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3PO4/H2SO4体系中不锈钢表面膜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PS方法研究了两种不锈钢在磷酸体系中的钝化膜。结果表明:不锈钢在不同磷酸介质中形成的钝化膜都由二层所构成,外层为不溶性磷酸盐膜,内层为金属稳定性氧化物。钝化膜内存在Cr,Mo的富集和Fe,Ni的贫化;同一个介质中不锈钢内任一合金元素的相对量愈高,在钝化膜中也愈高;对同一钢种,介质的组成会影响钝化膜的组成、介质中的SO^2-4,F^-,Cl^-,Mg^2+和Ca^2+等,或吸附在钝化膜表面,或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p—n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合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PAn)导电材料和Bei染料组合,采用涂覆技术,研制成SnO2/PAn膜/Bei染料薄层/Al栅电极结构和Al/PAn导电基片/Bei染料薄层/Al栅电极结构的p-n异质结太阳电池,测定了该电池的光电效应和伏安特性,在4.72mW/cm^2的氙灯照射下,开路电压Voc达400mV短路电流Isc为10μA,填充因子可达57.4%,光电转换效率为0.09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化学法在α-Al2P3基片上合成多晶Fe3O4基薄膜的原理及工艺,探讨了Fe^2+浓度、溶液的pH值、温度及阴离子种类等因素对合成膜的影响,分析了膜的组成、结构和导电性。  相似文献   

4.
在协同流体载体(TOA和PMBP)、表面活性剂(SPAN80)、膜增强剂(液体石蜡)、溶剂(煤油)和内相(TU-HCl溶液)乳状液膜体系中,在迁移条件下,15min内Au迁移率达99.5%以上,而许多常见的离子则不能通过液膜迁移,只有Au才能从含有ΣRE^3+、Ag^+、Pd^2+、Pt4^+、Rh^3+、Cu^2+、Fe^3+、Al^3+、Pb2^+、Zn^2+、Ni^2+、Mo^6+、W^6+  相似文献   

5.
logo.gif (2519 bytes)     
《材料保护》1999,32(6):4
测量了铬镍钼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膜为半导体;膜的导电能力随硫酸浓度和电位的增加而降低,膜的电阻及击穿电压随硫酸浓度和电位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也详细研究了膜的成分和厚度。  相似文献   

6.
立方A^4+M^5+2O7型化合物与新型负热膨胀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立方A^4+M^5+2O7型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讨论了AV2-xPxO7型(A=Zr或Hf;x=0.1~1.2)及其部分取代的A^4+1-yB^4+yV2-xPxO7型(B=Ti,Ce,Th,U,Mo,Pt,Pb,Sn,Ge或Si;y=0.1~0.4)和A^4+1-yC^1+yD^3+yV2-xPxO7型(C为碱金属元素,D为稀土金属元素)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  相似文献   

7.
电镀     
20001222 铝材复合表面处理技术——Chu S2.J ElectrochemicalSoc,1999,146(2):537(英文) 研究了铝材阳极氧化、激光辐照和化学镀Ni-P复合表面处理技术,铝材阳极氧化后形成多孔氧化膜,然后浸入含Pb2+的Ni2+/H2PO2-溶液中进行化学镀Ni-P合金,并用YAG脉冲激光器照射,以去除氧化膜。激光照射区进行局部化学沉积Ni-P合金[含9.5%(at)~11.2%(at)P],溶液温度>85℃,Cpb2+为0.3×10-4%-2.4 × 10-4%。分析了…  相似文献   

8.
研究经化学镀镍的聚丙烯腈(PAN)导电纤维(PAN/Ni-P)填充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与导电填料浓度的关系及加入有机钛酸酯偶联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在PAN/Ni-P纤维填充的复合材料中又加入不同量的碳黑,由于碳黑粒子的加入改善了纤维间的接触状态,更有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PVA)能够避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l膜在干燥阶段产生微裂纹,同时也对Al膜的微观结构产生影响.利用XRD、DTA、TGA、FT-IR及N吸附等手段研究掺杂PVA对Al膜的物相组成、热稳定性以及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表面分形性等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400℃煅烧PVA完全排除.与纯Al膜相比,添加PVA的Al膜吸附量较大,比表面积有所增大,但并不随着PVA含量的增多而增加.PVA有利于 Al膜孔径的调整,使孔径分布更狭窄,孔体积也有较大程度的增加.随着 PVA的加入,Al膜的孔表面分形维数降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乙烯醇与Cu^2+的配位反应,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X-ray及DSC等分析探讨了配位反应对PVA的结晶度及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u^2+的配位反应降低了PVA的结晶度,但新化学键的引入使PVA薄膜的抗生物降解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PVF2/PMMA共混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偏光显微镜对完全相容的PVF2/PMMA溶液共混物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VF2的结晶能力和结晶形貌不仅与共混物的组成有关;而且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溶液浓主越低,PVF2的结晶能力越强,结晶形貌越复杂。  相似文献   

12.
冠醚/PVC+TPB固态膜对溶液中Li+输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苯并12-冠-4(B12-C-4)+聚氯乙烯(PVC)+磷酸三丁酯(TBP)固态膜实验考查了各种因素对Li+膜输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膜上冠醚含量,提高内相溶液Li+浓度和渗析温度,降低离子溶剂化作用等可加快离子输送速率,但选择性将受到影响论文对离子膜输送机理进行了讨论Li+与冠醚化合物形成配合物后经膜相扩散输送,阴离子以离子对形式相随输送及H+的反相渗析以保持体系的电中性  相似文献   

13.
铜盐改性PAN的结构与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通过化学反应方法,将铜的硫化物引入到聚丙烯腈的纤维或粉末中,使其具有良好导电性。通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V-I特性以及SEM、XPS、X射线等对导电PAN的微结构和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BAL(2,3-二巯基丙醇)作释放剂,以选择性螯合滴定法测定镀层和镀液中的铋。用EDTA螯合Bi^3+和其他阳离子后,加入BAL分解Bi-EDTA螯合物,释放出的EDTA用Zn^2+标准溶液返滴定。实验表明,各种阳离子都不干扰测定。该法已成功地用于锡铋铈合金镀层和镀液中的铋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BVW系列编辑录像机是索尼公司广播级模拟分量式的。BETACAMBVW录像机一般在省级或较大市级电视台使用较多。下面以BVW-75P为列,就使用中常见的几种故障介绍一下自己的判断方法,以求迅速找出其故障部位,对症下药。BVW型录像机和PVW型录像机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丙二胺四乙酸(PDTA)、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和三乙四胺六乙酸(TTHA)对黑白显影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4种氨羧络合剂后,显影液的稳定性顺序为PDTA>EDTA>DTPA>TTHA;用Pb2+-双硫腙/氯仿反萃取法测定氨羧络合剂的量时发现,络合剂的消耗对显影液稳定性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丽芳  刘适 《包装工程》1996,17(2):10-13
研究经化学镀镍的聚丙烯腈导电纤维填充的高抗冲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与导电填料浓度的导电性与导电填料浓度的关系及加入有机钛酸酯偶联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在PAN/Ni-P纤维填充的复合材料中又加入不同量的碳黑,由于碳黑粒子的加入改善了纤维间的接触状态,更有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18.
硼对HAl77—2铝黄铜组织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静态腐蚀、XRD、ICP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加B、加As、B的HAl77-2铝黄铜的组织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B能提高HAl77-2铝黄铜耐蚀性,尤其是抗选择性腐蚀的能力;B和As联合加入,几乎能完全抑制脱锌腐蚀;并给出了HAl77-2铝黄铜中B的最佳含量。  相似文献   

19.
硼对HAl77-2铝黄铜组织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态腐蚀、XRD、ICP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加B、加As、B的HAl77-2铝黄铜的组织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B能提高HAl77-2铝黄铜耐蚀性,尤其是抗选择性腐蚀的能力;B和As联合加入,几乎能完全抑制脱锌腐蚀;并给出了HAl77-2铝黄铜中B的最佳含量  相似文献   

20.
用光致电流瞬态谱(PITS)方法研究了LECSI-GaAs原生单晶经常规退火和等时快速退火(RTA)深能级缺陷的变化。缺陷EL2(Ec-0.82eV)EL12(Ec-0.79eV)表现出类似的RTA特性,应属于EL2缺陷团簇;缺陷EL6(Ec-0.38eV),EL8(Ec-0.27eV)和EL9(Ec-0.24eV0亦具有相似的RTA特性,属EL6缺陷团簇。实验发现,在热退火中,EL2团簇缺陷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