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5)
手机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受高额利润的诱导,一些盗版软件严重侵害了软件开发者的知识产权。这种恶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在手机App领域非常多见,App面临的法律风险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国APP知识产权目前还存在开发者维权意识淡薄、侵权成本低、侵权界定复杂等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立法分析,文章提出了针对不同侵权行为的应对方式,以期解决APP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
视频聚合平台经营者的法律角色判定决定其侵权责任的认定。判断视频聚合平台经营者是网络搜索及链接服务提供者还是网络内容提供者,应在现有著作权法律框架下,在个案中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278-279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刻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隐私侵权问题尤为突出,微博凭借其内容简练,传播广,发布快,数量多,现场性以及跟随功能等特点,成为备受广大网友关注和欢迎的信息交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以微博形式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进而分析责任主体以及责任承担,探讨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之构成、网络隐私侵权行为违法性之阻却及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以微博形式侵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Web 2.0产品模式的推进下,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技术被广泛使用,用户创造内容所造成的著作权问题日益浮现于大众眼前。用户创造内容的合法性界定仍然是法律上的灰色地带。本文从探讨用户创造内容的概念、分类从而论述用户创造内容构成侵权的各种可能。再而讨论用户创造内容目前面临的法律适用问题从而提出在著作权法修法的背景下的建议,如建立默示许可制度,引入转换性使用规则以扩大合理使用制度范围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2)
环境侵权是重要的特殊侵权责任类型,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应从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出发,寻找到环境侵权责任法律适用的思路。厘清《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范的关系,进而建立起环境侵权责任法律的适用原则,环境侵权中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其中,一是无过错责任不具有法律责任本来的含义,而只具有回复权利的性质。二是举证责任倒置实质上表现为原告(受害人)举证责任的减轻,被告(加害人)举证责任的加重。当然,在研究环境侵权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抗辩事由及明确环境侵权损害的赔偿方式和赔偿范围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0)
人工智能的一鸣惊人,不仅带来了上至高精尖技术、下至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变革,同时也给现有的法律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侵权责任问题是否还能适用传统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正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0):167-168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儿童教育APP在培养儿童音乐兴趣,基本乐理知识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市场上儿童歌曲类APP呈现过载、杂乱等现象,适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使用的优质APP较少。文章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指导下,进行APP需求分析、资源设计、功能设计和视觉设计,基于APP Inventor技术开发一个适合儿童使用的歌曲集APP—"童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传播,网络作品应运而生,因网络作品版权侵权产生的纠纷也急剧增加。《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侵权行为理论的成熟。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在认定一行为是否对网络作品构成侵权及侵权赔偿数额的主张及维权方式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难题。这些难题不单单来自法律的层面上,更多的来自技术层次方面。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已经经历了30多个年头了。在过去的30多年里,网络技术得到空前广泛的普及。我国的网络作品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的过程。同时网络作品版权侵权也如影随形的大量存在着。网络作品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健全,这些法律制度在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缺陷。本文希望能找到一些更适合中国网络作品版权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1)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应当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在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虽然支持者以法律主体范围扩张、其产生的智力成果等理由予以支持,但个人认为,其显著的工具性特征、不符合法律主体的相关条件以及难以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后果等,使其难以成为法律主体。除此以外,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我们既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又不能阻碍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
在建国之初我国就对商标设立了直接侵权的制度,但对商标间接侵权的制度寥寥无几,少有的一些制度也只是在特定的学术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侵权问题泛滥,商标间接侵权是当前知识产权领域最棘手的问题。本文以商标间接侵权为研究对象,对商标间接侵权进行相关介绍,试析商标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分析当前我国商标间接侵权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商标间接侵权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