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4)
我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迄今已经两年有余,作为未来"民法典"的总则篇,将深刻地影响民事法律体系的构建,对其他更为具体的法律制度发挥引导作用。现行的破产法律制度与《民法总则》存在若干抵牾,在自然人破产、特别法人破产等方面都与《民法总则》无法实现逻辑的一致性。面对这些挑战,本文阐明了《民法总则》带给破产法挑战的具体内容,并探索了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1)
从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化历程中,也可以看出西方法学家对于一些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以及概念的认识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法学派中关于法律道德性观点也在发生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也在推动着自然法学派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民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每一个人的生命以及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规定、规范、平衡以及调节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本文从法律的一部分——民法制度进行剖析,针对民法制度中所包涵的民法精神开展具体的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207-208
王人博先生在《法的中国性》一书对于法律及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从儒家经典中由水的观审而体现的法的公平正义的思想到近代中国社会对于"民主"一词的讨论和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再到建国之后对于宪法的修订及完善,都在向读者传达同一个思想:中国是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的,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法律思想。这不论对于统一当下的争论,还是展望未来我国的法治发展建立属于本国的法治体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人性作为社会理论的最重要术语之一,马克思和自然法理论家都对它进行描述并将其视为理论根基。然而,在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却出现了分野。一方面,引起了后继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误解,另一方面导致了自然法理论的基督教化。通过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法理论之间的关系,勾勒一种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最相容的自然法理论(历史可变的自然法理论)显得十分必要。只有依靠对人类社会具体而精确的细节分析,才能描绘出一幅可期待的未来社会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准极大的进步,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人民素质越来越高,相应的法律制度也不断健全,我国的法律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我国法律制定的过程中,一定都是非常曲折的,法律完善的过程都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往往都是根据国家实际情况来完善法律,我国的民法制定也不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民法总则的确立与实施,因为民法总则具有特殊性,要保证对民事法律有一个指导意义。因此,法律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民法总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在全国推广,使得法律在具有冷酷无私的一面下,也能体现法律的温度,更是彰显了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主义制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8)
民法基本原则在整个民法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对各项民法制度和规范都有统率和指导作用。论文阐述了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和功能,并重点分析了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民法基本原则根本属性还是强制力都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4):35-37
韩国历史上处于中华法系,其法律文化具有典型的儒教性质,即宗族性、等级性、集体性、父权文化等。但随着现代法律制度的创建,儒教文化也逐渐离开韩国法律系统。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会对家庭文化产生影响。当法律发生变化时,家庭文化也会产生变化。本文通过简述韩国法律阶段,来探讨韩国家庭文化的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法律与政治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兴国安邦,必须依靠法律与政治的支撑,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都离不开法律与政治这两个因素。法律与政治都同属于上层建筑,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深入探究现代社会之前的法律与政治的内在逻辑关系、矛盾冲突、演变进程,分析其内在的核心内容,对推动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3)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知识产权制度并非一开始就当然存在,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然而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本源性权利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将知识产权归到现行民法外物权的调整之内,笔者认为将知识产权认定为劳动力权更为合适。因此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制度概述以及其与现行民法外物权及劳动力权进行比较,对知识产权本源性权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