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指出企业关系管理问题层管理科学范围,从狭小的关系到企业关系,讨论了企业的劳资关系,人群关系和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国权  司前前 《机械设计与制造》2021,365(7):237-240,245
针对复杂产品先部装后总装的装配组织形式,对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关系矩阵模型的直接生成与自动获取进行了研究.根据产品的层次结构信息给出了装配关系矩阵的分层表达方法,依据两待检测零部件间存在的连接关系数,以及存在连接关系的两零件的父级关系,实现了子装配体内部连接关系的"过滤";通过由外至内逐层遍历模型树,以及子装配体内部连接关系的"过滤"方法,能够将产品中子装配体处理为独立的"零件"获取产品的外层装配关系矩阵,并且可以求解出产品中各子装配体的装配关系矩阵,实现装配关系矩阵的分层求解;利用CATIA V5 Automation技术实现了层次性装配关系矩阵的自动获取,提取出了MBD装配信息模型中的装配关系信息与层次结构信息,使装配关系矩阵模型的信息表达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3.
支持虚拟装配的装配约束关系信息动态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虚拟装配规划中装配模型重构对装配约束关系信息的需求,提出了装配约束关系信息动态生成的处理技术.通过分析装配特征及装配特征信息,建立了基于装配特征的装配关系模型.将装配约束关系信息以零件为单位构建零件装配约束关系集,以子装配体内所有零件装配约束关系集为集合元素,构建子装配体装配约束关系集族.通过子装配体装配约束关系集族的"广义并集"与"广义交集"的差运算,获取子装配体与其外部零件之间的装配约束关系信息;通过子装配体或装配体的装配约束关系集族的"广义交运算",并利用装配约束二元关系的传递性,获得零件之间未定义的装配约束关系信息,从而实现装配关系模型信息的动态生成,以支持虚拟装配中装配模型的重构、装配规划和装配仿真.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叙述了门座式起重机变幅和臂架的角度关系。通过数学几何关系量化其关系,并通过实际测量论证了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利用单个协整关系模型对液压仿真系统进行状态监测研究的过程中存在对多种故障状态监测效力不一致的不足,且无法在状态监测下对多组协整关系的存在进行解释,因此基于协整关系空间提出了故障状态与空间投影关系的观点,解释了系统变量多组协整关系的意义,并利用多组协整关系的线性组合模型来改善单个协整关系模型的状态监测效力.通过在液压...  相似文献   

6.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永恒主题,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危机等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失当和恶化的问题。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实际上是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和方法调整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敏捷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建立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敏捷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建立过程中的对策问题。从敏捷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特征及合作关系的定义出发 ,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管理中合作关系的管理过程 ,探讨了合作关系建立过程中的行为对策 ,提出了敏捷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管理过程三阶段模型。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间合作的一对一协商与谈判对策以及一对多拍卖机制 ,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算法与模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西马煤矿地质构造的概况,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构造因素、煤层的埋藏深度与突出的关系、煤的变质程度与突出的关系、煤层厚度及其变化与突出的关系、煤层和煤质特性与突出关系、煤层顶板特征与突出的关系,能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与控制理论,从各工序间的关系着手,提出一种工序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挖掘机器维和工件维工序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关系对、关系链、关系传播链等概念。分析了工序间影响和工序间影响传播行为,揭示了关系传播链的传播规律,总结了关系传播链的优势,给出其表示方法,辨析了关系传播链和关键路径、关键链的异同。分析了关系传播链在调度性能分析、生产系统性能改善等方面的应用场景,给出了工序间影响分析、关键链辨识、瓶颈机器辨识等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用NY1型高压毛细管式粘度计和恩氏粘度计,实测了SR28高精度陀螺马达润滑油的压粘关系和粘温关系;测出了该油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求出了压粘关系、粘温关系及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拟合公式。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1.
阶梯蜗舌蜗壳的降噪分析和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栋  顾建明 《流体机械》2004,32(2):10-12,5
介绍了阶梯蜗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一种排油烟的离心风机运用CFD软件Fluent6.0对常规蜗舌和阶梯蜗舌蜗壳进行了二维流场的数值模拟并作了对比,从而探讨了阶梯蜗舌降噪的机理。最后分别对两种蜗壳的风机进行了噪声和其他性能参数的测量。结果:表明采用阶梯蜗舌蜗壳对于降噪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将前向离心风机原有的直蜗舌结构改进为倾斜蜗舌结构之后,风机噪声已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倾斜蜗舌前向离心风机出口分别配置简易共振消声器和简易阻性消声器,并进行了气动性能和噪声特性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倾斜蜗舌结构的前向离心风机,在出口配置阻性消声器可以继续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是配置共振消声器降噪效果却不理想。对于同一风机,两种降噪措施单独使用时均可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同时使用时,各自的降噪效果却不一定具有预期的迭加性,文中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给离心除尘风机开发与优化设计提供试验基础,对5-51NO4.5A离心风机蜗壳进行去除蜗板、安装蜗板卡槽和焊接收尘箱体等改造,再用两块薄铁板从蜗板卡槽两端插入形成单个孔,孔的位置可变。按是否延长蜗舌、有无纵向肋分为4种情况,加入40目过筛人造石墨粉体,测试了不同转速下各单孔除尘效率。结果表明:转速增加风量同步增加,而粉体浓度下降,各单孔除尘效率多数轻微降低;沿着蜗壳螺旋线,各单孔除尘效率呈有波折的增大趋势;仅延长蜗舌可以提高各单孔除尘效率4%~10%;安装纵向肋,在未延长蜗舌时单孔除尘效率多数轻微降低,延长蜗舌后多数轻微上升。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flow visualization studies and the effect of tongue area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olute casings of centrifugal machines with a swirling flow free from jets and wakes at their inlet. The flow visualization studies by wool tuft mov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volute channel as well as in the exit diffuser and interpreted according to Moore and Kline[1]. Flow separation was observed at high inlet swirl angles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s well as in the exit diffus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volute performance wa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tongue area at low and high inlet swirl angles.  相似文献   

15.
蜗壳内水力损失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蜗壳内水力损失模型的分析,建立了蜗壳内水力损失的数学表达式,指出蜗壳内的水力损失为叶轮出口几何参数及蜗壳喉部面积的函数,其大小受叶轮与蜗壳间匹配关系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面积比原理对建立的数学表达式进行了修正.最后将该数学表达式应用于离心泵整机的优化设计,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侧壁式压水室离心泵的压力脉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压力脉动是引起泵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有效地降低离心泵内压力脉动水平,提出具有特殊结构的侧壁式压水室。为研究其压力脉动特性,采用FLUENT软件对比转数130的侧壁式压水室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并将时域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为频域信号,结果如下:由于叶轮和隔舌的动静干涉作用,侧壁式压水室内压力脉动周期性明显,叶频在由压力脉动诱发的振动中占主导作用;由于隔舌位置及结构的变化,叶轮出口处液流与隔舌的直接冲击、干涉作用减弱,因此侧壁式压水室内隔舌附近监测点处的脉动幅值并未明显地高于其他点。与常规螺旋形压水室相比,侧壁式压水室可以大幅地降低泵内压力脉动水平,因此采用侧壁式压水室可以显著地降低由压力脉动诱发的振动,改善泵的振动性能。  相似文献   

17.
贯流风机流场模拟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STAR-CD对贯流风机内部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贯流风机的流动状态和结构参数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蜗舌间隙、进口角、蜗壳间隙、蜗舌位置角、出口角变化与贯流风机进、出口流速间的关系,从中寻找出结构参数变化对贯流风机流场影响的规律。同时,还将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低比转数高效率蜗壳泵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出一种高效率低比转数 (ns<70 )的蜗壳泵 ,总结了比转数ns=60时的两种试验结果 ,进行了叶轮设计和蜗壳设计的优化 ,并进行了新的试验 ,以揭示叶轮与蜗舌之间的流动干扰。结果表明 ,低比转数蜗壳泵不宜采用常规设计 ,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离心通风机蜗舌及出口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离心通风机的变工况定常流动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蜗壳舌部及出口流场结构的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所对应的风机特性变化实质,指出就蜗壳而言,其小流量工况时的"喉部"挤压现象、大流量时的出口流动漩涡及蜗舌回流现象,是影响风机整体特性及运行工况范围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蜗舌及出口几何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风机的压头及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对单级跨音速离心压缩机具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的圆形截面蜗壳的内部流动进行数值研究, 分析蜗壳内部流动以及蜗壳与扩压器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流动现象和不同工况条件下蜗壳进口周向流动的不均匀性以及两种蜗壳布置形式下各部件的流动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下和大流量下,对称蜗壳的蜗舌附近叶片扩压器通道中出现了回流,发生位置都在叶片扩压器叶片凸面;偏心蜗壳仅在大流量时出现回流现象,蜗舌附近区域内部流动情况略好于对称蜗壳.在非设计流量下,静止部件内部损失均大于设计流量,其中在大流量下尤为明显:扩压器内部损失在静止部件总损失中均占到80%以上,蜗壳内部损失小于20%;小流量下叶片扩压器内部损失所占比例小于大流量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