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0):154-155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中,对审原则是其基本原则之一,但是在对审原则之中,由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缺席而造成的"缺席审判"情况是最为常见的法定例外情况。在民事诉讼之中,当事人缺席的本质是对诉讼法上的负担的不履行,因此需要对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缺席规制进行研究,从而保障民事诉讼双方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
在民事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以及审判人员均有必要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确保调解工作符合情理与法理,避免出现恶意调解、强制调解等诚实缺失的现象。当前,我国并没有就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予以规制和惩罚,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违反诚信的现象,在影响司法权威的同时,也有违我国立法者设立调解制度的初衷。因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就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调解领域的适用的必要性予以阐述,分析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
随着智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远程审判的探索实践正在进行,智能化技术和新型审判方式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的民事诉讼方式、观念、文化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因此与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形成了冲突。民事诉讼法必须尽快对司法审判智能化的趋势予以积极回应,寻找消极张力的路径,探索且引导司法审判智能化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实现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价值,搭建技术规范体系的同时让民众在互联网络社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2)
在民事诉讼当中存在着彼此处于对立立场的双方当事人,民事争讼程序当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对审原则,在对审原则当中,最常见的法定例外情况就是由于当事人缺席因此造成的"缺席审判"情况。法院在对于全部法定要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之下,能够在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审判。而缺席审判的具体定义,就是包含了两种法庭审判时候的特殊情况:即案件双方相关当事人中有任何一方在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在法庭审判的过程当中强行擅自退出,或者是未能到达法庭参与正常诉讼过程。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以上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进行简要的检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对民事纠纷审判尤为重要。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内在冲突,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文章主要从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入手,对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内在冲突与完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4)
我国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重审判、轻执行"和"执行难"等问题。执行工作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衡量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以正在进行中的审执分离改革试点为背景,通过域外比较研究和理论论证,阐明了深化内分模式作为改革方向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8)
随着我国信息化战略的发展,我国人民法院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司法诉讼领域,逐步开展"互联网+诉讼"的新型诉讼模式。这一模式的运作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服务于诉讼当事人,正真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但我国法院目前利用该模式的法院不多。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诉讼"模式进行价值分析,研究该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利用率低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探索一条关于该诉讼模式的更好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6)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以完善检察监督体系为目标的检察改革大趋势下,推进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模式是破解侦查活动监督难题,规范侦查行为,提高检察监督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1)
刑事辩护的目的在于不但要在刑事诉讼各阶段的辩护意见被有效的采纳,而且要使当事人在各个阶段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护,2013年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关于审判方式一系列重要的司法改革使得整个司法体系朝着"审判中心主义"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证据在庭、控辩在庭、判决在庭"的理念也逐渐在法律规范中得到了支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在当前维护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司法案件往往都包含着许多的心酸与痛苦,所以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对于维护社会正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审理者的责任感大大影响了司法审判的最终结果,进行司法终身制改革对于进一步推动,审理者自身责任制的加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