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5)
死刑是当今世界最严酷的刑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死刑这种残酷刑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废止已是事实。我国是一个死刑适用广泛的国家,学界对死刑存废的争论不一。中国历来是一个以"严刑酷法"威震于世的泱泱大国,是借鉴外国废止死刑的经验废除死刑,抑或是保持现今的立法指导思想保存死刑?本文以期在这方面做出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包括早期的吴英案一直到曾成杰案件,我国法学界对于集资诈骗罪的死刑废止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就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首先分析了一直处于争议热点中的集资诈骗罪的死刑废止之争,包括死刑保留论和死刑废除论,随后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是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从死刑废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的死刑立法改革应以非暴力犯罪为重点,成批量废止死刑罪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废止非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同时严格致命性暴力犯罪死刑的立法;进一步提高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明确死缓的地位和适用条件;将联合国公约要求的"最严重的罪行"标准和中国死刑政策立法化,完善死刑适用标准;改进老年人免死制度,创建哺育期母亲、精神障碍人、聋哑人等其他特殊主体免死制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3)
作为刑罚的一种,死刑从应然性上说,在中国,我们应当废除死刑。废除死刑的呐喊,首先出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死刑在当代中国不可能完全废止,但应当限制死刑的适用。死刑应当受到限制,这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我国也不应该例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4):207-208
死刑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存在,它不仅仅是一项历史最久远的刑罚种类,而且是一个具有巨大震慑功能的刑罚方式,长时间被统治阶级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手段和方式极其残忍,例如车裂、腰斩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是否废黜死刑,是否让死刑退出历史舞台,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刑法学领域争议的重点,甚至在国际刑法领域也成为了焦点,脱颖而出了例如贝卡里亚、边沁等学者倡导废黜死刑,他们分别从各个角度论证死刑存在的非必要性和错误,但最终达不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死刑从来都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死刑的方式有所改变,从残忍的肉刑到枪决等,一直持续到今天,死刑的执行方式变为目前的注射和枪决,虽然手段相对人道,但还是没有真正失去其至关重要的色彩。可用"不可不杀、不可多杀、防止错杀"来定义我国的死刑政策,我国在适用死刑上一直持有一种慎刑的态度。对死刑的存在与否在我国一直存在着争议,而且死刑终究不会那么快的消亡,从我国诸多人口,刑事案子高发的情况上来看,死刑的废除立竿见影的过程,必须长时间存在,与我国的社会状态相一致。但中国废除死刑是必然的,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完善现阶段的立法体系,做好司法解释,使得社会稳定和谐、司法人员素质提高。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们守法、尊法的意识的提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终究会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3):77-78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历史上遭受到这种严酷的被剥夺生命的刑罚单位往往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的人。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缓期二年执行两种情况。随着当今世界越来越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保障人权"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目前有很多国家彻底废除了死刑,还有一些国家虽然没有明文废除死刑,但在过去的10年内从未再执行过死刑,也可以视为事实上废除了死刑。直至2014年,没有废除该刑罚的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和亚洲地区。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有枪决、绞刑、斩首、电刑、毒气、石刑、注射等。死刑的存废,成为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将从死刑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发展现状结合案例来论述死刑的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4):111-112
生命权是人格权的重要内容,作为最严厉的刑罚,死刑制度的存留一直是讨论的焦点。目前,国际社会上已有不少国家废除了死刑,保留死刑的国家对死刑的适用也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本文从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历史,支持者和反对者所持有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得出就我国国情应当保留死刑的结论及其理由。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收容教育是国家针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法律措施之一,自该制度建立以来,就存在大量的反对意见。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建议有关方面适时提出相关议案,废止收容教育制度。基于此,本文结合公权力限制人身自由应遵循的四项准则,从该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方面,阐述了其理应被废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死刑复核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唐代是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成熟期,其法律规定之细密、复核程序之严密,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唐代立法者从复审和复奏两方面严格规范了死刑复核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开创性、复核形式具有科学性,同时在制度的适用上面也有例外。为了我国刑事审判与执行程序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对唐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内容、思想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死刑复核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唐代是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成熟期,其法律规定之细密、复核程序之严密,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唐代立法者从复审和复奏两方面严格规范了死刑复核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开创性、复核形式具有科学性,同时在制度的适用上面也有例外。为了我国刑事审判与执行程序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对唐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内容、思想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