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及其复配对模拟水中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单一缓蚀剂钨酸钠时,对碳钢具有缓蚀效果的最佳浓度为100mg/L.相同浓度下的钨酸钠复配(98mg/L钨酸钠+2mg/L锌盐)对碳钢的缓蚀效果明显增强且具有缓蚀协同效应.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钨酸钠及钨锌复配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机理是阳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表面张力测定法、腐蚀速率快速评定仪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曲线法,研究了在高氯离子的水溶液和减三油经催化裂化后的产品油溶液形成的混合液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A106B钢的缓蚀行为,并采用扫描电镜法分析缓蚀前后碳钢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油水混合液中SDDTC在质量浓度为0.75g/L时具有最佳缓蚀效果,缓蚀效率大于85%;与不同质量浓度丙炔醇复配后均比单独使用SDDTC效果更好,丙炔醇质量浓度为0.2g/L时效果最佳,缓蚀效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3.
以油酸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甲苯作溶剂,采用微溶剂法经过酰胺化和成环反应合成咪唑啉缓蚀剂(1),又通过与氯化苄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2),改善了水溶性.使用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法对缓蚀剂产品进行评价.并研究了缓蚀剂与KI复配后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缓蚀效果随缓蚀剂浓度增加而增强,咪唑啉季铵盐的缓蚀性优于未季铵化的咪唑啉,缓蚀剂与KI复配后的缓蚀效果明显增强.极化曲线法标明咪唑啉季饺盐质量浓度为250mg/L,参与复配KI质量浓度为150mg/L时,其在20℃的1mol/L H2SO4腐蚀环境中的缓蚀率可达到98.2%.  相似文献   

4.
植酸和钼酸钠自组装膜对铜表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植酸和钼酸钠单一配方及其复配自组装膜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对铜基底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植酸与钼酸钠单一配方对铜基底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因植酸分子的刚性结构,使自组装膜中含有缺陷,与钼酸钠复配自组装膜后,表面覆盖度明显增加,膜质量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对铜基底的缓蚀效率。  相似文献   

5.
运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分别制备了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简称A)和双邻香兰素缩邻苯二胺(简称B)两种席夫碱缓蚀膜。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席夫碱自组装单分子层膜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行为。在25 ℃下,席夫碱A溶液浓度为10 mmol/L,组装时间为4 h时缓蚀效果最佳,席夫碱B溶液浓度为15 mmol/L,组装时间为6 h时缓蚀效果最佳,A、B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4.06%和96.62%。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剂对铜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且缓蚀效果B>A。  相似文献   

6.
用开路电位测试、Tafel极化曲线测试和失重法研究了模拟海水中钨酸钠对AZ31镁合金的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钨酸钠浓度为0.03 mol/L时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为60%.钨酸钠通过与镁合金腐蚀产物共同成膜而起到保护作用.将钨酸钠与有机型缓蚀剂六次甲基四胺进行复配,其缓蚀性能仍主要由钨酸钠决定,缓蚀性能没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绿色水处理缓蚀剂聚天冬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聚天冬氨酸具有高生物可降解性,是一种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综述了近年来聚天冬氨酸作为水处理缓蚀剂的研究进展;探索了其对碳钢、铜及铜合金在不同体系中的缓蚀效果;指出了复配聚天冬氨酸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应.复配聚天冬氨酸可作为今后绿色水处理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和失重实验,研究了氨荒酸盐对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并与相应胺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氨荒酸盐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模拟水中B30铜镍合金耐蚀性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模拟水介质的pH在7~9之间,随着pH值的增大,B30铜镍合金的耐蚀性能增加;pH大于9时,B30铜镍合金的耐蚀性能又随pH的增大而降低.模拟水介质的温度升高,氯离子或硫离子浓度的增加,都会使B30铜镍合金的耐蚀性能降低.在模拟水中加入绿色水处理缓蚀剂复配聚天冬氨酸40 mg/L时,对B30铜镍合金具有明显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B10铜镍合金作为海上风力发电机集中冷却系统的管道材料,采用含少量无水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的乙二醇水溶液作为模拟冷却液,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B10铜镍合金在模拟冷却液中的腐蚀行为,考察了HJ-20-2气相缓蚀剂和苯甲酸钠复配对B10铜镍合金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两者的复配使用对B10铜镍合金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缓蚀效率最高可达83.23%.  相似文献   

11.
基于铬(Ⅵ)对荧光试剂罗红霉素的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微量铬(Ⅵ)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为6.1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64.0 nm和393.0 nm,罗红霉素质量浓度为0.13g/L的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与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Ⅵ)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10×10^6-1.12×10^-3)mol/L,检出限为1.87×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6%(n=11),加标回收率为95.8%-98.9%.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铬(Ⅵ)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船舶用低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浸泡时间和氯离子浓度对低合金钢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氯离子浓度从10^-5 mol/L增加到10^-1 mol/L,低合金钢的腐蚀速率从3.2×10^-6 mA/cm^2增加到1.1×10^-5 mA/cm^2,显著增加了低合金钢的腐蚀速率;此外随着浸泡时间从1d增加到30d,低合金钢在模拟海水中的电荷转移电阻有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渐渐稳定的趋势,第三天时电荷转移电阻达到最大的800Ω。  相似文献   

13.
在pH 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同时对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5.0×10^-6mol/L-1.0×10^-7mol/L,检出限3×10^-7mol/L.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合成了"D-π-A"绿色发光化合物,2,2-二氰基甲叉-3-氰基-4-(N,N-二乙氨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2,5-二氢呋喃,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它的结构并测试了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光谱性质。化合物在氯仿中(1×10-4mol/L)的最大波长吸收峰(λmax)位于535 nm处。在530 nm激发波长的激发下,该化合物显示出很强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81 nm(氯仿中)处。随着化合物(氯仿中)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强,但浓度增加至1×10-3mol/L时,出现猝灭现象。溶剂极性也对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产生影响,随着溶剂极性增大,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且荧光强度增强,从558 nm(苯中)红移到623 nm(丙酮中)。  相似文献   

15.
基于Al(Ⅲ)对荧光试剂土霉素的荧光增强,建立了测定微量Al(Ⅲ)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4.4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426.0nm和496.0nm,土霉素荧光强度与Al(Ⅲ)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Al(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0×10^-6-3.00×^10^-4)mol/L,检出限为1.21×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用于样品中微量Al(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碳电极对甲氧氯普胺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甲氧氯普胺的流动注射计时电流法与印刷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碳电极显著降低了甲氧氯普胺的氧化峰电位,提高了氧化峰电流.测定甲氧氯普胺的线性范围为8.04×10^-5-1.0×10^-3mol/L,检出限为5.0×10^-5mol/L(S/N=3);1.0×10^-4mol/L的甲氧氯普胺测定的RSD为3.0%(n=9).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药片中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铬(VI)对荧光试剂头孢拉定(CEFC)的荧光熄灭,建立了测定铬(VI)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3.0的盐酸介质中,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350nm和431nm及CEPC加入量为0.400g/L等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F护与铬(VI)的浓度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VI)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10^-6-4.0×10^-4mol/L,检出限为8.3×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此分析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铬(VI)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在无荧光性的铈(Ⅳ)体系中加入抗坏血酸后生成有特征荧光的铈(Ⅲ)离子,体系中再加入一定浓度的甲醛溶液后,新体系的荧光性得到更大强度的增敏.据此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痕量铈(Ⅳ)离子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铈(Ⅳ)离子浓度在1×10^-6mol/L~1×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2×10^-6mol/L.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椰壳粉末活性炭(PAC)为载体,钛酸丁酯和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光催化剂(TiO2/AC),并研究其降解模拟废水中微量污染物卡马西平的效果。结果表明:TiO2/AC对卡马西平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粉末二氧化钛(TiO2)和活性炭,TiO2/AC对卡马西平的去除率是TiO2的1.7倍。当卡马西平初始浓度为10mg/L时,TiO2/AC的投加量为500mg/L、TiO2的负载量为11.2%、反应pH值为7时,卡马西平去除率达到90.6%。TiO2/AC对不同初始浓度卡马西平溶液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二级反应常数与浓度成反比。利用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可得出表观吸附平衡常数Ka=9.215×10^3 L/mol,表面反应速率常数Kr=3.678×10^-6 mol/(L·min),微波辐照是实现催化剂再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含赖氨酸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在制备好的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玻碳电极上聚合聚赖氨酸薄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法研究对甲基苯酚在聚赖氨酸/二氧化钛-壳聚糖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聚赖氨酸/二氧化钛-壳聚糖修饰电极对对甲基苯酚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对甲基苯酚的浓度在6.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5.0×10^-7mol/L.该复合修饰电极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对甲基苯酚的含量测定及环境水体中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