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5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顶升纠倾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办公楼最大相对沉降量为764mm,倾斜量达10. 9‰,已大大超出4‰的规范要求。首先对沉降及倾斜原因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托换基础、托换梁、结构支撑等构件的设计与施工。采用PLC同步顶升系统进行分方向、分区域、分阶段整体同步顶升纠倾,顶升纠倾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测控技术,纠倾后的倾斜率为0. 3‰,满足规范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某多层混凝土框架办公楼顶升纠倾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对不均匀沉降量进行分析统计并确定顶升纠倾量,标注建筑物顶升的转动轴,在位于转动轴处框架柱底部设置多向转动装置,在转动轴外框架柱底部设置千斤顶,利用PLC同步控制系统对建筑物进行绕轴转动顶升,纠倾完成后建筑物的倾斜率达到0.3‰。该法能减少建筑物顶升滞空时间,提高顶升纠倾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3.
桩基托换顶升纠倾加固技术以桩基为顶升支座,对事故建筑进行纠倾。该方法不但可以保留建筑的完整性,还能解决地基日后再次沉降问题。结合某纠倾工程,详细介绍了桩基托换顶升纠倾加固技术施工工艺,并对顶升进行试验数据和有限元数值分析。该方法顶升受力合理,可控性强,施工周期短,可以作为同类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宋育锋  谢昌顺  李想 《砖瓦》2021,(1):157-158
结合泉州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顶升纠倾工程,对框架结构在具体工况下的顶升纠倾技术方案进行研究,采用锚杆静压桩基础预加固后断柱顶升纠倾的方案,阐述了将PLC同步液压系统应用于建筑顶升纠倾的施工过程、技术控制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结构病害处理学科对技术概念的分类繁乱的现象,提出了纠倾技术分技术途径、技术原理、施工方法三个层次。按照技术途径,纠倾技术分迫降和顶升两种;按技术原理,迫降技术有应力解除法、应力附加法、地基刚度软化法、卸荷法等四种;顸升技术又有截断顶升和膨胀顶升两种,最后对纠倾技术的分类进行了汇总,对结构纠倾技术的层次进行了系统化,以方便对照原因对结构进行纠倾处理。  相似文献   

6.
以北方山区某砖混结构住宅楼纠倾加固工程为例,介绍该工程倾斜原因、纠倾加固方案,并对结构顶升纠倾进行有限单元模拟和施工监测分析,研究结构和构件的受力与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成孔桩结合钢筋混凝土托换梁的纠倾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砖混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倾斜问题,可保证上部结构顶升纠倾的安全,且纠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煤矿栈桥顶升纠倾实施工法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改进作法,包括工艺流程、加载系统和加载程序、反应参数的监测与控制、防复倾技术等。通过效果分析,验证了顶升纠倾方案的合理性及施工工法的可靠性,可供同类结构顶升纠倾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某房屋开裂、沉降和倾斜原因,结合房屋的体型、结构体系和基础类型等因素,提出了在地下1层楼板面采用高位基础加固和高位顶升纠倾的方案。通过对静压桩承台、锚杆静压桩、顶升牛腿和支撑系统等构件、体系的设计、施工,并在顶升纠倾中运用了信息化施工手段,顺利完成了房屋基础加固和顶升纠倾,使其沉降和倾斜满足了规范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新的建筑物纠倾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顶升和迫降同时进行,完全能够控制纠倾量,从而增加了纠倾设计施工的可预见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以某多层剪力墙结构为例,在分析倾斜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房屋的体型、结构体系和基础类型等因素,提出在基础顶采用断墙、柱顶升法进行纠倾。为降低造价,优化顶升点数量,采用托换梁+顶升托座的顶升托换体系,运用同步顶升设备进行信息化施工,顺利完成了房屋顶升纠倾,满足了规范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沈阳某高层筏板基础的纠倾工程,对该建筑物采取的综合纠倾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纠倾过程中遵循安全、协调、平稳、可控、环保的原则,首次采用在建筑物西北侧外增加阻沉桩,在外围其他部分设置侧限桩,并将原筏板基础向外扩大与阻沉桩相连,同时结合堆载预压法、排水固结法[1]、沟槽开挖、扰动沙石的方法进行纠倾迫降。最终使该高层建筑物逐渐回倾,南北方向的倾斜率由原来最大的3.23‰回倾至2.5‰以内,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该工程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在复合地基条件下高层建筑纠倾技术应用的空白,而且对今后高层建筑物的纠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济宁贵和购物中心整体顶升工程和某高层建筑顶升纠偏工程,介绍了建筑物大位移顶升工程中的托换结构、顶升设备以及顶升稳定性和同步性的控制.结合深圳某高层建筑顶升纠倾工程,介绍了大体量建筑物顶升纠倾工程中的基础加固、设计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上扭倾房屋升降综合纠倾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条形基础6层三单元砖混住宅楼的两端头应用了地基土膨胀顶升纠倾技术,中间段则根据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应用了迫降纠倾技术,使扭倾房屋的倾斜率达到了规范要求。这种综合纠倾技术,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高层建筑主、裙楼一体结构纠倾加固工程,在分析倾斜原因的基础上,经多种纠倾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桩基加固,基底掏土和锚索加压"的组合纠倾加固方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施工过程中采取主楼迫降侧开挖巷道,并于巷道内部向主裙楼方向钻孔取土的工程措施,有效增大了沉降速率,缩短了工期,历经110d使大楼倾斜率由纠倾前的3.26‰回倾到1.73‰,满足了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六层砖混结构房屋顶升纠倾实例工程,分析了结构发生倾斜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病害处理方案,并给出了顶升纠倾的加载点布置、加载量及位移量确定的设计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某6层倾斜住宅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灰土垫层掏土迫降纠倾进行缩尺模型试验,分析垫层灰土配比、掏土孔径、孔间距等指标的变化对纠倾效果的影响,总结归纳塌孔破坏规律,得出灰土垫层掏土迫降纠倾的相关技术参数。根据试验结果,采用灰土垫层掏土、桩基加固及刚度软化法综合纠倾加固方案对倾斜建筑物进行迫降纠倾,经过100 d,建筑物倾斜率由8.86‰回倾至1.8‰,满足规范及使用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正确分析一 30 层高住宅楼倾斜原因的基础上,对该楼纠倾加固工程采取的纠倾加固措施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为确保该倾斜建筑物安全、平稳、线性的回归,本工程通过首次采用“基底掏土为主,锚索加压为辅”的组合纠倾方法,对应力控制、锚索加压调控及变形控制等多重纠倾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最终保证了该高层建筑物纠倾加固工程的成功实施,大楼倾斜率由纠倾前的 2.66‰ 回归到 0.87‰ ,满足了国家相关规范及正常实用要求,本工程在纠倾高度( 97 m )及层数( 30 层)方面,刷新了国内高层建筑物纠倾纪录,填补了在强风化泥岩、复杂地基、深埋基础中实施双向纠倾的空白,对高层建筑物的纠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敏敏  顾若飞  朱勇 《山西建筑》2007,33(7):146-148
结合工程概况,介绍了顶升法纠倾设计过程,根据工程特点,确定了采用锚杆静压桩作为地基加固方案,并对纠倾处理施工过程进行了阐述,以使该楼顺利纠偏至设计控制位置,从而使其恢复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9.
某倾斜建筑物的顶升纠倾计算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别墅发生了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向西北倾斜,倾斜度为21‰,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地基土主要压缩层是厚度不等的饱和软黏土,根据地基土情况,采用钢管混凝土后压桩法对地基进行加固。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确定建筑物上下顶离处标高在室内地坪下500 mm,顶升点36个,最大顶升量为326 mm,最大下沉量16mm。采用墙梁计算模式计算上托换梁,采用分段凿除、分段浇筑方法制作托换梁。采用多点不同步位移顶升法将建筑物纠倾至2‰。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重庆地区砌体房屋的实际情况,利用几何学知识推导出了砌体房屋顶升法纠倾设计时顶升点顶升量的计算公式。经过实际工程的实践检验,该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进行顶升法顶升量的计算,计算结果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