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实施赋予了检察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目前对检察官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监督机制仍不完善。本文从实务出发,以认罪认罚案件检察内部监督机制的价值及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当前认罪认罚案件检察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认罪认罚案件检察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9):40-42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制度",审查逮捕作为案件进入检察阶段的第一道关卡,应严格把握证据标准,加强检察引导侦查,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捕后继续侦查建议作为引导侦查机制,能够增强公安的证据意识,及时引导固定证据,为顺利起诉、审判打好基础。应通过建立公检、捕诉衔接等机制,解决该制度在适用中存在说理性不高、公安消极对待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8):148-149
站车交接案件是铁路部门多发的一种案件之一,具有明显的铁路特色,由于列车环境相对复杂,且警力布置相对有限,往往存在取证难、证据质量不高的情况;同时,由于各地区在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情况下会因不予立案造成案件流失问题。如何突破站车交接案件涉及范围广、程序复杂的现实问题,是检察机关实现有效"前端监督"的重点任务。本文尝试提出构建站车交接检察前终结诉讼案件一体化跟踪监督机制,通过完善动态监督数据库、打造检警一体化监督平台等方式和途径,加强对站车交接检察前终结诉讼案件的跟踪监督,有效防止案件流失问题,凝聚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合力,创设出辖区稳定的站车秩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作为检察系统四大检察监督职能之一的民事检察,其力度一直处于需强化的状态。目前,在民事检察业务中,民事诉讼监督类型又是主要业务。作为检察系统办案主力军的基层检察院,是受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的主要窗口,较之法律规定的民事办案规范,实务中因为案件数量大、种类复杂、办案队伍人数不足等等原因,在案件办理中会涌现一些实践操作问题,尤其是在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些实务问题,对于规范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办理、提高民事监督的司法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6)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以完善检察监督体系为目标的检察改革大趋势下,推进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模式是破解侦查活动监督难题,规范侦查行为,提高检察监督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0)
美国的历史、政体和文化造就了其特殊的检察运行机制。论文分析了美国检察权的特性、刑事诉讼基本程序、检察机制运行的特殊性,指出了对我国检察机制改革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
《民事诉讼法》让审判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有法可依,为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人民检察院注入一剂强心针,《监督规则》再进一步规定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监督范围、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2013年,全国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案件大幅度上升,监督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成绩的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正>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前身是天津市大港区人民检察院。作为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的派出机构,现有干警105人,内设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侦查监督科、公诉科、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监所检察科、控告申诉检察科、民事行政检察科、检察技术科、预防科、法警队、案件管理办公室、检察委员会办公室13个业务部门和办公室、政治处、监察科、行政科、规范化办公室5个综合部门。多年来,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在滨海新区区委、市检察院的领导下,以科学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5)
剥夺犯罪者的生命是最为严重的刑罚,因而作出死刑判决应当是万分慎重的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将死刑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进行区别规定,而是统一适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体现不出我国对死刑判决的审慎态度。在域外各国大幅减少死刑适用甚至废除死刑的背景之下,我国也应当对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予以精细完善,如区分死刑案件定罪与量刑程序证明标准、设置死刑案件证明标准配套机制等,对死刑判决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逐渐减少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7)
我国民事诉讼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法院较少依职权进行调查取证,所以有些案件当事人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非诚信的诉讼行为,骗取法院作出对其有利的裁判文书,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进一步强化检察院对法院民事诉讼活动的检察以及监督力度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呼声。如何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更好的综合运用检察监督方式,解决非诚信诉讼行为成为了本文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