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建筑超稳定结构的系统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松乐 《华中建筑》2003,21(2):87-88
在漫长的几千年古老岁月中,中华民族以独特的文化孕育了一脉相承连绵不绝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它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使我们不能不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伟大和成熟而折服;但同8寸我们也看到,这一体系几千年来没有产生过根本性的突破和原则性的转变,它的进步显然已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试图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再认识,其目的不但在于对传统建筑发展历程的反思,更多的是对建筑历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如今,面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传统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中国的需求,传统建筑方式在施工工艺、施工工期、施工环境、建筑用地这几个方面中存在着明显的劣势,而新型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很容易就克服了传统建筑方式中存在的缺点,这一新型的变革,不仅造福了人类世界,而且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也是社会发展所必经之路,本文就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社会效益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沙  钱毅  张勃 《古建园林技术》2011,(3):F0002-F0002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却没有获得与其价值相称的关注,远逊色于京剧艺术和中医学,可谓曲高和寡;中国传统建筑相关知识,普及度太低,甚至许多受过建筑学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也对其知之甚少。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无论是建筑学专业或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难觅到对中国传统建筑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读书     
《广西土木建筑》2013,(11):87-87
本书尝试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构建一套与西方古典建筑相呼应的建筑比例与尺度规律体系,继承和延续了粱思成等前辈学者将西方经典建筑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并根据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自身特点加以拓展和开创的学术路线,是对应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和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等诸多中西方建筑名著中关于建筑比例与尺度这一经典学术脉络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这对外国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最引国外人士注目,到处所见,影响最大,在他们心目中,最具东方中国特色的莫过于中国传统建筑。一批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旅游小宾馆,深受外宾和国内游客的喜爱。但“正规”的旅馆建筑中却没有一个是这类为宾客所喜爱的旅馆。要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旅馆,面临的困难很多。如能因地制宜的建设中国传统形式的大型现代化宾馆,将对中国旅游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古代对“建筑”的认识入手,通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建筑词的统计和分析,纠正了过去的“建筑”一词来源于日本的误说,指出古人并没有把建筑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分支,而是将其列入典章制度的“政书类”和“经济汇编”类中,把有关建筑做法的记载作为辅助施政的手段或者工具。这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儒学文化。这是中国建筑不同于其他国家建筑的根本之处,也是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何山 《建筑》2004,(11):82-84
中国建筑风格的发展道路几千年以来,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的传统形式,它自从秦砖汉瓦开始一脉相承,绵绵不绝,虽然自成特色但失之于超稳定。1934年,林徽因先生在为梁思成先生所著的《清示营造则例》写的《绪论》中说: “中国建筑直至成熟繁衍后代,竟仍然保持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形成一个极特殊、极长寿、极体面的建筑体系。”林先生不长的几句话,提出的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全面而深刻的评价。我们在珍视中国建筑体系的同时,也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本身一直没有走出它的中世纪。自晚清…  相似文献   

9.
探究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伟 《江西建材》2013,(6):51-52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建筑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而现代的建筑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越来越多,这不仅是现代建筑的创新,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继承,因此,现代的建筑把新时代的创新和传统的装饰元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4,14(2):12-14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词;这种侵略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与建筑。这篇论文就是从文化侵略的角度来谈谈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小问题。建筑是人类的文化现象、过程和结果,任何民族,扩大了说,任何种族都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在人类四大建筑文化体系中,以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为母体的东方建筑体系是独树一帜的。它与其它建筑体系迎然不同。不过,还是在它刚刚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的汉代,便吸取其它建筑文化的成就以丰富自己;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吸取了印度文化和中亚伊斯兰文化,也有西方风格;早在4世纪…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建筑—北京兴涛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算深入却一直未曾中断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我越来越感兴趣:就是在中国建筑传统中,对于我们今天称之为“建筑”与“城市”的两个概念并没有特别的区分,而这恰恰成了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干中国的传统来说,城市(如紫禁城、北京城)不过是放大的建筑,而建筑(如四合院)却可是缩小的城市。用今天的话来讲,所谓的“城市”与“建筑”具有平面与空间布局的同构特征。可能并不恰当:我把这种“城市”与“建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称作“城市”与“建筑”的复合性。 中国建筑的另外的特点上一在于它的特别简化单一的…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这一根本精神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借助于相关的艺术形式,如舞。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表现出了和舞共通的方面,诸如多样的形态变化、丰富的表现内涵。对传统建筑进行深入考察,对于我们发掘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引发建筑空间意识的思考,展现传统建筑的魅力方面会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当前的建筑创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传统建筑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成为中国建筑设计师关注的问题。文中评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及民族传统对中国建筑的深远影响,最后讨论了传统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启示,并列举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建筑结合起来产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06,(2):46-51
一、传统之间——殿堂 中国一直有华丽而坚韧的建筑传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建筑从简单茅屋演化到复杂的结构,精神元素直贯穿于有形建筑中。中国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体系,不仅典雅实用,而且传达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类世界。中国建筑在其营造中,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5.
何刚 《中州建设》2006,(10):67-67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但除了实物和法式之外,流传下来的设计理论文献较少,这给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带来了困难。正因为此,明朝人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才显得弥足珍贵。在《长物志》卷一室《天之骄子庐》篇中,文氏较多地论述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一些理论原则和审美意趣。他的这些得要论断,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对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优良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廖卫东 《四川建筑》1995,15(4):4-6,11
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对于传统的“神似”和“形似”始终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继承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的建筑创作中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中国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观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影响最大的四大文明中唯一沿着自己独特脉络发展至今的文明。虽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众多的文化融合,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中华文明始终形成了一套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深入了解,人们以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后,我国建设了许多公园,随之出现了新功能的景园建筑,传统类型的景园建筑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导致了现代景园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现代景园建筑从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现代式和民居式这两种基本的类型,它们在1970-80年代成为中国景园建筑的主要形式。无论从中国建筑史的角度还是从建筑创新的角度,这批现代景园建筑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然而,与许多1949年以后设计建造的中国新建筑一样,它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随意拆毁,对它们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在今天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8.
从布扎传统看中国当前的建筑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筑教育自创办之初就与“布扎”建筑教育体系密不可分,这种联系一直成为影响中国建筑教育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长期的传承与改革的过程中,对“布扎”传统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但其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本文从分析布扎传统对我国建筑教育影响的角度,探讨中国建筑审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浅谈在全球现代主义教育盛行的今天,对传统进行扬弃与发展,去芜存菁,探究我国建筑审美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一条适合当前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李嘉华 《四川建筑》1999,19(2):29-31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和立体文献,每幢建筑都蕴含了它那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观念和哲理。作为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学者们已从审美感受、审美知觉、审美形态待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本文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的线索,在与西方建筑的比较中对中国建筑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代建筑具有很多特质,它一方面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建筑形式的冲击,但在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种建筑风格并没有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融合与发展.本文仅从建筑造型方面在这一历史时期所体现出的一些特点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思考,以便能够对我国建筑形式的现代化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