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毅婵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11,20(6)
针对在中国某一省份发生的一起真实火灾为例,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理论推导和建模研究事故发生机制,给出灯泡烤燃木材的着火极限和点燃时间计算模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该火灾案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研究木材热解行为与阻燃性能的关系,探讨其热解机理,将木材用一系列胍类阻燃剂进行阻燃处理,所得阻燃木材采用热重(TG)、差热分析(DTA)和红外光谱(IR)进行分析,并用Broido方程计算木材的热解活化能.结果发现,经磷酸二氢胍和磷酸氢二胍处理的木材阻燃性较好,氧指数为39%~42%;主要热解阶段在低于300℃进行,热解表观活化能降低约60 kJ/mol,这主要是由于木材在低于300℃热解主要发生脱水、重排交联炭化产生少量可燃性气体,剩炭增加.而经碳酸胍、硝酸胍处理的木材样品虽然其主要热解阶段温度降低,但阻燃性差,氧指数小于26%,主要是由于其热解仍然包括1个较高温度阶段(300℃以上),在此阶段热解产生较多的可燃性气体. 相似文献
4.
介绍在小型流化床燃烧器中进行的煤矸石着火过程试验研究。以沸腾着火指数为指标定量描述了不同粒度煤矸石在不同床温下的着火特性,寻找了最低着火温度,为该种煤矸石流化床燃烧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积分法和微分法,由热解曲线和动力学方程出发,得到了适合不同粒度的大同烟煤和元宝山褐煤的热解机理,上述煤种热解反应都遵循Zhuralev,Lesok in和TemPelm an三维扩散方程;同时对大同烟煤和元宝山褐煤不同粒度的煤样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由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研究超细和常规煤粉的着火、燃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柠檬酸生化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及其他分析方法对污泥的表面形貌、官能团种类、热解失重规律及快速热裂解产物组成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好氧污泥具有较高的灰分和较低的挥发分,厌氧污泥固定碳和碳元素含量较高;干化污泥表面结构密实,有机质与无机填料紧密包覆,呈片状或层状分布;污泥热失重可以分为水分析出(200℃以下)、有机物质析出(200~500℃)和无机矿物质分解(500~800℃)三个阶段,在315℃左右出现最大失重峰,有机质热分解特性显著;Py-GC-MS分析表明,柠檬酸生化污泥快速热裂解产物类型复杂,主要包括芳环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醛酮化合物、醇类、羧酸和酯类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7.
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产物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解反应在中温段(450~650 ℃)进行,油产率可达42.7%~45.0%。对热解油进行了实沸点蒸馏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热解油品质较轻,200 ℃以下轻馏分质量分数高达33%~40%,热解温度的升高有助于增加轻馏分质量分数。在较高热解温度下热解油具有较强的芳香性。热解油FT-IR分析结果体现了芳烃类物质生成的Diels-Alder反应途径。热解炭产率约为39%~44%,并具有高灰分(>12%)和高硫特性。热解炭具有较发达的中、大孔。在550 ℃前,热解炭比表面积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继续升高,比表面积变化不大。热解炭孔容积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大,并在550 ℃时达到最大值。在孔径约为50 nm处,热解炭比孔容积具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研究松木屑和新疆博斯坦煤的加压单独热解及共热解特性,热解实验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开展,压力为0.1~2.0 MPa. 通过样品热解失重情况绘制热解失重曲线,对曲线进行失重速率分析和热解动力学分析. 结果发现,热解压力升高会抑制样品热解挥发分的析出,使样品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增大56%~85%;松木屑与煤共热解过程不是两者单独热解过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协同反应相互促进或抑制的结果,松木屑与煤共热解失重相较计算值在加压条件下提高了8%~23%,在常压条件下降低了6.7%,但不管是常压还是加压共热解,共热解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均较松木屑和煤单独热解降低. 相似文献
11.
污泥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造纸厂废弃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考察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和混煤比例等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污泥失重特性.实验结果发现,污泥热解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水分挥发阶段,挥发分挥发阶段和固定碳燃尽阶段;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速率在固定碳燃尽阶段与单独污泥热解相比较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混煤后污泥的活化能与频率因子都有显著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镁在水蒸气中着火特性,采用可视化密闭燃烧器对镁颗粒进行加热后,观测到颗粒表面重复着氧化层沉积、破碎并剥落的过程,表面光泽明暗交替,直至发生着火.在高温管式炉上,研究加热速率、水蒸气质量分数和粒径对镁颗粒着火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镁在水蒸气中着火前的反应主要是镁蒸发控制的均相反应,表面反应可以忽略.计算得到水蒸气中镁着火的活化能为150kJ/mol.建立常压下水蒸气中镁颗粒着火的能量方程,采用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水蒸气中镁的着火动力学过程,计算不同粒径的镁颗粒在静止水蒸气环境中的着火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小于50μm的镁颗粒,着火延迟时间不超过20ms. 相似文献
13.
木质素快速热裂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在红外辐射加热反应器中对生物质的主要组分木质素进行了热裂解试验研究,分析了木质素热裂解产物的产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350~800 ℃,焦炭产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后趋近质量分数稳定值约为26%;焦油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550 ℃出现质量分数为27%的最大产量,温度进一步升高,部分挥发分的二次裂解使焦油产量降低而轻质气体产量大大增加;气体产物主要有H2、CO、CO2、CH4以及CnHm,其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都呈增长趋势。结合木质素热裂解焦油的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分析,发现焦油中主要是含有甲氧基、烷基、羟基等官能团的苯酚和酸、酮类化合物,甲酸和乙酸随着温度升高二次裂解加剧导致产量降低。对比纤维素热裂解试验结果可以发现,纤维素对焦油的生成贡献最大,而木质素热裂解主要是生成轻质气体和焦炭。 相似文献
14.
稻秆热解过程中碱金属转化析出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高碱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中碱金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定量研究了稻杆中K、Na、Cl的
热解析出过程.以化学分馏法和相关检测为基本分析手段,在小型固定床热解试验台上以稻杆为原料进行
了试验,得到不同形式的碱金属和Cl在热解各阶段的动态析出过程和转化特性.结果表明,稻杆中的碱金
属在673 K以下随热解进行快速析出,然后转入高温慢速析出阶段.K、Na和Cl在热解中的转化模式大体类
似,其中Cl在523 K以下的低温热解阶段表现出更强的挥发性.水溶性K和Na占生物质原料中碱金属含量的
90%以上,是造成碱金属热解析出的主要原因.热解过程中,不同形式的K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转化
,而Na的行为相对单纯,除水溶性外的其他形式Na在热解中表现出较强的惰性. 相似文献
热解析出过程.以化学分馏法和相关检测为基本分析手段,在小型固定床热解试验台上以稻杆为原料进行
了试验,得到不同形式的碱金属和Cl在热解各阶段的动态析出过程和转化特性.结果表明,稻杆中的碱金
属在673 K以下随热解进行快速析出,然后转入高温慢速析出阶段.K、Na和Cl在热解中的转化模式大体类
似,其中Cl在523 K以下的低温热解阶段表现出更强的挥发性.水溶性K和Na占生物质原料中碱金属含量的
90%以上,是造成碱金属热解析出的主要原因.热解过程中,不同形式的K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转化
,而Na的行为相对单纯,除水溶性外的其他形式Na在热解中表现出较强的惰性. 相似文献
15.
在流化床中热解废旧塑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氯乙稀(PVC)等5种单组分废旧塑料在流化床中进行了热解实验,得到了在实验条件下,热解温度对各种单组分废旧塑料热解产物成分和产率的影响规律,为开发废旧塑料热解制油、制气工业装置提供了基本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木聚糖快速热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半纤维素的快速热解机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和载气体积流量对半纤维量的热解影响.采用木聚糖作为模化物,在红外辐射加热反应器进行快速热解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热解生成的焦油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焦油发生二次裂解使产率降低;焦炭产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后趋近稳定值;气体产物主要有H2、CO、CO2、CH4以及CnHm,其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载气体积流量的降低,木聚糖热解产生的挥发分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增加,导致挥发分二次裂解加剧而使焦油产率降低,同时气体和焦碳产率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呼伦贝尔褐煤为研究对象,陶粒为固体热载体,考察了固定床快速热解过程中温度、颗粒尺寸、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煤热解产物产率和组成的影响,目的在于能够获得最多轻质油品的热解条件.结果表明,热解时间对气体产品的组成、焦油产率影响不明显.煤粒径对焦油产率影响显著.在热解温度550℃、煤粒径为1.10~1.18mm下,热解30min,焦油收率最高,达到6.2%,与慢速热解相比提高了19.2%,其中正己烷可溶物达77.1%.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obt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high wind load,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full-scale L-shaped single story light frame wood house under the uniform lateral load simulated using a gasbag.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d the performance of light frame wood structure after it experienced the repeated cyclic lateral wind load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ultimate lateral load.Then,the study verified that light frame wood structure can resist repeated cyclic wind loads without observable degradation in stiffness during the anticipated serve life,and recommended shear wall percent drift restriction for lateral wind load design of wood structure in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is 1/400 drift,and in ultimate limit states is 1/80 drift.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can be benefit for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he light frame wood structures in high wind load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外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墩接木柱的加固效果和工作机制,考虑不同纤维布和不同墩接方式等因素影响,开展10根墩接木柱的轴压加载试验。对比分析3种FRP布(AFRP,BFRP,CFRP)、4种不同墩接方式(巴掌榫、刻半榫、抄手榫和直榫)下加固柱的破坏模式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未采用FRP布加固的传统墩接柱表现为拼接缝木材开裂和开裂后的墩接区木材压屈折断,而FRP布加固后,墩接区整体性良好,破坏主要发生在墩接口,表现为木材压溃和纤维布褶皱;传统墩接柱承载力仅恢复至42%~69%,刚度恢复至43%~65%;FRP布加固后,轴压承载力可恢复至完好木柱的75%~100%,刚度可恢复至66%~107%,延性提升24%~96%,加固柱轴压性能和变形能力得到有效的恢复或提高,且刚度退化不明显;此外,有限元仿真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力学指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FRP加固墩接木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良好,可为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修缮和木柱的墩接加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