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办公室空调房间不同送风速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流组织是控制、安排空调区域内空气流动过程的技术,其优劣直接影响室内的空调效果,而室内气流组织与送风温度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以办公室空调房间为例,建立其数学和物理模型,用CFD软件Airpak模拟它在不同的送风温度下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关系,并用能量利用系数指标对其设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送风温度升高时,室内气流流形和各点速度大小几乎不变,相同位置的气流温度有所升高,但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变小。 相似文献
3.
一个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相同室内条件,不同气流组织型式下的各种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室内速度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的速度场、温度场,预测最优化的气流组织方案,供设计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4.
以空调客车车室气流组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空气流动与传热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应用RNG 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SIMPLE算法求解控制方程,得到了考虑车内热负荷和太阳辐射时的车内空气温度和速度分布模拟结果,分析了影响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因素.研究结果为改善车室熟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客车空调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装饰建材超市气流组织紊流数值模拟的方法,讨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高雷诺数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气流组织数值模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CFD模拟软件就某市体育馆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送风方式时,室内空气的温度和速度变化规律,比较了两种送风方式气流流场的不同之处及相对优劣,模拟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侧送风方式空调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7.
高校计算机房为师生长时间网上学习的公共场所,应满足健康、舒适、节能等方面要求.本文采用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3.0对某高校网络教学用计算机房夏季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性进行模拟研究,为改善机房内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性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工位送风通常与背景送风相结合来消除室内余热,该方式会增加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工位区迎面送风、面部双侧送风及头腿送风等末端形式的送风性能进行研究,试图用工位送风替代背景送风.研究结果表明,迎面送风和面部双侧送风在230m3/h~270m3/h风量范围内可替代背景送风,其中面部双侧送风消... 相似文献
9.
基于K-ε模型和Fanger提出的热舒适性PMV评价指标,对三种不同气流组织条件下冬季室内热舒适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室内的速度、温度及舒适度PMV指标分布情况。研究结论为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舒适性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和动网格技术对浮子流量计的流动特性进行了非稳态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真实地再现了浮子趋于平衡的动态过程一从初始位置出发上下来回移动,动能在阻尼作用下逐步耗尽,最终归于静止。通过计算获得一系列与流量相对应的浮子平衡位置,与实验结果很好符合。数值模拟也显示了动态流场分布和分离涡的结构等。研究表明CFD方法可以成为浮子流量计设计的十分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采用CFD方法,建立公路隧道纵向射流通风的物理数学模型,对某隧道内一组射流风机通风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隧道纵向射流通风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隧道内气流速度和压力分布特性,为进一步优化纵向射流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廖百胜 《制冷与空调(四川)》2006,20(4):25-28
本文介绍了目前空调模拟软件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空调控制对象的仿真系统,建立了空调系统中表冷器的数学模型,并用Visual Basic对象化语言实现模拟过程,对于实际系统研究以及分析都有很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热泵空调器在结霜工况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理论模拟,建立了热泵空调器制冷系统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和结霜过程的动态分布参数模型.在系统模型建立中把结霜过程视为准稳态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霜刚开始形成时,有助于增大管壁和空气之间的换热系数,当霜层达到一定厚度时热泵的制热能力,性能系数等讯速下降.经与其他已发表的文献比较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笔记本电脑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外置无强迫对流散热器,通过设置折流板和导流槽增大换热面积,采用实验和数值方法对散热器的结构参数及散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散热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可以满足CPU及GPU的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16.
Ola Wall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02,69(7):851-863
Dynamic mode I fracture initiation in impact loaded single edge bend specimens with a quarter notch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sets of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wo different steel qualities.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clude 2D (two-dimensional) plane strain, 2D plane stress and 3D models. No crack growth is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s. The impact velocities are approximately 15, 30 and 45 m/s and the specimen size is 320×75 mm2 with a thickness of 20 or 40 mm. Some specimens have side grooves. Details of the deflection of the specimens are accurately reproduced prior to crack initiation both by the 2D plane strain model and by the 3D model.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ductile to brittle transition region. It is assumed that cleavage fracture initiation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Ritchie-Knott-Rice (RKR) model, i.e. cleavage fracture initiates when the opening stress exceeds the macroscopic cleavage stress over a fixed, critical distance. At an impact velocity of 15 m/s, fracture initiation by void nucleation and growth is observed, though the RKR-conditions is seemingly fulfilled according to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Possible limitations in the use of the RKR mode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激光熔覆温度场和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己报道过的激光重熔和激光熔覆熔池温度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重点评述了激光重熔和激光熔覆熔池温度场及流场数值模拟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自由表面处理方法,并对这一领域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