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2)
我国的劳动法律规范未对劳动关系给予界定,在实务中导致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困难,以及在劳动法适用上的不少困惑。由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立法者不敢轻易地对劳动关系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为此,笔者试图从劳动关系的特性和类别上发现一些规律,以便对抽象的劳动关系概念有更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6)
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企业将工程转、分包给类似包工头等不具有法定用工主体资格和施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很多法律法规都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却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对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进行界分,以求能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并明确相关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8):21-22
劳动关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其必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深刻变化。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更为灵活、更富弹性的就业模式逐渐兴起,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格局,出现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非典型劳动关系。非典型劳动关系本质上具有从属的性质,应纳入到劳动立法的调整范围,但是,我国现有劳动法律制度对它的调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司法实践中,主要依托民法—劳务关系进行调整,劳动立法只有少量的调整,但民法的调整并不能使雇主与劳动者之间从形式上平等走向实质的平等。因此,笔者以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沟通和重构为视角,尝试提出了对非典型劳动关系进行宏观与分类化相结合的调整模式,以期构建我国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规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用人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其中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两类用人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千差万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务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等价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二者在主体地位、表现形式、责任形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区别。正确区分二者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合理的理解法律,促进法律的正确适用,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8)
劳动法律关系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劳动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制度中,它区分了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不同。故重新对劳动法律关系进行研究,对构建完善的劳动法律关系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3)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家族企业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据现在的状况来看,家族企业的雇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关系的影响。家族企业不仅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劳动合同规定确立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还要重视员工对本家族企业的期望,重视组织对员工的承诺实现度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进公司的发展,也维护员工的自身利益。而员工也受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对公司存在一定的选择,这就影响了企业的雇佣关系。由此可见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对家族企业的雇佣制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8)
近两年以来,"网约工"这一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相应地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其改变了传统的劳动雇佣模式,在劳动关系确认,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上引发了不同主体间的争议,特别是共享经济下的"网约工"与网约平台间的关系以及工伤认定和赔偿关系尤为突出。本文从代驾司机王某与某公司工伤赔偿纠纷的案例出发,结合共享经济模式下劳动的特点,明确劳动关系的主体间的关系,能否进行工伤赔偿、如何进行工伤赔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相关案件的处理,并提出关于案件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农民工劳动偏差行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社会现象,是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劳动权益得不到足够保障的普遍反应。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对千余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Bootstrapping算法,探讨了农民工在劳动场所偏差行为形成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雇佣歧视不仅直接导致农民工偏差行为的出现,而且还通过人际冲突间接引发一些负面行为;自我监控负向调节了雇佣歧视与人际冲突之间的关系,并在雇佣歧视与偏差行为之间显现出被中介的调节作用,即雇佣歧视与自我监控的交互作用通过人际冲突对劳动场所偏差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结合农民工群体特点,应该从削弱雇佣歧视、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等方面做出切实有效的努力,以减少农民工劳动场所的偏差行为,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1)
观察非标准劳动关系的发展背景,现状,据相关学者与研究人员的理论支持,认识到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本质,从法律方面拓宽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范畴,借鉴国外经验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模式,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提出新构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建立一套综合全面的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在对和谐劳动关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员工与企业深入调查,初步进行指标设计,并运用隶属度及相关性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最终确定评价指标,结合AHP法进行指标的权重设计,对定量及定性指标加以说明,确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等级,力争使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度量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