相似文献   

17.
万云龙 《茶苑》2004,(3):43-44
在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交错杂居、和睦共处、生息繁衍,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民族茶文化就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可雅俗共赏的“中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与茶     
钧子 《饮食科学》2004,(7):53-53
爱茶的女人在想喝茶的时候最出乎意料的.不是没有水.而是没有茶。  相似文献   

19.
情系荷露茶     
我爱喝茶,在我此生的喝茶生涯中,有一杯茶,令我无法忘怀。那就是荷露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汲取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和文化精华,然而儒、道、佛家思想和文化的竞相发展,也通过茶文化的形成实现了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竞合与归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