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5)
人际差异要求平等正义理论在探求"什么要平等"(平等的内容)之前,回答"为什么要平等"(平等的根据),后者对确认现代世界不公正的经济不平等及其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由阿马蒂亚·森明确提出却未能坚持到底的平等内容与根据之区分,在罗尔斯处的可能线索是作为平等根据的"人的特征",并可进一步明晰为康德意义上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即"作为目的自身的人性"。作为社会正义价值的平等,就是要尊重人性,摒弃一切偶然因素而把每一个人都当作目的自身来平等对待,不但有关首要善品与资源等客观方面的平等分配正义如此,而且对于个人将客观条件转化为自身福利的能力等主观差异方面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
在当代正义理论中,应得正义观是平等正义观最重要的批评者和挑战者。罗尔斯认为应得主要反映的是道德价值,并利用"道德价值与分配份额无关"来反对应得在分配正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无知之幕"的道德理由、差别原则的融贯性问题以及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整个正义原则中的独特地位,可以看出,应得作为先于正义原则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已经被罗尔斯所接受并运用于正义原则的道德推理之中。应得与分配正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4)
正义指一般意义上的相当和正当,正义包括全部美德和完好的道德行为模式,后来正义逐渐与平等、慈善区分开来。罗尔斯指出正义的主体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和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的分配方式,罗尔斯正义论对当代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经济正义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正义的价值取向。从经济正义理念、经济制度正义、经济行为正义、代际经济正义、生态环境正义、全球经济正义六个维度建构新时代中国经济正义框架,并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框架进行定性检验。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经济正义理念明显得到改善,正义追求不断提高;经济制度正义明显提高,但其程序正义略显不足;生产与分配正义较高,但交换与消费正义明显不足;代际经济正义有所提高,但"代际储存率"严重缺失;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义务、生态环境权益的平等与公正、生态资源的分配正义三者之间存在严重失衡;全球经济正义明显得到彰显,但仍任重道远。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经济正义框架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平等、公平及正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义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正义观。围绕着实践的主体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基于个体自由、社会平等以及历史进步的实践正义观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针对罗尔斯提出正义理论属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见解,批评者表示,罗尔斯是康德主义者,康德道德理性学说冲突于理性选择理论的理性人假设。罗尔斯在康德的道德人观念基础上构建一套细致的正义原则证明程序。他的两个基本理念"自由平等的道德人"理念和"社会合作体系的社会"理念,与理性选择理论倡导的理念截然不同。后者将社会视为基于个人理性的竞争性协调体系,生活于其中的理性人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的。通过考察可知,罗尔斯提出的是一种双重理性假设,它既源于康德道德哲学,又超越康德道德哲学。单从理性选择视角批评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辩护逻辑有失偏颇。罗尔斯描绘了这样一个良序社会,正义感是生活于其中成员的首要美德;公平正义是自由平等且通情达理者的理性选择。罗尔斯晚年对公共理性的推崇,改变了其早期对个人理性的偏好,其公共理性观念是"通情达理的人"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巨型"特征也愈加明显,人与空间的矛盾、空间与空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城市空间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使得在对空间的分配和使用时会体现出一定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矛盾,当矛盾愈加突出之时,对于城市利益的划分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实际需求,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空间资源的安排要更加公正、合理。社会正义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目标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保证在城市之中被边缘化的群体获得对于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获得更多的机会来缩小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差距。然而,实现社会正义在现实生活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文章从城市规划的视角下来探讨实现社会正义即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乡村教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从关系正义的视角,目前社会资源在城乡教师之间的配置情况是有失公平正义的。研究在辨证地分析乡村教师、乡村教育和乡村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搭建一条清晰的基础性文化资源均等——发展机会相当——社会物质资源平等占有的教师社会资源正义分配框架,通过让乡村教师体会到被尊重的职业获得感,建立竞争性的乡村教师动态补充机制,鼓励乡村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决策者和参与人,还乡村教师文化自主权,实施城乡教师工资差异分配机制等有力举措,帮助乡村教师重建尊严、主体、权利、角色和职业地位。通过关系调节,使乡村教师占有社会资源达到一种相对正义的状态,吸引更多的仁人志士扎根乡村大地,激励乡村教师坚守乡村积极奉献,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平等意识越来越强,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公平的教育。学校课堂是实现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学是实现教育的主要手段,得到公平的教学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基本保障。文章在罗尔斯"正义论"的基础上,分析课堂教学公平的基本原则,从性别、文化、资源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成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不容忽视的责任。法国从政策法规层面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公平正义提供了引导与支持,进而保障了公民的平等权益以及公众的决策参与权。从分配正义与程序正义2个角度分析法国的相关政策法规是如何保障公民景观权益的平等,并使公众参与模式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以及在这样的政策氛围下,风景园林学科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中是如何体现自身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