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4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
边防  吕斌 《城市规划》2019,43(11):81-89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客观诉求开始逐渐多元化、复杂化和碎片化,我国城市社区在提升环境空间、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过程中,社区治理需要进行创新调整来应对转型期的挑战。本文通过治理的视角,构建了社区治理参与机制的4个重要维度,即参与主体、社区管理和组织方式、相关政策法规及资源分配和管理作为理论框架来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的参与机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主要参与主体未明确、过度行政化、相关法律法规未健全和资金管理机制未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多元参与式社区治理的机制决策和行为框架,即通过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组织方式的多元化和参与途径的多元化提高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的针对性和效率,为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框架指引。  相似文献   

3.
试论市长治理城市的整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长在治理城市的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意识是市长治理城市的出发点,是深入认识城市的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基础,提出整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及遵循的若干原则,并说明整体意识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89-93
在经济深化改革及中国走向世界的背景下,现代化城市治理需要法治的保障,尤其需要商事法治的保障。商事法治定位于保护商人的商业判断及交易者的营利行为,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设现代型的商业制度宜居型城市,既需要在城市各治理主体间进行科学的权力配置,还需优化当前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使法治真正成为城市经济治理中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5)
近年来,城市中的社区养老服务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但大部分养老社区还处于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资源募集面较窄、经费短缺、服务内容单调、社区能动性差等问题,养老社区的自治能力普遍低下。本文以养老社区为核心,纳入组织自主性的观点,进行养老社区与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及研究机构的网络互动关系研究,探索养老社区自主能力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1-4
城市社区并非孑然独立,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的"寄居"之所,充满了人与各类空间的互动。人塑造空间,亦被空间塑造。城市社区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斐伏尔和哈维的空间理论,在批判资本丑恶面的同时,也隐含地赞扬了资本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功绩;从空间角度重新审视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矛盾,由此进行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策略,使人可以在社区中"诗意地栖居",促进人的精神和物质的同步发展,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未来社区”是浙江省政府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这是继“智慧社区”之后,对城市规划、社区建设和治理模式的又一次创新。本文对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总结了五种未来社区建设和治理模式的特点,并在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对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学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关系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理解法治意识的科学内涵出发,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明确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学校为研究阵地,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几点合理建议,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3):127-128
创新社会的法治路径,这是开展依法治国,推动社会治理活动法治化的必然选择。本文笔者就从塑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扩大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活动的权利、社会治理立法之科学规划、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大力实施依法行政,建立法治的政府等途径,论述创新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