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使用深水侧向扫描仪研究了砾石和沙组成的大型沉积物波。获得了Canary岛海上海底水道和葡萄牙海上峡谷河口的新数据。简单地回顾了其它地区的数据,包括Laurentian扇的数据重新解释,以便总结这些底形的不同外形和背景。在深水浊流体系的近源为主的分异搬运区的峡谷、水道和水道-叶状体过渡带发现了粗粒沉积物波(sediment waves)。波高范围为1~10米,波长最大到数百米。现代和古代沉积物波场的波分布及稀疏的沉积证据表明,在高密度浊流中发生了粗粒沉积物的原始搬运和沉积,而不是牛顿泥石流。在存在波明显对称和波分裂和再沉积的情况下表明,波形至少部分地受到稍晚的低密度流相的控制。粒度也呈现出对波形的一定影响,例如,在相同波长的情况下,砾石多的波高比沙多的波高要大。因为再沉积或被较晚浊流的覆盖,常常难于识别粗粒沉积物波,而且由于尺度大,在露头中也同样难于识别。  相似文献   

3.
《中外科技情报》2006,(24):27-40
在许多现代浊流体系中已经观察到细粒沉积物波,通常限于漫滩沉积要素。使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沉积物岩心样品(包括海洋钻井平台钻井)、多波束海洋测深、3D地震反射成像(包括埋藏特征)和对溢出河道的浊流的直接测量,对比了6个海底扇体系上发育的沉积物波。这些海底扇实例扩展超过了实际比例的3个级别。沉积物波的存在与否,不简单地是浊流河道。天然堤体系或溢出河道形成波场的浊流的主要起始过程。沉积物岩心和地震反射剖面都记录了波形的上坡移动,在波上升翼沉积的沉积物更粗、更厚。一些波场垂直于河道走向,而且由大的层流所引起,层流的方向受上升流形态的控制,而波场近似平行于河道天然堤是由于局部溢出。在极度弯曲的体系中,沉积物波可以模拟弯曲水体的平面形状。在具有较厚浊流溢流的河道。天然堤体系上形成较大的沉积物波,但是,现有数据表明,在相对薄溢流条件期间能够保持沉积物波。沉积物波中粗粒单元是典型的页状和数厘米厚的薄层状沙,但是从现代和掩埋的体系中观察到了数十厘米厚的砂层。目前从沉积物波中沉积物的油气生产表明,识别地面露头和井筒中的这种漫滩的开发标准特别重要,其标准波的波长通常超过露头尺度和波高,它的减少是埋藏期间的结果,可能太隐蔽以至于识别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坳陷期湖盆底形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青山口组三段-嫩江组一段划分为青三层序、姚家层序和嫩一层序。在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经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对西部斜坡区湖盆底形特征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斜坡区坳陷期湖盆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受控于盆地的差异沉降以及沉积物供给速率,随着大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湖盆坡折越来越不明显;而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对盆地的充填序列和沉积格局有着重要影响。其中,青三层序坡折带发育明显,湖盆表现为深水坳陷沉积;姚家层序坡折发育不明显,表现为宽浅氧化湖盆;嫩一层序湖盆底形平缓,受湖侵影响,表现为广阔深水湖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稳定湖泛泥岩厚度印模、层序地层充填形态、沉积微相组合反演古地形以及可容空间(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之间的关系分析等4个方面,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湖盆底形形态以及湖岸线的变迁演化轨迹。根据延长期湖盆的缓坡边缘(陕北地区)和陡坡边缘(陇东地区)两个基本背景条件以及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地层结构模式、层序充填模式、沉积速率及堆积厚度模式等特征,讨论了湖泊底形与各种沉积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了延长期湖盆底形演化与岩性油藏发育区带之间的必然联系。认为湖盆底形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和储集砂体的散布样式及发育规模。延长期深水湖盆边缘发育的高陡坡度坡折带以及深水地区,是优质岩性油藏密集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王志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Z1):144-150,163,174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作为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系,在全球大陆边缘广泛分布。鉴于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意义,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利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海底多波束地形地貌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识别了白云深水区大型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其分布面积逾10000km2,具有典型块体搬运的结构单元和沉积构造特征,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探讨MTDs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相关性,分析了水合物的分解机理及其对海底沉积地层的强度产生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海底地质力学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海底斜坡是否稳定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北侧的海底峡谷为南侧大型MTDs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源保障,区内水合物的分解对海底MTDs的发育具有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储油罐罐底可能存在含蜡较多的硬质沉积物,导致现有热油循环热洗法已无法满足处理要求。为了有效处理原油储运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沉积物,实现罐底沉积物在线外输和资源化,以某储油罐内底部长期被挤压密实的沉积物为处理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以清蜡剂种类、清蜡剂含量、试验温度为变量,通过投加清蜡剂、水浴控温、静置或搅拌的方式对沉积物进行处理,以沉积物的饱和溶解量、溶解速率为考核指标,观察不同清蜡体系对含油沉积物的溶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清蜡剂在相同温度及配比的清蜡剂/原油清蜡体系中,溶解速率和饱和溶解量均最大。温度越高及清蜡剂占比越高,清蜡剂/原油体系对沉积物的溶解速率越大,但温度对饱和溶解量的影响不大,动态条件下的溶解速率比静态明显提高。从现场实际情况、处理效果及经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量,动态条件下,采用5 mL清蜡剂4#+95 mL原油清蜡体系,热洗温度55℃为最佳参数,溶解速率为0.078 9 g/min,其结果为储油罐罐底沉积物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南部拗陷期湖盆底形演化及充填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三段—嫩江组一段划分为青三层序、姚家层序和嫩一层序。基于地层等时格架,应用回剥法经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对松辽盆地南部湖盆底形特征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拗陷期湖盆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受控于盆地的差异沉降以及沉积物供给速率,随着大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湖盆坡折越来越不明显;而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对盆地的充填序列和沉积格局有重要影响。其中,青三层序坡折带发育明显,湖盆表现为深水拗陷沉积;姚家层序坡折发育不明显,表现为宽浅氧化湖盆;嫩一层序湖盆底形平缓,受湖侵影响,表现为广阔深水湖盆。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大庆长垣杏树岗油田杏六区东部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三元复合驱层段的水淹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垂向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渗透率相对变化率的计算,并结合含油饱和度测试数据,在单砂体级别内对具有相似渗流能力的渗流单元及其组合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定量化计算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的水淹程度。分流河道内共识别出5种细粒沉积类型和3种渗流单元组合类型。通过对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水淹特征的认识可为后期剩余油挖潜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塔河油田TK7226井区钻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利用地质学、地震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TK7226井区开展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为主要的储集砂体,属于中孔-中渗储层,断裂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分析河道砂岩性油藏与断层的关系,认为其具有垂向调整、侧向运移、断裂控藏的成藏特征,并总结出河道砂含油气判别的3种方法,在开发实践中效果显著,对同区及同类河道砂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杏六区东部特高含水阶段单砂体内的水淹规律,确定小井距、密井网生产条件下剩余油的形成机理,在对取心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密集取样点的物性及含油性测试资料,通过计算渗透率相对变化率得到具有不同渗流特征的流动单元,具有一定厚度且相对均质的流动单元可作为单砂体内的渗流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流河道成因的单砂体内发育单一渗流段、2个渗流段、多个渗流段3种类型,其中强水淹段的厚度百分比在发育单一渗流段类型的单砂体内最高,在发育多个渗流段类型的单砂体上部最低。该比值在单一渗流段内随渗流段厚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在2个及多个渗流段类型的单砂体下部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荆江马羊洲支汊干河庆表面的底形测量和浅层(深度小于2m)层理特征研究表明,灾个以年为周期季节性过水的分汊河道河床上的沙纹一般披覆在大沙波表面而形成次级沙纹,波沙属中型的强三维舌形、新月形以及二维线状、沙波弯曲度、波长及波高由两岸向河道中心增加。根据底莆和地形可进一步将河床划分为13个二级河流地貌单位。洪汛期与退水期形成的层理规模明显不同。不足2m厚的层理序列揭示了一个完整的退水过程。干涸的河床为研究现代沉积提供了条件。图3表2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流体包裹体技术及油气成藏储层示踪技术,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充注期次、碳同位素序列局部倒转的成因及纵横向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超压带内天然气皆为热成因煤型气,其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局部倒转是多期次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所致;高温超压带内存在4期流体充注,前2期为成熟—高成熟烷烃气,后2期为高—过成熟烷烃气和无机成因CO2,且高—过成熟天然气充注期早于无机成因CO2;底辟活动影响强度差异及天然气运移通道类型和发育方式不同,是形成不同地区高温高压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底辟多期活动和超压带周期性愈合导致D1-1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D13-1区高温高压带内、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江55区块属于高孔、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平均砂岩厚度3.2m。经统计,主力油层组SⅡ+Ⅲ2砂岩发育井点大多落在地震振幅属性平面图的中、弱振幅区域。针对疏松薄互砂岩储层中、弱振幅地震响应的特点,从褶积模型理论出发,分析了地震振幅本质,多方面探讨了该区振幅异常形成的原因,并对弱振幅河道砂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中深层高温高压领域勘探潜力巨大,但受热流体、裂隙、浅层气屏蔽等多因素影响,该领域的地震资料出现了大片模糊区,模糊区成像问题严重制约了该领域勘探获得突破。为解决中央底辟带中深层模糊区成像问题,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底辟结构特征,认为该地区底辟构造具有下部泥底辟和上部流体底辟的双元结构;基于底辟模糊区本质认识,开展了地震模糊区成因机理研究,划分了模糊区地震资料干扰波类型,分析了热流体、裂隙、浅层气屏蔽等因素对模糊区成像的影响及贡献,明确了影响模糊区成像的主控因素,提出了改善地震成像的具体对策,为后续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提供了指导依据,对推动这一领域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