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城市设计行为准则及方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余柏椿 《城市规划》2003,27(9):45-48
论述了城市设计的重要行为准则 ,即“同为”、“为”和“不为”、“导控”、“大众为本”等准则 ;提出了城市设计的主要行为方式 ,即开展城市设计研究 ,编制城市设计指引 ,聚炼城市设计思想 ,实施城市设计参与 ,落实城市计管理 ,普及城市设计教育  相似文献   

2.
“城市设计”思想虽然古已有之,但将“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则是在1930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MA)上勒·柯布西埃(Le corbusler)提出的“现代城市概念”的影响下,开始强调“城市主体设计”之际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的大部分城市遭战火破坏,急待重建,更新和扩建,“城市形态规划”和“城市设计”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但战后城市设计的哲理发展仍属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城市规划概念的继续。 如果说十八世纪“城市设计”主要考虑的诸如广场、轴线、视线和引进序列等法则至今仍在起影响作用的话,现在需强调的是,以上在今天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功能的需要了。现代“城市设计”更重视着眼于城市发展、城市保护、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形态设计,着眼于不同运动速度、运动系统中的空间视觉感受,乃至人们行为心理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城市设计的沿革及其内涵经历“学科交叉”“多学科渗透”和“学科融贯”的演变过程,在阐述当代城市设计“二次订单设计”的概念后,提出当代城市设计思潮所体现出的多元的设计集群、动态的设计成果和理性的行动计划这三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韩佑燮 《城市规划》2002,26(3):93-95
行政首都建设计划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 ,对韩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韩国 1980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设计的法律 ,1992年进行了一次修改 ,城市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落脚”了。但是韩国的城市设计过分地倾向于“制度” ,而且联系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方法也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5.
薄曦 《城市规划》1990,14(6):23-25
本文将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归结为“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并分别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和使用原则,最后阐述了现代城市设计方法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时下,中国大地上的“城市美化”更确切地说是“城市化妆”运动,风起云涌,城市“广场”之风,“景观大道”之风,席卷大江南北,这种城市“化妆”所带来的问题,已使有识之士为之忧心忡忡,考察一下国际城市设计和建设史,就会发现,西方国家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历过同样的城市化过程和同样的“城市美化”运动,而留下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唐实  徐雷 《规划师》2004,20(9):47-50
管束性城市设计突出“管束性”的原则目标。其“开发管制”职能是通过建立明确的硬性指标体系或弹性指标体系,细化和策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其“设计引导”职能是通过建立软性指标体系,为开发性城市设计提供具体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8.
顾玄渊 《城市建筑》2014,(10):37-39
城市设计在中国目前的规划体制下趋于式微.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空间层次的工作开展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核心都是“空间问题”. “蓝图式”的城市设计对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公共政策论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单个项目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一直未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在中国“管理控制”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难以借鉴国外“开发营造”模式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因而有必要以“空间问题”为导向,将不同层次的空间问题贯穿始终,以便更有效地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空间策略信息,构建适合中国规划体制的一种全过程式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晖  姜丽 《山西建筑》2007,33(26):77-78
以湖南常德市的武陵阁广场为例,基于对湖南常德市的城市历史文脉——“武陵文化”的研究,分析武陵阁广场的建设现状,并提出城市广场设计应注重发掘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根源,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武陵文化”和城市特色,使市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北京规划建设》2007,(3):123-124
城市发展百年大计,城市设计为本。只有认真搞好城市设计,才能避免和克服我国过去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设计建设的“失控”和“建设性破坏”现象的再度发生;只有切实重视与加强城市设计,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城镇的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实现城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Urban design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discussion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cerning urban design ideas and thoughts.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frontier in urban design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field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urban design has undergone several development phases, including traditional urban design, modernist urban design, and green urban design. Considering the new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digitalization as the method and tool,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gital urban design paradigm" as the fourth generation and sums up its five innovative value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design is "multi-scale experiential control on space in the whole chain," and digital urban design has greatly expanded the scale of such kind of experiential contr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ur generations of urban design paradigms are not simply successive, but inherited and partially iterative urban design "paradigm synthesis" under the joint effects of design objectives with difference in similarity,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nd various social demands. Digital urban design possesses not only the social values and design originalities of man-machine dialogues, but also quantitative properties and database outcomes, which can more effectively combine with or even merge into the statutory urban planning system of China. Thereupon,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urban design based on systematical coordination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城市规划》2018,(1):9-19,73
城市设计正在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学术探讨和工程实践热点。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设计思想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城市设计学科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设计已经历了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以数字化为方法工具特征的城市设计发展新趋势,进而提出第四代"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型"的学术主张并概括剖析了其五大创新价值。城市设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多重尺度的全链空间体验性把握",而数字化城市设计极大延伸了这种体验把握的尺度。城市设计四代范型之间并非简单的演替关系,而是在同中有异的设计目标、不同的空间尺度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作用下的传承和部分迭代的城市设计"范型合体"。数字化城市设计不仅拥有人机对话的社会价值和设计创意,而且其拥有的量化属性和数据库成果,可以更有效地结合乃至融合到中国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进而实现城市设计基于系统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各地编制了大量的城市设计,但实效性却普遍较低。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常州案例进行十余年城市设计实践的评估,系统揭示了当下城市设计实施中因制度缺失而带来的困境。同时,部分省市也进行了地方性的城市设计制度构建,但由于存在"重设计、轻管控"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当下城市设计实施困难的状况。作者认为,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对城市设计认识的偏差,城市设计不是设计建筑,而是针对城市形塑过程进行的规划干预。因此,我国的城市设计技术规范化工作需要从"设计导向"转型到"管控导向",并通过与法定规划的多层次衔接、规范化的城市设计成果转译和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程序等,提高城市设计在规划建设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这一概念往往很不确定.我国的城市设计大多以"指导方针"形式出现,用以控制和指导城市的形态建设,但很受规划的制约.另一种城市设计是通过大型示范性工程的建造去整合原有城市环境,并对附近地区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作者称之为"引导性"或"可行的"城市设计,国外不乏其例.作为一种动态概念,城市设计将会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相互融合,甚至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5.
闫芳  韩先亮  郭洁 《山西建筑》2008,34(3):46-47
通过对美国景观设计师玛莎.施沃兹广场景观设计的分析,浅论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从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土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给出明确的思路和定位,探讨合乎"宜人所用"和"宜人所感"、合乎现代城市广场"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阎日松 《山西建筑》2007,33(2):46-47
分析了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广场热”的现象以及在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场设计要求,介绍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2020,(2):20-26
文章从二元思辨的视角探讨了新时期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的转型趋势。伴随存量规划与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设计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运作模式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建设,并由此表现出二元转型的多重工作特点。城市设计在方式演进上逐渐从"设计控制"迈向"设计治理"、在作用途径上从倡导"公共政策"走向重视"产品设计"、在行动转换上从"设计活动"转向"社会动员"、在机制建设上需要"顶层设计"结合"基层创建"的力量推动。基于这4种二维观,文章从"适变"和"应变"两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展望,以及如何更好地动态适应或主动应对变革趋势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史是一个曲折断续、与外界不断交互的片段化发展过程,不具备进行线性思想归纳的可能。本文尝试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争议出发,凝练形成"技术-价值"的思想分化路径。基于该路径,文章辨析了理论和实践中"形体的设计"、"设计的综合"、"设计的控制"、"政策的设计"等四种思潮倾向,并初步总结了思潮流变特征和流变机制。文章试图建立一个思潮演进框架,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设计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19.
城市设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创作活动,“城市设计创作”已成为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大庆市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概念研究为例,分析了城市设计创作活动,从主体、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城市设计创作的基本内容予以讨论,期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设计的深入发展,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已经不局限于研究物质实在层面的"显性"的城市设计,更多的目光也注意到了蕴涵在空间表象之下、内在的"隐性"的城市设计.文章通过对这两种设计观的对比分析,以及实例性分析,探索当今城市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