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2.
王智薇  李洋  刘超菘 《包装工程》2023,44(16):356-364
目的 对乡村非遗手工艺的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和归纳研究,在传承中保护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技艺流程、使用场景及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对昭觉彝族文化符号进行采集与提炼,探讨凉山彝族乡村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方法和创新设计的途径。结论 昭觉彝族历史资源深厚,文化资源广阔,民族特色显著,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保障,结合民族学与设计学的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文创产品进行形式、功能、载体等方面的创新,将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不仅可以涵养文创产品的内涵,还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助力昭觉彝族地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3.
史紫琳 《中国包装》2024,(3):102-104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文化随之升级,使得产品设计不断跟随潮流进行更替,这对产品设计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的产品设计无论是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还是在经济价值的创造上来看都获得了显著成果。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网络搜寻等方式,基于彝族产品设计的现状,探讨了法湾村产品设计的开发路径,提出新的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策略,更好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罗平法湾村彝族建筑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下,乡村农产品品牌建设在稳步发展与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优化乡村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果,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一记红”农产品品牌在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因地制宜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将党建文化与农产品品牌文化深度融合,创建由高校乡村共同合力打造的“产、学、研”三位一体化品牌。基于以上“一记红”农产品品牌发展背景,以设计为品牌建设赋能,通过优化品牌标志、产品包装设计、进行品牌IP形象与衍生品设计的创新实践为特色农产品增值赋能,助力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饮用茶的国度,茶文化和茶产业历史悠久。在长期种茶、制茶过程中,创制了诸多历史文化名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新时代以来,各地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系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引擎。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顶层设计、科学研究、个性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知识产权维护、传播推广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特别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优势,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丰富茶品牌文化内涵、促进茶资源集聚整合、提升茶品牌溢价、增强中国茶业国际竞争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赵晓惠 《绿色包装》2022,(11):143-14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增强农产品品牌活力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本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包头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现存不足,从加强品牌形象创建意识,丰富创新农产品品牌推广渠道,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形象,注重农产品品牌设计风格统一,探索农产品地域文化符号促进跨界融合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包头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乡村成为现代规划的热点研究问题,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与机制保障、农村面貌提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及村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探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使乡村数字化能够更好发展,文章主要针对信息日益繁杂、乡村政务逐渐增多等困难,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开辟创新途径,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搭建新的系统框架“1+N”,其中“1”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搭建研究、“N”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新的系统框架将为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对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社会服务、乡村建设、乡村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列为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全面展开,农产品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然而,当前朴实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价值。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和附加值,可以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来改善农产品包装设计、传递产品信息和加强品牌推广。探讨了数字媒体技术与农产品包装融合的意义、存在的不足、创新途径,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宋建平  宋明冬  李宣 《包装工程》2023,44(8):452-456
目的 随着新文科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农林院校的新兴专业,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随之更新和优化。方法 以“乡村生活与新空间”工作坊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探索。通过对工作坊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工作坊等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论 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可为农林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产业为先,品牌为要.要实现品牌强农富农,需要提升农业品牌价值,首要做好农业品牌形象建设,以促进农业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当前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为农业品牌形象的全方位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分析了农业品牌形象设计状况,从数字技术在农业品牌产品质量认证、品牌形象设计元素、地域文化内涵植入、品牌传播效能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促进农业品牌形象设计优化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本俊  吴菡晗 《包装工程》2023,44(2):349-357
目的 从设计学角度提出西南地区竹编工艺数字化的设计策略,通过“艺术设计+数字平台”来实现竹编工艺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助推传统竹编工艺的保护、传承、传播与创新。方法 在对西南地区传统竹编工艺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西南竹编工艺进行梳理与分类,并对工艺特征进行衍生设计,以非物质化形式构建起竹编工艺数据库平台,进而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在实现竹编工艺创新应用的同时,也验证了竹编工艺数字化设计策略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研究建立起了西南竹编工艺数据库,将有效地推动西南地区竹编工艺的设计产出与实践应用,拓宽了竹编工艺的应用范畴。结论 设计与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在地创新设计与在线推广传播,多元化的手段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陈英波  龚静芳  李益炯 《包装工程》2023,44(8):446-451, 456
目的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新,数字化技术是乡村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但乡村文化中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建设却相对滞后。基于此,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与手段,对乡村文化中的红色资源进行重新包装与再设计,让观众通过视听语境真切地融入红色文化中,体会红色资源的文化力量。方法 立足浙江省丰富的乡村文化,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探索数字化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运用全景图像、虚拟互动、主题游戏等数字化设计手段,强化视觉感官效果,调动观者多重感官接受红色资源信息。结论 数字化设计为红色资源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除红色资源本身的政治价值外,数字化设计为红色资源的产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开拓了红色资源文化输出与传递的渠道,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扶持下,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源木雕进行品牌构建研究与产品实践设计。方法 运用文献综述及实地调查法,对桃源县进行调研,分析桃源现存木雕品牌传播现状及不足。通过SPSS因子分析、AHP层次分析法,求出影响桃源木雕传承发展的各项因素,提出文化归属价值、区域经济价值、运营传播价值三大层面的品牌构建概念,建立品牌价值体系,实现木雕品牌化推广。结果 研究发现木雕题材、纹样、工艺与品牌购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木雕色彩、材质、价格与品牌购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基于此构建“品牌使命(商业理念)+品牌艺术(视觉可视)+品牌增权(用户参与)”的新型模式,进行品牌化应用设计与推广。结论 木雕品牌化构建与推广,能树立桃源木雕品牌形象,驱动省内地区特色非遗传播,为湖南省非遗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并以此促进农村经济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粟  张耀引  姜媛媛 《包装工程》2023,44(24):537-542
目的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良渚“玉”文化,对常州市溧阳天目湖镇梅岭村的梅岭玉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进行沉浸式设计规划与策略研究。方法 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交互设计、数字化媒体等科技手段来探索乡村博物馆空间设计新模式,分别从沉浸式体验模式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梅岭玉博物馆中的应用,跨媒介与数字化空间体验等方面探索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过程来提出可行性规划与构想,努力探究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方法与路径。结论 在梅岭村博物馆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新媒体技术,更要设计思维与策略创新,用当地的历史文化作为叙事性经典文化故事主题,充分融入乡村特色文化元素,建立多维沉浸体验,提升梅岭村的文旅地位和影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陆蒋苏  姚康康  刘方 《包装工程》2023,44(4):240-247, 254
目的 探求紫砂绞泥工艺在当代的灵活转型与品牌化发展路径。方法 基于活态传承的视角,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总结对当下紫砂绞泥的传承困境进行研判,并通过传统手工艺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总结传承规律,提供设计启发。力求在保护紫砂绞泥工艺原真性的同时,为其当代转型提供一套切实可行、与时俱进的品牌设计策划与建设方案。结果 理论层面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与深化,从工艺宣传、产品推广、人才输入三个维度提出紫砂绞泥品牌拓展的策略模型。实践层面以“含道映物”为文化原理构建紫砂绞泥品牌,从其艺术气质中提取视觉元素,实现了品牌标识设计与视觉应用设计的创意转化。结论 紫砂绞泥的品牌化发展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意义,这项兼具精美与实用价值的传统工艺不应只是小众的标榜,它完全有潜力受到当下消费群体的追捧,但它的产业化发展目前仍然存在困难,故探讨它的品牌化发展,既能推进紫砂绞泥工艺的活态传承,又能在一定程度提升紫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徽州碧山古村落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蓓蓓  左小涵 《包装工程》2019,40(24):104-110
目的针对徽州碧山村导视系统设计问题,探讨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古村落导视系统设计的创新策略。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碧山村村落特质与导视设计的现状,指出目前导视缺乏整体系统性、地域独特性、时效性及安全标识缺失等问题。采用案例法、分析阐释法及系统设计方法,提出"有效传达、整体设计"、"村落特质,以人为本"、"文化导向,和谐共融"的设计原则,并展开对碧山村导视系统的设计实践。结论对碧山村进行包括地域视觉形象设计、字体设计、导向符号设计、导视图标设计、导视牌设计、手机APP界面应用等一系列完整的导视系统设计后,可以促进导视信息传达,更好地展现当地人文风貌,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以徽州区域特色为底色,强化碧山村特质文化优势"是徽州碧山村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理念。从乡村振兴视域研究碧山村导视系统设计,可以让设计更具实际意义,促进碧山村村落活化与文化旅游,同时对其他地区古村落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初次体验竹编的年轻消费者设计竹编体验,促进竹编工艺的活态传承,推动竹编文创由设计产品向设计体验的模式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构建用户体验地图,从全局视角探究用户体验过程,根据用户行为和用户满意度,分析用户与竹编体验的接触点,定位并描述体验过程中的痛点、寻找机会点和罗列用户需求,总结竹编体验的设计诉求。结论用户体验地图是归纳设计诉求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目标用户各个阶段的竹编体验情况,辅助设计决策,提供设计诉求要点。例如体验时长不超过三个小时,竹编工艺种类为2~3种,竹篾色彩为天然本色,以基础纹样为主,满足网络社交需要等。以餐桌果盘竹编体验设计为例,验证用户体验地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为竹编工艺创造性的转化和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