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凿岩过程全参数自适应最优控制理论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液压凿岩机参数调节的固有特征,在恒功率自动换档的基础上,建立了液压凿岩过程有级调节冲击能,冲击频率及无级调节推进力和转钎速度的全参数自适应最优控制数学模型;此外,根据有级调节的特性,提出了先采用逐个变量变步长试行登山法分有局部寻优,然后再取各级局部最优中的最佳控制为其全参数自适应最优控制的程序以及液压凿岩全参数的自适应控制最终成为现实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最优控制理论描述的操纵者最优控制模型,并应用于驾驶员-飞机系统中进行人机闭环仿真,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它能够正确描述飞行员的操纵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士杰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5,21(3):31-39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具有纯滞后的被控过程的定值最优化控制算法。仿真表明,其控制效果良好,算法比较简单,可用于纯滞后较长的过程以及自整定调节器等。? 相似文献
4.
从力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在理论上探讨了双积分模型的时间最优控制,寻求满足边界条件的控制序列,总结出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5.
姜宁川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6(3):42-47
以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为基础,将企业微观经济计量模型转化为企业决策系统最优控制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最优控制,在模型分析中提出了企业系统稳定性的解释,实现了二次型性能指标极大值的最优控制,并用企业实际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说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马文贵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1992,(2)
本文研究了一大类被控对象,并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李亚普诺夫稳定理论相结合研究了“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的设计问题。发现了当被控对象的参数在比较大的变化范围内,可以求得一个固定的反馈阵以满足比较高的模型跟踪精度,并由仿真结果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7.
8.
以四段式环形加热炉为例,系统地讨论了加热炉多变量随机过程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过程变量的选取,数据采集实验的设计,多变量随机过程模型的辨识方法研究,最后给出了环形加热炉的过程模型辨识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飞行员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同时飞行训练量也大大增加.这间接地增大了飞行训练的安全风险.飞行品质预测是监控飞机运行阶段的飞行参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评价飞行员的飞行操纵品质和发现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安全.鉴于此,文章基于自适应最优控制模型研究了飞行品质预测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霉素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青霉素分批补料发酵过程细胞自动机模型(简称CAPFM)的青霉素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策略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将CAPFM等价并转化为一个马尔可夫过程,并构造了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CAPFM迭代优化控制策略,设计了青霉素分批补料发酵过程迭代优化控制的模拟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过程工业的最优化是过程工业界和控制界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课题。笔者就最优控制理论的发展和数学描述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现代最优控制的研究现状、智能优化算法及过程工业的特点,重点概述了最优控制近几年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并对最优控制的下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试验结果阐述了SBR法在反应阶段施行非均匀供气,以及确定馒优曝气时间和沉淀时间.此项研究不仅能充分利用间歇反应器的有效容积,节省运行费用,还能加快底物的去除速率,利于防止污泥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两用燃料发动机在由纯汽油工况向纯天然气工况切换过程中出现转速大幅度波动现象,实现油气切换过程平稳过渡,达到优化控制的目的,分析了油气切换过程中引起转速大幅度波动的原因,建立了油气切换过程优化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公路”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以及机动的特点,对最优路径模型以及模型的影响因子进行解析,提出了改进的最优路径模型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量化改进后的权重体系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利用改进后的最优路径模型,经验证符合实际情况需求。 相似文献
16.
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最佳效率调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枢电阻及电机的凸极效应,根据电机矢量图推出了其基本方程,通过控制特性分析,提出了最小电流法并采用U/f,曲线自学习实现了恒转矩控制时任意频率下的最佳效率调速,给出了实际电路以及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数控最佳插补运算方法——最近距离法的插补原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使刀具在所有可能的进给方向中选取最好的一种走向,以使下一加工点离理论曲线最近,从而使插补偏差达到最小。本文分别给出了采用最近距离法进行直线和圆弧插补的数学模型、计算过程与加工示侧。本文还与传统的数控插补方法——逐点比较法相比较,对最近距离法产生的偏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孙炳达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1,(2)
本文提出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案。参考模型用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按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自适应控制器。计算机仿真表明,系统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与Hans Butler等人提出的方案[1]相比较,设计容易、系统较简单、尤其是系统的调试方便。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具有外部持续扰动的线性控制系统最优无静差扰动抑制问题。通过构造无静差内模扰动补偿器,将带持续扰动的系统转化为无扰动的增广系统。从而将最优无静差扰动抑制问题转化为无扰动增广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利用系统能控和能观测的秩判据证明了增广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通过该方法求得的控制律既实现了扰动的完全抑制又达到了最优控制目的,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延迟容忍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模式可以用Edge-Markovian模型描述,该模型优于传统的负指数模型。该文基于Edge-Markovian模型研究有限能量约束下two-hop算法的最优控制问题。为了降低能量消耗,采用概率two-hop算法,信息源在每个通信机会以一定概率决定是否发送信息,问题转化为选择合适的概率在满足能量约束的前提下最大化传输成功率。利用离散时间Markov过程对问题进行建模,并从理论上证明最优概率是阈值形式。仿真及数值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