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理移动IPv6协议是基于网络移动管理协议,是未来网络重要的移动性协议体系。代理移动IPv6认证授权实现给出了代理移动IPv6认证授权的设计方案,实现对接入网络中的移动节点进行接入认证和服务授权,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移动IPv6网络安全接入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崔国华 《计算机科学》2009,36(12):26-31
对于移动IPv6网络,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移动IPv6网络的接入认证,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双向认证方案.在移动切换过程中的接入认证和家乡注册,采用对家乡注册消息进行基于双私钥签名的方式,实现了家乡代理和移动节点分别对注册消息的签名,实现了接入认证与家乡注册的并发执行,移动用户和接入网络的一次交互实现了用户和接入域的有效双向认证.理论分析和数据结果表明,方案的认证总延时和切换延时要优于传统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认证的延时.安全性分析表明,框架中的基于双私钥的CPK方案满足双向接入认证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密钥托管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移动IPv6在商业化网络中进行部署的时候,移动节点需要AAA服务器进行认证、授权、计费,于是怎样使移动IPv6和AAA协议高效地融合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文中从协议交互的角度先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由于在路由优化模式中采用了迂回路由过程产生了较多的信令报文和较长的时延使得整体效果不理想,最后介绍了IETF提出的一种优化草案,利用家乡代理(HA)和通信对端(CN)之间的AAA机制来替代迂回路由过程,有效地减少了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4.
当移动IPv6在商业化网络中进行部署的时候,移动节点需要AAA服务器进行认证、授权、计费,于是怎样使移动IPv6和AAA协议高效地融合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文中从协议交互的角度先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由于在路由优化模式中采用了迂回路由过程产生了较多的信令报文和较长的时延使得整体效果不理想,最后介绍了IETF提出的一种优化草案,利用家乡代理(HA)和通信对端(CN)之间的AAA机制来替代迂回路由过程,有效地减少了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固定宽带有线、无线接入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Ad hoc技术和移动IP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持IP漫游的多跳接入方式,包括组网设计及协议扩展。其组网方式为:边缘接入采用多跳Ad hoc技术,主干接入采用分层移动IPv6技术。多跳Ad hoc网络大大增加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减轻了网络铺设成本,且支持宽带接入;分层移动IPv6降低了域内切换的信令开销和时延。同时,对现有的分层移动IPv6协议进行扩展,实现了主干网络与边缘多跳网络的有机结合。移动用户不但能以较低的信令开销实现全局的IP漫游,还能保证进入同一MANET网络中的移动节点直接通信,减轻了主干网络的传输负担,也保证了突发情况下节点能通过边缘MANET网络保持链路畅通。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网络层次化接入认证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接入用户实施认证是移动IPv6实用化的前提.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IPv6网络环境的层次化接入认证方法HAMIPv6,对接入认证和移动注册进行层次化管理,利用认证矢量和消息捎带,减少切换认证过程中移动节点与家乡域的交互.HAMIPv6简化了切换认证处理流程,减小了切换延时和信令开销,实现了用户与网络相互认证及会话密钥发放.通过分析比较证明,HAMIPv6比传统方法处理效率更高,尤其是在MN远离家乡域及在一定范围内频繁微移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IPv6/IPv4双协议栈以太网接入路由器及其接入方案具有用户认证、用户管理和详细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够同时提供IPv6和IPv4接入,与移动家乡代理服务器配合,可支持移动IP用户,能够满足未来商业化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以太网接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移动IP(mobile IP,MIP)使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不需改变IP地址便可连续访问Internet,其主要缺点是主机在移动过程中需要频繁地进行绑定更新,产生的信令开销较大。为降低移动IPv6的信令开销,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提出了分层移动IPv6(hierarchical mobile IPv6,HMIPv6)协议。基于HMIPv6,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分层移动性管理方案。这种方案采用模糊逻辑,根据移动主机的移动次数及移动性管理代价,动态选取MAP(mobility anchor point)并调整MAP区域所管辖的接入路由器个数。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案的代价优于固定MAP区域的移动性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Pv6/IPv4双协议栈以太网接入路由器及其接入方案具有用户认证、用户管理和详细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够同时提供IPv6和IPv4接入,与移动家乡代理服务器配合,可支持移动IP用户,能够满足未来商业化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以太网接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池的PMIPv6移动接入网关容错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理移动IPv6(PMIPv6)是IETF提出的基于网络的区域移动管理协议,依赖于区域移动锚点(local mobility anchor,简称LMA)和移动接入网关(mobile access gateway,简称MAG)两类移动管理实体实现系统功能.针对PMIPv6网络中的MAG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池的移动接入...  相似文献   

11.
移动IPv6中的一种分布式动态型微移动管理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弥补移动IP不能支持主机高速移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动态型微移动管理方案.该方案在网络中放置多个区域移动代理来实现分布式的域内主机移动管理,并提出一种由主机根据自身的移动特点及获悉的网络参数动态地选择区域移动代理和区域大小的算法,该算法使得主机在域内产生的信令代价和分组传递代价达到最小,且没有对网络拓扑结构和区域移动代理的位置做任何强制性要求.分析表明,当主机的平均分组到达率增加时,区域大小减小而总代价增加;当主机在接入路由器的平均驻留时间增加时,区域大小和总代价均减小.最后,在与分层移动IPv6方案的性能比较中发现,分层移动IPv6方案在几种不同区域大小情况下产生的总代价都比该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总代价要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传统集中式移动管理技术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分布式移动管理技术,将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的功能分布到接入网络中,而不集中在一个网络实体上。目前分布式移动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移动IPv6协议和代理移动IPv6协议两种主流协议进行改造。每种协议根据其自身特点,可以解决集中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未来移动节点必须支持多个网络接口的应用。代理移动IPv6(PMIPv6)协议可以为移动节点提供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不需要移动节点参与移动性管理。分析了多接口技术在PMIPv6下的应用,详述了基于虚拟接口实现多接口接入PMIPv6的方法。在实验室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表明基于虚拟接口的PMIPv6多接口接入基本实现了多家乡和异构切换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传统集中式移动管理技术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分布式移动管理技 术,将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的功能分布到接入网络中,而不集中在一个网络实体上。目前分布式移动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移动 IPv6 协议和代理移动IPv6 协议两种主流协议进行改造。每种协议根据其自身特点,可以解决集中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网 络性能。  相似文献   

15.
移动IPv6技术可支持网络访问的双向性、移动性,以及实时多媒体业务等。当前的移动IPv6协议及NEMO协议虽然较支持了移动性。然而其仅能支持单一的网络接口通信。本文对移动IPv6多接入问题,开展了研究。本文对IPv6协议及NEMO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移动IPv6多接入技术详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宇  唐鼎  林涛 《微计算机应用》2004,25(1):8-13,21
本文介绍了未来全IP化的网络,提出了基于IPv6协议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和认证系统。这种接入网络可同时为有线用户和无线用户提供IP网络接入服务,能够进行认证和计费,能够支持IP漫游和移动。采用IPv6协议保证了为每个终端分配一个全局IP地址。满足未来基于IP的、端到端的通信需要。并对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和以太网接入认证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时基于移动IPv6切换管理方式的不足,提出了支持微移动性的切换机制,通过新增本地代理和外地代理,将家乡代理的部分管理功能下放到这两个代理中,从而实现了微移动对网络的屏蔽。分析表明,在域间切换概率较小的情况下,新的切换机制的平均切换时间大大缩短,在一定条件下与先验式切换协议相比,切换时间可以缩短近50%。  相似文献   

18.
一种增强移动IPv6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路由性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v4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因此IPv6作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正在不断推广.同时随着众多移动终端的接入,支持移动主机的移动IPv6协议(Mobile IPv6)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将标准化.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新的移动信令的攻击,研究了抵御这些攻击的方法.接着对移动IPv6协议采用的返回路由性过程算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并结合CAM(Child—proof Authentication for MIPv6)方法,提出了改进的返回路由性过程算法。  相似文献   

19.
饶亮  张奇支  黄兴平 《计算机科学》2012,39(8):47-50,78
移动IPv6是一种需要主机参与管理的移动管理协议,而代理移动IPv6不需要主机参与移动管理.在成熟的MIPv6环境下使用PMIPv6,需考虑二者互通问题.已提出的互通方案多属硬切换,没有考虑切换的时延.运用域内快速切换思想,提出一种优化的域间快速切换方案,并对比优化方案和已有切换方案的网络切换时延.分析结果显示,优化方案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20.
高天寒  郭楠  朱志良 《软件学报》2012,23(9):2465-2480
接入认证是层次型移动IPv6(HMIPv6)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构建了适于HMIPv6的分层认证框架,设计了一种节点证书与身份相结合的签名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HMIPv6网络双向接入认证机制.该机制利用基于身份密码技术简化了公钥基础设施的复杂密钥管理过程;以节点证书为接入认证的主要依据,消除了接入网络与家乡网络间的消息交互;采用提出的层次化签名方案,实现了用户与接入网络的双向认证.机制经过简单扩展,能够支持多层HMIPv6网络的接入认证.性能与安全性分析表明,与传统的及其他基于身份的认证方案比较,所提出的机制拥有更高的认证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