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的客观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影响矿区可持续发展因素和评价指标选择的先期研究 ,构建了影响矿区可持续发展因素 (地理、资源、气候和社会 )的测度体系和评价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中国 1 0 2个煤矿区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分为 3类 ,并讨论了它们的发展模式 .第 1类矿区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型 ,有些将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有些将被装备在城市连绵带上 ;第 2类属于社会持续型社区 ,它们应建设成为适宜于人居的小城市或大集镇 ;第 3类则将成为生态持续型区域 ,在矿物资源耗竭后将其废弃 ,恢复或保持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从行业特征出发,构建了包含科技创新基础和科技创新成果两个方面3 级31 个指标的高校科技创新能 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利用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对原纺织部所属9 大纺织服装类本科院校科技创 新能力进行了具体测评,从测评结果看,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是纺织服装类高校中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最后针 对测评结果提出提升中国纺织服装类高校整体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路和建议。该指标体系对评价其他行业高校科技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决定着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通过构建城市科技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评价分析,针对各类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水平和特点,提出提高城市科技创新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从更新教学理念,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加强实践环节,发展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平台,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培养高职建筑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整体目标,参照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创新支撑、创新能力、创新贡献和开放水平的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以15个副省级城市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武汉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结果表明,武汉在创新支撑和创新能力上优势明显,但创新贡献和开放水平还显不足,提出了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级数突变理论,从城市创新支撑、投入、产出和反馈能力4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省会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定量测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综合创新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和太原;合肥的创新投入能力要高于长沙;郑州的创新产出能力强于武汉;创新反馈能力方面,长沙市高于郑州,太原较以往有所提升,超过南昌.最后结合地区差异,从创新意识培养、增加创新支撑投入、合理处理"支撑-投入-产出-效益"关系、发挥核心城市集聚与区域联动发展和培育多种增长极等方面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选用科技合作、研发活动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知识转移研究变量,基于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知识转移对北京市16个城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活动是促进北京各城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科技合作,再次是外商直接投资;从功能分区看,科技合作对北京4个城市功能区创新能力、研发活动对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创新能力、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创新能力,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北京各城区要确保将研发活动投入有效转化为创新成果、不同功能区需因地制宜地采取科技创新策略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外关于创新型城市研究中,众多学者对创新型城市给出的不同定义,显示出目前对创新型城市的认识仍然没有统一的情况,通过分析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代表性定义,并在比较其差异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与能力的角度重新界定创新型城市,认为创新型城市是城市创新资源集聚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并达到一定高度,使得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社会发展实际,选取5个子系统34个评价指标,构建华东六省一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最新统计数据,对比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聚类法,对华东六省一市和谐社会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和谐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依次分为3类:第1类为上海;第2类为江苏、浙江、山东;第3类为福建、江西、安徽.评价结果符合华东地区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分析江苏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的创新指数进行测算和比较。纵向来看,江苏创新指数6年来不断上升;横向来看,江苏的创新指数位列第4,排在北京、上海、天津之后,其中创新环境和创新效果指数相对较好,排在前3位,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数均排在第6位。经过聚类分析,江苏与广东、浙江、天津、上海归为一类,与同类的其他4个地区相比,江苏的创新分指数有待提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江苏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江苏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创新要素角度出发,建立可供国内外工业城市借鉴参考的柳州城市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统计学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加权算术平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得分作为城市创新指数.选取苏州、德阳的相关数据指标与柳州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各城市创新指数,结果表明,在城市创新发展中柳州与苏州差距较大,但在某些方面较德阳具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柳州在发展中的优劣势,对柳州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盐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查结果,发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由于技术人才短缺,产学研合作程度不够,即使在企业科研投入较多、设备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低成本竞争战略。当前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筹建行业技术服务中心,营造有利于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创新环境,落实各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发展中小银行业,采用多种手段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最终实现本地区企业竞争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自主创新提出的背景,界定了自主创新的涵义,揭示了当前我国推进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借助产业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系统分析了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依托产业技术体系构建,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首先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有条件的城市中整合高校优质学科资源,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平台体系,解决原始创新和重大科技攻关,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以青岛市为例,分析论证了青岛市学科平台建设的重点领域及平台的运转模式.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也是一种常规性的管理活动,是指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自我超越,最终引起或改进企业的产品,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转绩效。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创新培育、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成果四个要素。创新体系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而因子分析可以为创新体系提供现实性检验。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由3个模块、9个要素、20个指标构成的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方法,对河北省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现阶段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即大部分中小工业企业应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为主,但也绝不能忽视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状况。对此提出了通过构建和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探讨了完善创新机制的4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e target system was built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for 13 cities and three reg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nd scaling return for each reg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rojection analysis on production frontier face for inefficient regions was also performed. Evolving rul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explored. Some important results and suggestion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是人们针对现代高等教育办学效益低下的实际,改革现行高等教育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种对策探索。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会遇到诸多的矛盾制约,而制度障碍具有根本性,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具有特定的蕴涵和结构,实现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完善政策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的经费筹措机制;建立高校自主办学机制;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许多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需要被摈弃。在分析我国城镇化制度障碍的基础上,从户籍、就业、社保、土地、财税等五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全面构筑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化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