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混凝-微滤工艺进行了地下水除氟的试验研究.静态试验表明了硫酸铝的混凝除氟效果比聚合硫酸铝的更佳.动态试验中发现,在改善饮用水水质及降低运行成本方面,采用CO2降低反应体系的pH比采用H2SO4更具有优越性.当原水F^-浓度为2.74 mg/L、硫酸铝投加量为154 mg/L、混凝反应器内CO2的溶入量为183.2 mg/L时,出水F^-浓度为0.98 mg/L、浊度<0.10 NTU、UV254为0.012 cm^-1、Al^3+<0.02 mg/L、SO4^2-浓度为125.77 mg/L、pH值为7.51,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漂染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色度较大的特点。采用混凝沉淀/CASS/砂滤工艺处理漂染废水,系统运行稳定、效率高、成本低。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水质优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一级标准,85%的处理出水可回用于生产中的漂洗工序。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淀法去除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磷和藻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袁林江 《供水技术》2008,2(3):13-15
考察了采用硫酸铝(Al2(SO4)3·18H2O)和三氯化铁(FeCl3·6H2O)为混凝剂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中磷和藻类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单独使用均可有效去除水中藻类和磷酸盐.Al2(SO4)3比FeCl3更适用于混凝沉淀去除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藻类和磷.  相似文献   

4.
混凝沉淀+砂滤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混凝沉淀 砂滤”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设计及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对于磷酸盐(以P计)浓度高达150mg/L的酸洗磷化废水,处理后的出水磷酸盐(以P计)≤0.3mg/L(达到国家一级标准0.5mg/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厂常规混凝中混凝剂对含藻水的去除效果,通过室内混凝实验,选用PAC,PFS和PAFC三种常用混凝剂,分别研究对含小球藻、隐藻和小环藻的原水中叶绿素a,UV_(254),浊度的去除效果,确定处理小球藻液和隐藻液选用PFS较优、去除小环藻液选用PAC较优,为水厂除藻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装置强化混凝沉淀去除水体中的藻类。结果表明,微气泡水力空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除藻效果,减少混凝剂用量。当混凝剂投加量为1 mg/L时,水力空化预处理5 min,对藻类的去除率较空白样提高13%,而空化预处理20 min则藻类去除率提高30%。对藻类的去除率均为65%时,1 h的水力空化可以减少50%的混凝剂投加量。微气泡水力空化时间和空气流量对强化混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空化处理时间为10~20 min、空气流量为0.5~0.8L/min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优的除藻效果。p H值的变化也直接影响除藻率,在p H值=8的弱碱性条件下,对藻类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水力空化也可以提高混凝对UV254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砂滤床直接过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有高岭土人工配制水的混凝和直接过滤实验研究为基础,探讨了砂直接过滤去除水中悬浮微粒的机量以及烧杯混凝实验最佳投药量与直接过滤最佳投药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混凝的最佳工艺条件,当原水中藻类浓度为(8.94×108)~(38.4×108)个/L、浊度为5.10~5.31 NTU、色度为15.8~25.9倍时,三氯化铁的最佳投加量应在50~70 mg/L,此时藻类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5%左右.试验还发现藻类的混凝效果与其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稳定期的藻类混凝效果最佳,藻类去除率最高可达89%.研究还发现,pH值对藻类去除影响显著,当将进水pH值由7.47调到6.04,投药量由50 mg/L降为30 mg/L时,藻类的去除率可由88%升高到97%.由此可见,调节pH值不仅可以提高藻类的去除率,还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剂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9.
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颤藻及其嗅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对含颤藻水样及由其引起嗅味的混凝处理效果,并与单纯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复合药剂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氧化联用以及单纯混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纯混凝及单纯高锰酸钾预氧化对颤藻及其引起的嗅味去除效果很差;单纯预氯化及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除藻效果尚可,但对嗅味不仅未去除反而有所增强;而PPC预氧化及其与预氯化联用除藻、除嗅味效果均较好,采用PPC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方式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混凝—微滤工艺去除膜反洗水中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处理混凝-超滤中试装置的膜反洗水(MBW),将试验原水和出水经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过滤,分析了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分布.此外通过改变混凝剂(FeCl3)投量、采取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等措施,考察了MBW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与FeCl3投量、处理工艺(混凝-微滤、混凝-PAc吸附-微滤工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BW中DOC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30 ku和分子质量<1 ku的区间内,THMFP、UV254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1ku的区间内;混凝过程能有效去除分子质量>30 ku的大分子有机物,PAC能有效去除小分子有机物;随混凝剂投量的增加,对DOC、UV254、THMFP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A laboratory scal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a method of filtering algae from water using fine sand/silt as the filter media. Five median sand sizes (0.064–0.335 mm) and four bed depths (3.175–12.700 mm) were examined in constant head experiments with the algae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A total of 46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f filtration rate, head loss and effluent quality. All media with median sand sizes at or below 0.200 mm gave consistently high algae removal rates. The average removal was 97.27% (based on fluorescence) with a low average initial head loss across the filter media of 7.3 cm (median grain size diameter of 0.200 mm with the bed depth of 3.175 mm). Initial filtration rates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ere as high as 226 m3 m−2–day−1 (3.84 gpm ft−2), comparable to conventional sand units. Run times were short due to surface clogging of the media. No chemical addition was required to obtain high removal levels.  相似文献   

12.
丁卫  盛德洋  梁曦  巢猛 《供水技术》2014,8(6):22-24
分别通过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了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对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强化混凝能有效提高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两组试验去除率最高分别可提高至50.62%和44.75%;相对石英砂滤池,采用炭砂滤池和活性无烟煤滤池进行强化过滤可将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提高10%~20%,强化过滤出水加氯消毒后三卤甲烷生成总量比石英砂滤池出水低30%~40%,强化过滤后三卤甲烷生成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混凝剂强化除藻、除浊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硫酸铝(PAS)和硫酸铝(AS)五种混凝剂对某含藻湖水进行强化混凝除藻、除浊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及投量、原水pH、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混凝剂的综合除藻、除浊性能排序为:PACPAFCPFSPASAS;在原水pH值为5~9的范围内,含铁混凝剂PFS和PAFC对pH的适应性较强,且在pH值为5~7的弱酸性条件下,PFS的除藻、除浊性能最优,当其投量为4 mg/L时,除藻率近80%,除浊率可达80%以上;而在pH值为7~9的弱碱性条件下,PAC则表现出更好的除藻、除浊效果,当其投量为4 mg/L时,除藻率和除浊率可分别达到83%和90%;AS对pH的适应性最差,其除藻、除浊效果最差;另外,五种混凝剂的除藻率、除浊率均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佳沉降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14.
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跃国 《山西建筑》2011,37(20):125-126
为提高过滤效果,开展了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微絮凝剂,可以明显改善过滤效果,PAM投量为0.01 mg/L,微絮凝时间为2 min条件下,出水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率增加了6.6%,5.6%和6.2%。滤池的水头损失增长规律与常规过滤工艺基本相同。初滤水浊度明显降低,相比于未进行二次微絮凝的滤池而言成熟期可以缩短为30 min~40 min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海水可生物降解性,强化海水生物预处理去除有机物,进行了高级氧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O3)、紫外(UV)以及臭氧与紫外联合(UV/O3)这3种方式都能将海水中的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破坏某些有机物的不饱和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强化了后续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经臭氧(臭氧投加量为3~8 mg/L、接触氧化时间为30 ~ 60 min)、紫外(紫外功率为75 W、接触氧化时间为20~60 min)以及臭氧和紫外联合(紫外功率为75 W、臭氧投加量为4~5 mg/L、接触氧化时间为20 ~45 min)分别氧化,DOC含量分别提高3.7%、5.3%、7.0%,UV254值分别平均降低25.1%、23.9%、53.6%;当BAC单元停留时间为1h时,O3-BAC、UV-BAC、UV/O3-BAC系统中BAC单元对TOC的平均去除率较单独BAC系统分别提高了4.7%、3.3%、8.0%,对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5%、6.3%、9.9%;而整个工艺系统对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5.7%、5.2%、9.3%,对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6.5%、2.7%、8.7%.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配制的含藻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的除藻效能。结果表明,在膜生物反应器启动阶段,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对藻类、叶绿素a、藻毒素的去除效果高于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形成后,组合工艺对MC-RR、MC-L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6.0%和85.2%,能去除全部的藻类和叶绿素a,是较为理想的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17.
混凝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试验研究了混凝工艺对水源水中的细胞内和溶解性(细胞外)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为25mg/L时,将原水pH值调节到5.5~6.0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胞内微囊藻毒素,去除率可达97.4%;投加10mg/L的粉末活性炭对致嗅物质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强化混凝工艺可显著提高对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对MC-RR和MC-LR的去除率均达到60%~70%,原因为强化混凝工艺强化了对小分子弱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藻期水库水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荆(PPC)、高锰酸钾(KMnO4)和氯进行了化学预氧化强化水厂除藻除嗅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单独使用混凝剂时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PC对水库高藻水具有较好的除浊和除有机物效果,且高于KMnO4;PPC预氧化对藻类和臭味的去除效果高于KMnO4预氧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活性炭滤池前端投加不同药剂的方法深度净化某水厂沉淀池出水,考察了不同滤池形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对沉后水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下向流滤池前端投加0.3 mg/L的PAC和0.03 mg/L的PAM可以明显强化活性炭滤池的过滤效果,使出水浊度小于0.1 NTU;与砂滤池出水相比,活性炭滤池对浊度的去除率提高了16.6%,CODMn去除率提高了56%;相应的滤池水头损失增加较快,但仍可以满足运行周期不小于24 h的设计要求;滤后水中铝和溴酸盐含量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