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立欣  刘婉萌  马放 《化工学报》2018,69(10):4139-4147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因其高效的絮凝效果和安全无毒的特性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背景及其特点,着重介绍其研制与应用,包括菌种的筛选及生产条件优化、廉价底物制备、成分剖析、絮凝机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工程运用等内容。进一步指出现今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淀粉废水培养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株根霉M9和M17复配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并优化了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培养条件.该絮凝剂具有投加量少、絮凝效果和耐热性好的特点.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较佳培养条件为:废水COD 1 600 mg/L,添加0.3 g/L尿素、0.04 g/L磷酸二氢钾,无需添加碳源和调节pH,M9接种60 mL/L、M17接种40 mL/L后培养35 h.在此条件下,投加5 mL/L的发酵液即可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到92.67%.经过培养微生物后的废水COD为510 mg/L,去除率93.60%,可直接经过好氧处理达标排放,或与净水混合后灌溉马铃薯种植基地,降低了工艺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几种样品中分离出了两株高产絮凝剂的根霉M9和M17,研究了其复配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CMBF917的絮凝特性,并优化了其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絮凝条件.CMBF917为两菌分泌物,其具有投药量少、絮凝效果好,废水絮凝条件简易且成本低廉的特点:投药量仅为0.1 mL·L-1,无需调节废水pH,投加5 mL·L-1 10%的助凝剂CaCl2即可使废水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11%和54.09%.通过絮凝可从废水中回收无毒无害的蛋白物质1.1 g·L-1,其可用作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性污泥和土壤中筛选出5株对石化废水絮凝效果较好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以菌1和菌5混合培养所形成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为研究对象,得到其最适絮凝条件:废水温度30℃,pH=9,絮凝剂投加量60μL,慢搅转速20 r/min,慢搅时间6 min,1 mol/L的Ca2+是最好的阳离子助剂。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可能的絮凝机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以及复合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就今后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杨小俊  黄运平  蔡亚君 《广州化工》2010,38(9):12-14,29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特点,产絮凝剂的微生物物种,以及絮凝机理。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印染废水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并就今后的研究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氧化铁红颜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氧化铁红废水,优化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氧化铁红废水的条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较大废水浓度适用范围,在原水浓度为3~7gm较大范围内,絮凝率均达到75%以上。最佳絮凝剂加入量为2.0mL/L、最佳静置时间为30min、不需要投加助凝剂,最佳原水pH为6.0,絮凝效果最好达到94.5%。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污水处理厂分离出14种菌种,通过初筛,获得5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复筛,选出一株絮凝活性最优菌株B0。以B0为研究对象,改变培养基培养条件,以絮凝率为指标,选择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小明 《化工时刊》1997,11(11):13-15,19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新一代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和脱色性能,简要地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刘军  刘彬彬 《广州化工》2009,37(9):39-42,60
对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领域里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为降低絮凝剂的培养成本所进行的替代培养基选择;微生物絮凝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程;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以及有机絮凝剂的复配使用研究。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雷旭阳  刘艳娟  程磊 《化学工程师》2013,27(8):48-49,58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培养菌的筛选和提取技术、培养基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因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多,生长快,絮凝效果好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高效煤炭微生物絮凝剂,论述了煤炭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组成及絮凝效果,重点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引入分形理论改良絮凝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絮凝剂投加机制和絮凝剂微生物对煤炭微生物絮凝效果的影响。针对目前煤炭微生物絮凝剂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提出了展望。未来应加强煤炭微生物絮凝活性物质结构的研究,特别是分子层次的研究;从基因调控,DNA诱变的角度开展煤炭絮凝微生物的选育工作,以生物工程的方式组建高效工程菌;加强煤炭絮凝微生物的复合菌型技术研究以及微生物絮凝剂与传统絮凝剂的复配效果研究,探索多种协同复配的给药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复合絮凝剂新配方处理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东二联合站含油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AP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或聚合硫酸铝复合使用,可使絮凝体大而密实,易与水体分离,含油污水处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使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的投加量降低30%,聚合硫酸铝的投加量降低20%。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节杆菌LF-Tou2的培养和絮凝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aCl2和ZnCl2对于节杆菌LF-Tou2絮凝剂的产生非常有效。节杆菌LF-Tou2产生絮凝剂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和最适接种量分别为27℃、7和每mL培养液105个细胞。维生素B9和低浓度的维生素B12能够刺激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实验还发现,在絮凝体系中添加Fe3+、Mn2+和Ca2+能够明显地提高发酵液的絮凝率。对于发酵液展示絮凝剂活性的最合适的pH值为7。在絮凝系统中把定量的助絮剂CaCl2溶液分成2次添加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复合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及其对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四株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将任意两株复合培养后,发现ZJTL2和KJTD6构建的复合菌群(复合1)的絮凝率达到83.5%。优化复合1的培养条件后,复合1的絮凝率最高为97.3%。将复合1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了系统pH值、复合菌液用量和CaCl2溶液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复合微生物菌去除COD和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5,100mL废水中菌液和1%CaCl2的用量分别为1.5、2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是81.4%和89.5%。  相似文献   

16.
海泡石/黄原胶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丙烯酸/丙烯酰胺在黄原胶(XG)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并复合海泡石纤维制备复合絮凝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含油废水COD去除率及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m(丙烯酸/丙烯酰胺)∶m(黄原胶)=8∶1,引发剂、交联剂与黄原胶质量比分别为0.02,0.006,m(海泡石)∶m(黄原胶)=1∶2,反应温度60℃,用该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8.2%和95.6%。  相似文献   

17.
以淀粉废水为碳源培养高产絮凝剂的菌株NII4,研究培养菌投加量、温度、通气量、氮源和氮投加量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菌悬液投加量为3 mL、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淀粉发酵培养基中有机氮源脲与无机氮源硫酸铵复合使用最佳比的情况是:当总氮的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脲与硫酸铵的质量比为3∶2,此时絮凝率最高达91.58%;当总氮的质量浓度为200mg/L时,脲与硫酸铵的质量比为3∶1,此时絮凝率最高达90.88%。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硫酸铝复合絮凝剂在自来水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把微生物絮凝剂和硫酸铝两种絮凝剂进行复合 ,处理自来水原水。结果表明 ,复合后的絮凝剂处理的效果比任意一种絮凝剂处理的效果都好 ,并把复合的最佳方案用于 5 0L大批量自来水原水处理 ,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经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凝胶过滤层析及冷冻干燥后获得纯化的微生物絮凝剂MBFA1,并利用紫外、红外、凝胶渗透色谱、气质色谱进行絮凝剂的组分、含量、分子量和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纯化后的MBFA1为淡黄色,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其中多糖含量为91.2%,蛋白质为0.59%。元素分析显示MBFA1中C、H、N、S的含量分别为33.41%、7.69%、9.63%和0.39%。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得MBFA1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8×104。紫外光谱显示,MBFA1在199 nm处出现了吸收峰值,为多糖的特征峰。红外光谱显示MBFA1中含有羟基、氨基、羧基、氢键、硫酸根等对絮凝有利的基团。GC-MS分析MBFA1主要的单糖构成为D-葡萄糖,并含有少量的D-阿拉伯糖及D-甘露糖,其摩尔比约为100.7∶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