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0):45-46
刑事和解制度是刑事案件处理的一种革新,不仅能快速解决公诉案中的一般矛盾与冲突,提升诉讼处理时效,更能及时保护受害人权益并为被告争取最宽大处理结果等多重价值,因此产生较多的社会综合效益。但刑事和解制度又对司法部门的司法处理能力和司法公正存在严重依赖关系,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具有隐忧,影响公平与正义。本文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深度解析刑事和解制度的现代价值并分析其现实隐忧,探索可行性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0)
新时期,我国的刑事案件整体数量正在逐渐降低。运用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尤其是在轻伤案件中,若当事双方能够自愿和解,则对于双方当事人、司法单位以及全社会都会产生较正面影响。部分轻伤刑事案件运用和解制度实现向过失犯罪转型。新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司法部门对于刑事和解制度会制定更多细则,以规范刑事和解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文章在分析了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规定基础上,研究了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包括:有利于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司法机关提高效率。并思考了新时期运用刑事和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了未来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有关当事人和解的诉讼案件,刑事诉讼法有明确规定,其内容包括和解程序以及处理方式、启动条件、适用范围等等,这是检察机关工作环节的制度和法律方面的依据。刑事和解制度为案件处理效果的提高、司法实践的规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刑事和解能否适用于死刑案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问题,目前我国的刑事和解仅适用于对社会危害较轻的案件。我国坚持少杀、反对多杀错杀的死刑政策,将刑事和解制度适用于死刑案件符合我国的刑事政策。因此,将和解的范围扩张至"侵犯私法益的重罪案件"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43-44
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可以让司法资源得到有效节约,可以让司法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首先对刑事和解制度作出阐述,然后对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策略,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三种模式,刑事和解制度促进了私力合作模式的形成。此种模式中刑事诉讼的中心为加害人和被害人,促使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犯罪之间界限的打破,冲击了传统刑事诉讼理论。刑事和解将成为特别存在的程序类型。本文主要针对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兴起进行分析,并对司法模式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公诉案件,既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未成年人。各地司法机关在探索未成年人案件刑事和解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探索尚缺乏必要关注。本文认为,在未成年人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应确立“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刑法第277条规定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条件。但对于环境犯罪适用刑事和解并无规定,现行刑法设立环境犯罪是站在生态中心论上,以环保为出发点,针对环境犯罪的特点,在法律范围内和环境犯罪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6):37-38
加强对特别程序的检察监督,保证特别程序顺利运行,是检察机关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刑事和解在公诉案件中的引入,将使检察机关的权力与职责面临重大调整,将对检察监督提出全新的挑战。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其内容包括案件是否符合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真诚悔罪,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和解协议是否合法等。监督方式包括不批准逮捕、决定不起诉、提出量刑建议、提起抗诉等。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监督应以刑事和解协议为中心;二是监督不应损害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三是实现监督职能与诉讼职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5):193-194
发端于西方的刑事和解制度,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传统刑事司法理论实践效果的巨大失败而复兴。在今日中国,"刑事和解"的出现仍属新鲜事物,其必然会经历一个从了解到反思的成长过程。文章从法基本理论角度出发,论述刑事和解制度内涵,合理性构建方案,并延伸对我国刑事诉讼体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