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8)
刑事诉讼对证据进行审查的三大环节为: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刑事审判。这三个环节是刑事诉讼的三大关键环节,对刑事诉讼活动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这三个环节对证据进行的审查也就尤为重要。2013年1月1日新实行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证据方面进行了较的大改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但是对于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刑事审判这三个阶段的证据证明标准的规定不够明确,应当细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5):22-24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系认定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重要证据,但是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般体现为:一、无法对该份证据的责任划分进行严格审查;二、刑法责任和行政责任相混同,导致定罪过程出现争议。基于此,有必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以及证据采信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提出一些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交通肇事案件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9)
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是当前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侦查监督、审查起诉环节对所办理的案件,无论是事实还是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的应有之意。目前对于无论是刑诉法还是相关司法解释对有关瑕疵证据的概念及其补正的规定并没有详细规定,对补正规则并也规定的较为原则。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制度层面,对瑕疵证据的转化主体、方式及程序予以进一步明确以适应审判为中心的理念。公诉部门作为运用证据指控犯罪的重要部门,需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对瑕疵证据完善带来的挑战作出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由于司法改革,各级检察机关都调整了内设机构。审查起诉和刑事申诉分属不同部门,刑事被害人救助归属刑事申诉部门;在审查起诉环节开展司法救助,对有效保护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审查起诉环节的司法救助的开展还需改进: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告知程序、细化困难证明标准、与刑事业务的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6):29-31
本文以对S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听取律师意见情况进行分析为支撑,梳理审查起诉环节听取律师意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从树立正确司法理念、细化工作配套措施、明确听取案件范围等方面提出完善听取律师意见机制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确立的较晚,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言词证据现象始终存在。我国目前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由于程序的不健全,导致非法言辞证据排除规则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难以适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8)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证据保存形式,电子证据成为证据的重要组成。信息技术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料,在侦查、审判等环节都有重要作用。在审判中质证环节,原来看似不起眼的信息资料,摇身一变可能就变为了重要的证据,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刑诉法中电子证据的规则进行探索思考,并细致分析了介质优先和义务提供这两种规则。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6)
电子物证伴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越发普遍,尤其是新刑诉法颁布实施后,电子证据作为一类单独的证据种类,在今后的刑事诉讼证据环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公安基层办案单位在办理涉及电子物证的案件时应严格要求,使电子证据发挥出其应有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3)
死刑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学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废除死刑是现代文明发现的必然趋势,这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制度是离不开的。但在我国现阶段,虽然死刑仍然有其保留的价值,但不可滥用死刑。作为我国死刑程序中的一个环节,证据标准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配套制度予以辅助。本文将从严格死刑证据标准开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6)
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证明案件是真实存在的,提高证据证明力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这也在刑事诉讼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从法官的角度出发,其参与一个刑事案件,会从控辩双方处获得不同的证据,因此法官在判决时,则需要依据不同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明标准作为主要依据。从近几年来看,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逐渐变得更加完善,而本文则主要通过对不同证据的性质和证明力来源的分析,探索在刑事诉讼中影响证据证明力度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