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9,(5)
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会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漏,使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基于此,本文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作为研究对象,对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立法部门需要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内容、丰富司法救济方式、完善刑法中犯罪主体的范围,从而提升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公正性及权威性,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227-228
本文分析了当前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对策,为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公民个人信息受我国刑法保护,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中进行信息的浏览会留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会造成公民财产损失,也对公民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内容,分析了当前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对于个人信息而言,法律的属性和范围将决定信息的受保护程度,经过我国《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基于此,本文从我国个人信息法保护现状出发,分析在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措施中通过明确个人信息法、增设非法持有个人信息罪以及明确惩罚程度等方案,借助对我国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措施探讨,以期为我国个人信息法完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互联网环境带来的现实难题急切需要司法界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进行重新界定完善。因此,本文以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司法实务处理局限性为入手点,结合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法律性质及价值基础,对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维护法律的完善确立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6)
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分为三种类别,即安全性信息、识别性信息及关键性信息,分别受不同模式的刑法保障。在我国刑法中,公民的识别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一旦被侵犯,就可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关键性信息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所以受刑法中"隐私权"的保障。法益是法律保护的利益,是刑法核心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刑法需要划分出合理科学的区域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形成整体并有规模的体系,填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漏洞,确定科学合理的刑事判定标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人权的保护。在我国刑法中多处体现的是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但是公民个人的信息却在此之外。本文对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主体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
近几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态势严重,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现状介绍以及立法沿革的梳理,知晓了本罪的案件数量增长状态以及增设本罪的由来。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司法实践中以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应进行范围限制,死者的信息不应属于保护范围。对批量个人信息数量认定采取推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针对本罪行为方式的非法利用、使用以及非职务的收集行为,应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如何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刑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司法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但在"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力属性方面仍旧不够明确,进而导致刑法保护思路相对模糊。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司法解释限制较大,立法和司法并不在统一的出发点上,进而导致分歧的出现。本文主要就"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力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