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立项背景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包括地下空间主体、相关轨道交通及衔接、区域交通及衔接等工程,地下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工程与广州西塔、广州东塔、广州歌剧院、广州塔等46栋标志性建筑的地下空间融合发展,是广州市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建设高效、智能和生态的综合性城市地下空间,迫切要求建立和发展规划设计、施工和监控验收等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域市政建设项目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及管理模式等进行探讨。旨在从技术及管理的角度推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其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及宝贵经验为国内地下空间的开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健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3):155-156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是广州市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该项目最重要目的是整合和优化广州中央商务区的交通资源,以避免将来在该区域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介绍并分析了该项目交通规划方案的总体构思和理念。  相似文献   

4.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以地下公共服务配套为主,与周边建筑地下层整合建设、统筹考虑,将构成具有地下步行系统连通城市公交枢纽与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文章从建设目标、交通、建筑、景观、技术等几方面介绍该项目的设计情况,希望达到疏导交通、共享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工程是广州最大最突出的地下空间工程.该工程的重要功能是重建并优化中央商务区的交通资源以避免交通拥挤.文章介绍并分析了该地下空间工程中的全面交通规划背景与总体理念.  相似文献   

6.
郭颖 《城市建筑》2012,(17):49-50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城市颇为重要的课题。寸土尺金的广州一直在不断重视及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的价值。地下空间是建筑的根基,做好地下空间的设计尤为重要。作为2010广州亚运开闭幕式主会场地下空间的设计者,感觉除了亚运会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外,更多的是技术思考。通过地下建筑设计的过程思考,对地下空间的功能性利用、地下空间的停车功能、赛时地下空间的作用、地下空间与景观的交融设计、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地下空间的平战结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广州2010亚运开闭幕式主会场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城市地下空间和空间内需要三维建模的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地下空间的各种特征,并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分类标准。然后针对不同地下空间建模对象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三维建模方法。最后针对不同三维模型和应用需要,提出了剖面式、开挖式、隧道式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等不同的地下空间三维模型展示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是2010广州亚运开闭幕式的主会场,其智能化系统组成十分复杂。智能化设计在先进、安全、可靠等原则下,力求能满足开闭幕式的需求。本文主要对项目中几个重点子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以"共享停车"理念为基础,通过空间与规模测算、均衡分布、错时共享等3个方面为指导对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停车共享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解析影响共享停车效应的矩阵因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大型地下空间CBD区域综合交通停车系统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前瞻预测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建筑消防设计为例,就大型地下空间建筑消防设计中防火区间及分区划分原则,安全疏散口设置与地面景现处理的原则,不同功能防火分区面积指标取值、不同使用功能中疏散宽度取值等有关建筑消防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对工程设计实践的总结,就类似地下建筑开发与应用中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地下空间的研究多以文字的描述为主,对于其中抽象的、深层的空间结构形态与社会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GIS和Axwoman集成软件,定量分析广州珠江新城地下工程的内部空间结构特征,探讨空间句法在地下空间结构形态研究中的应用,并将计算结果与行人主观评价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结构总体布局集成度较高、智能度较高、可理解性较好,但也存在着便捷度较差的局部区域。针对这些不足,笔者提出增加吸引子和延长部分集成度较高轴线长度的建议,试图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综合应用空间句法软件,为今后地下空间规划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俊青 《安徽建筑》2019,(4):188-189
合理开发并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现状,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拓展空间,提高城市的空间容量。基于此,文章以地下空间节能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类型,分别从地源热泵能系统、采光照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和暖通空调系统等方面阐述其节能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梁小龙 《上海建设科技》2022,(3):105-108+113
对于上海道路地下复杂的空间环境,常规的物探方法很难对地下障碍物的平面位置和埋深进行精准探测。结合北横通道和架空线整治工程,运用井中磁梯度法和高密度电法,分别对钻孔灌注桩桩长和地下人防工程进行探测与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模式探测技术应用在满足规划及设计需要的同时,也保障了后期勘察和施工的安全,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良好的自防水效果,苏州湾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工程中采取了混凝土中添加高性能膨胀剂、膨胀加强带优化设计、实体结构数据监测、落实相应技术措施和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高性能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结构自防水效果,同时可将后浇式膨胀加强带的设计间距放宽至60~80m,回填时间缩短至14d;将侧墙外模板带模保温养护至72h后拆模,可使混凝土内外温差≤15℃,有效降低混凝土早期温度收缩;实体结构板厚度越大,其后期收缩量越小。  相似文献   

15.
北京新城概述 20世纪,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为解决中心区过高的人口密度问题,开始将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疏散,形成郊区的城市次中心地区.这些地区大致经历了从早期单纯的卧城形式,发展到能够提供一定就业机会的卫星城市,最终形成了居住就业相对平衡、功能相对独立完善的新城.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大都市区域的许多新城都是在政府的规划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建筑导报》2007,(5):22-25
珠江新城地下商业城是由广场系列、购物廊和庭院三个主要设计元素组成。下沉广场沿中轴线布局,构成地下商业城的脊柱;购物廊犹如血管延伸在地下各个功能区,庭院的设置提升地下功能空间的质量,营造舒适安静的空间氛围。中央广场是珠江新城城市空间功能和景观的交汇点,它不仅起到连接南北轴上不同的景观空间的作用,同时也是连接广场东西建筑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为提供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必要的空间及相应的设施,解决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带来的人口、交通、就业、居住环境与质量等"城市病",成都市开始规划建设东、南、西、北四大新城,以维持城市增长的持续性.现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广州珠江新城在功能定位、规划方面值得成都新城建设学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深圳近期将开发地下空间 ,创建地下新城 ,其规划范围包括特区内 32 7.5km2 ,近期已决定在市中心区地下开发建筑面积为 1 40 0 0 0m2 的商业空间。7月份刚刚出台的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纲要》 ,基本结构是以地铁网络为网络架体系 ,逐步形成大型公共建筑的密集区、商业密集区、地铁换乘站、城市公共交通枢纽 ,和罗湖、上步、福田中心区 3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态。本次设计范围主要包括地铁一期工程一号线及其沿线的 9个站点 ,届时火车站至东门、天虹商场至赛格广场 ,市中心区 3片将形成规模庞大的地下空间。中心区福华路地下商业…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系统(Urban Undergound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UUSIS)的建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系统阐述了借助于UUSIS实现地层、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地下水资源等地下空间对象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路线,并对六个关键组件:数据输入与管理组件、三维建模组件、可视化及输出组件、统计分析组件、专业应用组件、WebGIS组件做了介绍。成功开发的UUSIS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地下空间立法以及地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系统(Urban Undergound Spatial l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UUSIS)的建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系统阐述了借助于UUSIS实现地层、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地下水资源等地下空间对象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路线,并对六个关键组件数据输入与管理组件、三维建模组件、可视化及输出组件、统计分析组件、专业应用组件、WebGIS组件做了介绍.成功开发的UUSIS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地下空间立法以及地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